叶片泵与叶片马达PPT学习教案_第1页
叶片泵与叶片马达PPT学习教案_第2页
叶片泵与叶片马达PPT学习教案_第3页
叶片泵与叶片马达PPT学习教案_第4页
叶片泵与叶片马达PPT学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kok电子竞技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kok电子竞技:文档简介

1、会计学1 叶片泵与叶片马达叶片泵与叶片马达 第1页/共40页 (一)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134 e 排油口 1-输入轴 2-转子 3-定子 4-叶片 吸油口 2 第2页/共40页 如图所示的单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图由输入轴1、 转子2、定子3、叶片4、配流盘(图中虚线表示其 配流窗口)、端盖等零件组成。叶片可在转子槽 内灵活的滑动。叶片多为奇数,以使流量均匀。 定子为圆形,其中心相对于转子中心存在着偏心 矩e。单作用叶片泵通常通过调整定子改变定子与 转子之间的偏心矩,改变泵的排量,从而成为变 量泵。 第3页/共40页 转子、定子和配流盘所形成的密封空间,当输入 轴带动转子高速旋转时,叶片在离

2、心力的作用下 从叶片槽内滑出,其顶部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上滑 动,于是叶片把密封空间分割为许多的密封工作 容腔(有几个叶片就有几个密封工作容腔)。当 转子按照图示方向旋转时,处于转子右侧的叶片 在离心力的作用之下向外伸出,因而处于右半侧 的叶片所形成的密封工作腔增大,产生真空,油 箱中的液体在大气压力的推动之下,经过吸油管 路和配流盘右侧的配流窗口填补真空。这就是单 作用叶片泵的吸油过程。 第4页/共40页 在右半侧密封工作腔吸油的同时,处于转子左半 侧的叶片在定子的强制作用下向叶片槽内缩回, 因而处于左半侧叶片所形成的密封工作腔收缩, 迫使其内的部分液体经排油口进入液压系统。这 就是单作用叶片泵

3、的排油过程。由于叶片在转子 上是均部的,故在任意瞬时吸油腔和排油腔都有 叶片所形成的密封工作腔存在,因此当转子连续 旋转时,吸、排有腔的容积变化也是连续的,泵 也就连续的吸入和排出液体了。 第5页/共40页 (二)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12345 1-定子 2-转子 3-叶片 4-传动轴 5-泵体 排油口吸油口 第6页/共40页 当输入轴带动转子高速旋转时,叶片在离心力和 叶片底部高压油的作用下,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上 滑动。于是叶片把由转子、定子和配流盘(分前、 后配流盘)形成的密封容积分割为多个密封工作 腔。叶片在离心力和底部高压油的作用下,由短 半径圆弧通过过渡曲线向长半径圆弧过渡时,向

4、外伸出。于是对应于此位置由叶片、转子、定子 所包容的工作腔增大(此工作腔时刻在运动中), 形成真空,油箱中的液体在大气压力的推动之下, 经吸油管路和配流盘上的配流窗口进入密封工作 腔。叶片由长半径圆弧向短半径圆弧过渡时,在 定子的强制作用下向叶片槽内缩回,于是对应于 此位置由叶片、转子、定子所包容的密封工作腔 收缩,部分液体被强迫排入液压系统。 第7页/共40页 由工作原理图可见转子转动一周,叶片伸缩两次, 任意两叶片所形成的密封工作腔进行了两次吸油 和两次排油,为此这种叶片泵被称为双作用叶片 泵。由于叶片在转子上均布,所以任意瞬时在排 油区和吸油区均有叶片形成的工作腔存在,于是 当转子连续旋

5、转时,排油区容积在连续的收缩, 吸油区容积在连续的膨胀,泵可以连续的吸油和 排油。 第8页/共40页 第9页/共40页 1.瞬时流量计算 由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图可知:假如叶片无 限。币镀赿t时间内转过d(d=dt)角度 后,叶片泵排出的液体体积为叶片在大半径圆弧 扫过的体积和叶片在小半径圆弧扫过的体积之差, 即 dtrRBVd)( 22 然而实际上叶片是有厚度的。在排油区,叶片上 下两端均为高压,它的运动不产生吸、排油作用; 在吸油区,叶片的头部为吸油压力,叶片的底部 的高压油要用来推动叶片的伸出,所以泵的排油 量应减 第10页/共40页 去这部分体积。因此叶片泵在dt时间内排出的液

6、体 体积(图3-3-3所示)为 s 短半径圆弧 过渡曲线 长半径圆弧 r R i i s dt SB vdtrRBdV i n i i cos 2)( 1 22 第11页/共40页 vi叶片在吸油区过渡曲线上的径向速度, dt d v i i 双作用叶片泵的瞬时流量为: ) cos (2)( 1 22 n i i i v BSrRB dt dV Q i n i s dt dBs rRB dt dV Q 1 22 cos 2 )( 第12页/共40页 由上式可知,只要 使 n i i i v BS 1 cos 2 为常数,则双 作用叶片泵的瞬时流量在理论上恒定不变 。 n i i i v BS

7、1 cos 2 是否为常数由定子过渡曲线和叶片的 个数决定。适当的叶片数与相应的定子过渡曲线 的配合才能保证叶片泵的瞬时流量在理论上为常 值。 第13页/共40页 2.双作用叶片泵的平均流量计算 1)排量 转子转动一周任意相邻两叶片所形成的工作腔均 进行了两次吸油和两次排油,把它们排列起来刚 好为大半径圆弧和小半径圆弧所围的环形圆柱体 的体积的两倍。 )(2 2 2 rRBq 考虑吸油区叶片所占有的容积没有参加工作,双 作用叶片泵的排量为 第14页/共40页 22 2()2 cos 2 ()() cos Rr qB RrZBS SZ B RrRr 2)双作用叶片泵的平均流量 2()() cos

8、 Qqn SZ Bn RrRr 第15页/共40页 三. 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 A-A 排油口吸油口 A A 123457 8910 6 1-转子 2-叶片 3-传动轴 4-右配六盘 5-销钉 6-定子 7-左配流盘 8-左泵体 9-右泵体 10-连接螺钉 环形槽c 第16页/共40页 第17页/共40页 (一)定子低压区的磨损问题 在工作中的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当他处在高压 区时,其顶部受高压油压力的作用。为了防止叶 片在高压区脱离定子内表面,保证叶片和定子内 表面紧密接触,叶片的底部往往与排油腔相通 (图3-3-4的槽c为配流盘上开设的环槽,它与排油 腔相通,高压油通过配流盘配流窗口c引入叶

9、片 底部)。当叶片处在吸油区时,叶片的底部仍然 与排油腔相通,而顶部却与吸油腔相通,于是底 部和顶部出现了很大的压力差,这一压差使叶片 和定子之间产生较大的相互作 第18页/共40页 用力,加速了定子低压区的磨损,影响了泵的使 用寿命。随着泵的工作压力的提高着一问题更加 突出。为此高压叶片泵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 减小叶片对定子的压紧力,减缓定子低压区的磨 损。常用措施有: 1.双叶片结构 如图所示,在每个叶片槽中安装两个叶片,叶片 的底部不与排油腔相通。两叶片的倒角部分构成 从叶片底部通向头部的V型油道,使作用在叶片底 部和顶部的液压力基本相等。槽内两叶片可以相 对滑动,以保证在任何位置两个

10、叶片的头部都和 定子内表面接触。 第19页/共40页 低压孔 高压孔 通向叶片插入端的圆弧槽 a b c 第20页/共40页 2.子母叶片结构 如图3-3-6所示,母叶片3和子叶片4之间的油室e 始终与排油腔相通,而母叶片底部a腔则经转子1 上的孔c和所在的油腔相通。这样当叶片处在吸油 区时,对定子内表面的作用力不会太大。 1 23 4 1-转子 2-定子 3-母叶片 4-子叶片 s b a e B c 第21页/共40页 3.阶梯叶片结构 如图3-3-7所示 ,排油腔始终同阶梯叶片和阶梯槽 之间的油室b相通,叶片底部通过流道c和a与所在 油腔相通。因此叶片处在吸油区时对定子内表面 的作用力也

11、不会过大。这种结构由于叶片及槽的 形状较复杂,加工工艺性较差。 cb a 第22页/共40页 (二)叶片的安放角 叶片底部通高压油后,保证了叶片与定子内表面 的紧密接触,也保证了叶片在低压区向外伸出。 然而对于处在排油区的叶片,其顶部受到定子内 表面的反作用推力和与滑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的 作用,他们的合力可分解为沿叶片槽方向的分力 和垂直于叶片的分力。垂直分力在叶片与叶片槽 的接触处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叶片与定子内表面 接触压力角越大,垂直分力也越大,叶片与叶片 槽之间的摩擦力也越大,由于排油区叶片的底部 也受到排油区压力的作用,所以叶片的向心运动 仅由定子对叶片的推力来完成不可靠。 第23页/

12、共40页 为了避免接触区压力角过大而造成叶片在槽中滑 动困难或产生摩擦自锁,叶片槽相对转子半径沿 旋转方向前倾角(图3-3-8)以减小压力角,一 般取=1014,YB形双作用叶片泵=13。 第24页/共40页 第25页/共40页 1. 阿基米德螺线 阿基米德螺线的数学表达式为 = r +C 根据边界条件:当=时,=R得积分常数C为 C = (Rr)/ 故 rR r 第26页/共40页 由上式可推得 rR d d 由于d=dt,所以叶片的径向速度 rR dt d 可见叶片在阿基米德螺线上滑动时,当转子得角 速度为常值时,叶片的径向速度为常值,为此这 种曲线又称为等速运动曲线。 第27页/共40页

13、 由双作用叶片泵的瞬时流量公式可知,过渡曲线 采用阿基米德螺线,转子旋转时,只要在低压区 的叶片个数为常值,则泵的瞬时流量理论上为常 值。即当叶片数Z为 式中 n自然数(1、2、3)。 此时叶片泵的瞬时理论流量为常值。 ) 1(4nZ 第28页/共40页 阿基米德螺线的缺陷:由于叶片在阿基米德螺线 上滑动时的径向速度为常数,在圆弧曲线上滑动 时的径向速度为0,所以在过渡曲线与圆弧的连接 点上叶片的径向速度发生了突变(或者说过渡曲 线与圆弧没有公切线),叶片与定子发生硬性冲 击。为此,必须在阿基米德螺线与圆弧曲线的连 接点附近对曲线进行修正。阿基米德螺线近年来 应用已经较少了。 第29页/共40

14、页 2. 等加速率等减速率曲线 为了防止过渡曲线与圆弧曲线在连接点上的硬性 冲击,可以采用等加速率等减速率曲线。等加速 率等减速率曲线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为等价 速率后半部分为等减速率,且加速度的绝对值相 等,这样可保证与长、短半径圆弧都有公切线。 等加速率等减速率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 当0/2 2 2 )(2 rR r 第30页/共40页 2 )(4rR d d 22 2 )(4 rR d d 当/2时 2 2 )( )(2 rR R 2 2 )( )(4 rR d d 22 2 )(4 rR d d 第31页/共40页 等加速率等减速率区县的特点: 1)等加速率等减速率曲线是应用较广泛的一

15、种曲 线,它的优点是在叶片不“脱空”的条件下(不 脱空的条件rL/2(d2/d2),式中L是叶片的 径向长度,即使离心力大于叶片伸出运动的惯性 力),可以得到最大的R/r值,这样采用此种曲线 在体积相同时可具有较大的排量 2)只要在低压区的叶片个数为偶常数就可以组合 成 常数 i d d 的情形,可使叶片泵的瞬时流量为 常值。因为定子过渡曲线上的叶片数为偶常数, 则在加速区段和减速区段都有不变且相等的叶片 个数 第32页/共40页 存在,于是加、减速度抵消,其合速度为常值。 为达此目的叶片数应为 Z=4(2n+1)) 式中 n自然数(n=1、2、3) 3)等加速率等减速率曲线的缺点是最大压力较

16、偏 大。 4)由图3-3-9可知加速度在=0、=/2和 =三点发生了突变,造成惯性力的突变,通常 这三处有三条清晰的磨痕这种现象称为“软冲现 象”。 第33页/共40页 3. 高次曲线 采用等加速率邓建速率的双作用叶片泵的噪声主 要来源于叶片和定子内表面的机械噪声。其原因 是叶片按定子曲线给出的轨道进行径向运动时, 加速度的变化将引起惯性力的变化。从震动角度 看,这是一种外界作用于叶片的冲击力。此力正 比于三阶导数d3/dt3(当转子角速度=常数时, d3/dt3与d3/d3成正比),反映了运动的助振 情况。等加速率等减速率曲线在与圆弧的两个连 接点和过渡曲线的中点位置,加速度d2/dt2均发

17、 生了突变,d3/dt3为无穷大,发生激振。 第34页/共40页 此时叶片运动的平稳性受到破坏,叶片和定子内 表面发生撞击振动,产生噪声。为此希望定子曲 线的三阶导数的变化。币猜愣砸唤椎际 (d/dt)和二阶导数(d2/dt2)的要求。采用 高次方程曲线可对多个参数进行调整,以满足一 定的边界条件,又满足三阶导数特性及兼顾一、 二阶导数的变化。 适用于低噪声叶片泵定子曲线的高次方程有两种 一种为对称形,相应的方程式为 =C33+ C44+ C55 第35页/共40页 另一种为非对称形,相应的方程式为 =C33+ C44+ C55+ C66 式中 过渡区定子曲线矢径长; 无因次量,=/;

18、 C3、C4、C5、C6考虑边界条件及速度、加速度 和d3/dt3值的 系数。 第36页/共40页 第37页/共40页 1 2 3 4 56 7 8 第38页/共40页 如图236所示为双作用叶片马达的工作原理图。 当叶片1、2、3所形成的工作腔为高压区时,叶片 1、3的单测和叶片2的两侧都受到高压油的作用。 叶片2两侧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抵消。 由于叶片3处在长半径圆。镀1处在短半径圆 。砸镀3的受力面积(F1)大于叶片1的受力 面积(F2);作用在叶片1上的液压力的作用点到回 转中心的距离(r1)大于作用在叶片1上的液压力 的作用点到回转中心的距离(r2)。所以 F1r1F2r2 pF1r1pF2r2 第39页/共40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