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_第1页
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_第2页
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_第3页
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_第4页
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kok电子竞技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kok电子竞技:文档简介

1、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9 -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虽然影响GDP的因素还有其它多种,如投资、消费等,但本文重在研究出口对GDP的影响程度,换言之,即本文重在研究出口,而非研究影响GDP的因素,因此,为专心于出口影响的研究,本文忽略其它影响因素。虽然影响GDP的因素还有其它多种,如投资、消费等,但本文重在研究出口对GDP的影响程度,换言之,即本文重在研究出口,而非研究影响GDP的因素,因此,为专心于出口影响的研究,本文忽略其它影响因素。 内容摘要: 针对中国经济增长是不是出口导向型的争论,本文根据1985-2005年中国的出口与GDP的统计数据,利用OLS检验及

2、协整性检验等计量研究方法,检验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导向性”这一假说。结果发现中国的出口与GDP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证明了中国经济增长确实是出口导向型的。 关 键 词: 经济增长 出口总额 GDP 实证检验一、问题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伴随着出口的强劲扩张,这使得中国跻身于亚洲高经济绩效国家的行列,同时也给中国经济贴上了“出口导向型”的标签。根据国际金融统计年鉴(IFS)的数据,中国在1977年的出口按照1990年美元价格计算为154.5亿美元,到了1998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524.4亿美元(1990年美元价格),增加了将近9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1.52%。而1977

3、年中国的GDP按1990年人民币价格计算为5647亿元,到了1998年这一数字为41334亿元(1990年人民币价格),增加了6倍多,年平均增长率为9.94%。这一特点与世界上许多成功实行了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是一致的。1977年人口占世界第一的中国出口仅排在世界第32位,但自从1992年至今,中国始终保持着世界十大出口国之一的地位,并且排名不断上升。另一个经常被引用来佐证中国经济为出口导向型的事实是中国的出口依存度不断提高。按照经典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恒等式,出口是GDP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出口在GDP中比重的不断上升,出口增长对于GDP增长所做的贡献也就越来越大。从表1中所显示的数据看,近二

4、十年间中国的出口依存度提高得很快。在1985年出口依存度仅为9%,但到了90年代中后期基本保持在20%左右,1994年更是高达22%,不仅远远超过了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而且也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所不能比拟的。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中国经济被公认为是出口导向型的。表1 中国部分年份的出口依存度GDP亿元出口额亿元出口依存度 %外贸总额亿元外贸依存度 %19775647246.44480.691985125451145.892915.8231990183202969.9165221.5301994292196471.92212656.9431996353846413.71812307.6351998

5、413347895.81913930.034资料来源:国际金融统计年鉴(IFS)相关各期。除百分比指标外,其余均为1990年人民币价格。那么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确实是由出口的扩张所带动的吗?本文将根据1985年至今中国的经济数据,通过对出口额和GDP增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这一假说加以检验。二、回顾与评论对经济增长的出口导向性假说进行实证检验是过去二十年应用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尽管经济学家做了大量研究,但出口增长与产出增长之间的联系仍没有定论。一些利用跨国的时间截面样本数据所做的研究基本上都发现了出口扩张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正向联系(Balassa,1978)。但对单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样本

6、数据所做的研究结果却并非如此。例如Chow(1987)采纳了Granger(1969)和Sims(1972)的因果性概念对7个国家做了检验,结果只发现了3个国家存在出口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另一方面,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可以说是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事情,所以这类研究文献相对较少。Kwan&Cotsomitis(1991)首次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研究中国问题,利用年度数据分1952-1985年与1952-1978两个时期,发现在1952-1985年期间出口与产出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而在1952-1978年期间不存在因果关系;Kwan&Kwork(1995)利用

7、取对数后1952-1985年的年度数据,在同时考虑了人口,国内投资占国民收入比率两个变量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实际国民收入与出口之间的关系;Shan&Sun(1998b)采用调整的月度数据,在考虑了能量消耗,劳动力,实际进口与资本支出变量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1978年5月-1996年5月实际工业产出与出口的关系,发现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国内学者有:沈程翔(1999)利用取对数以后1977-1998年的年度数据,分析发现了中国出口与产出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赵陵,宋少华,宋泓明(2001)利用1978-1999年的年度数据,分析了中国实际出口与实际GDP的关系,发现中国出口增长对

8、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只是短期的,而长期内并不明显。从以上对中国问题的经验研究结论可发现,由于不同的研究运用的分析手段的不同而导致结论的差异:(1)由于变量系统选取的不同而引起的结论差异,如Kwan&Kwok(1995), Shan&Sun(1998b), 沈程翔(1999),赵陵,宋少华,宋泓明(2001)的研究;(2)由于没有考虑时序变量的非平稳性可能引起的差异,如Kwan&Cotsomitis(1991)的研究;(3)由于数据集选择的不同而引起的结论差异,如Kwan&Cotsomitis(1991)的研究。三、 模型设定与检验1、数据收集表2年份GDP亿元出口亿元年份GDP亿元出口亿元198

9、59016808.9199671176.612576.4198610275.21082.119977897315152.8198712058.61470199884402.315223.6198815042.81766.7199989677.116159.8198916992.31956200099214.620634.4199018667.82985.82001109655.220159.2199121781.53827.12002120332.724430.3199226923.54676.32003135822.834195.6199335333.95285.32004159878.34

10、6435.8199448197.910421.82005183084.854273.7199560793.712451.8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1998年、中国统计年鉴1993年2、模型设定分析:根据表2在Eviews中作出散点图:图1根据以上的经济理论分析及图1观察得出口与GDP呈现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由此初步建立如下经济模型:Y=1+2*X+其中:Y实际GDP(亿元)X实际出口额(亿元)3、对模型进行协整检验根据协整关系的检验方法,首先检验出口总额(X)和GDP(Y)序列是否为非平稳序列,即考察其单整阶数。对出口总额(X)平整性检验结果如下:图2 X平整性检验结果

11、为了得到出口总额(X)序列的单整阶数,在单位根检验中,指定对二阶差分序列作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图3 X二阶差分从检验结果看,在1%、5%、10%三个显著性水平下,单位根检验的Mackinnon临界值分别为-3.8877、-3.0521、-2.6672,t检验统计量值为-4.418150,小于相应临界值,从而拒绝Ho,表明出口总额(X)的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即X序列是二阶单整的,XI(2)。采用同样方法,可检验得到Y序列也是二阶单整的,即YI(2)。4、对模型作OLS回归图4 Eviews的最小二乘的计算结果得回归模型为:=17050.87+3.429162X(3955.29)

12、(0.191818)t=(4.310903) (17.87718)R2=0.943886 F=319.5935 df=19 dw=0.349879为了检验回归残差的平稳性,在Eviews中对resid序列作平稳性检验,指定对其一阶差分序列作单位根检验,选择无截距项、无趋势项的DF检验,得如下结果:图5 回归残差平稳性检验结果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t检验统计量值为-3.044030,小于相应临界值(非图5临界值,而是Engle-Granger编制的专用临界值表)从而拒绝Ho,表明残差序列为一阶单整。因为XI(2)、YI(2),所以出口总额(X)和GDP(Y)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表明两者之间有长期均

13、衡关系。5、计量经济学检验给定临界值水平0.05,查DW表,当n=21,k=2时,得下限临界值dL=1.221,上限临界值du=1.420,因为DW统计量值为0.349879小于dL,根据判断区域知存在正的自相关。根据科克伦奥克特迭代法,用Eviews修正可得以下结果:图6 自相关修正结果给定临界值水平0.01,查DW表,当n=20,k=2时,得下限临界值dL=0.952,上限临界值du=1.147,因为DW统计量值为1.251062,根据判断区域知不存在自相关。因此,由图6得自相关修正后的回归模型为:=11032027+1.564575X(1.08E+09)(0.329103)t=(0.01

14、0242)(4.75406)R2=0.99539 F=1835.138 df=18 dw=1.251062做异方差的White检验如图7所示。检验知nR2=2.146487,在=0.05下,查2分布表,得临界值为5.9915,因为2.1464875.9915,所以接受原假设,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图7 White检验结果因此最终得出口总额(X)与GDP(Y)的回归估计模型为:=11032027+1.564575X(1.08E+09)(0.329103)t=(0.010242)(4.75406)R2=0.99539 F=1835.138 df=18 dw=1.2510626.经济意义检验从回归结

15、果可以看出,出口总额每增加1亿元,GDP平均增长1.564575亿元。这与之前所设定的出口总额与GDP增长显著正相关假说相符合。7.统计推断检验从回归结果看,可决系数R2=0.99539,说明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系数显著性检验:给定=0.05,查T分布表得解释变量系数的t值大于临界值,所以出口总额对GDP有显著的影响。四、结论经过以上实证检验,可以得出以下几条结论:第一,经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在中国经济过去二十年间的高速增长过程中,出口的强劲扩张一直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出口总额与GDP增长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说中国经济增长的确存在出口导向性。第二,出口对促进

16、国内生产总值的产出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三,国外需求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对外贸易依赖性。进入2001年以来,我国的对外出口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国外需求出现了增幅降低的迹象。根据我国经济增长出口驱动的基本特征,如果一旦净出口出现水平值或者增长率的下降,那么将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产生显著的影响,为此需要给于有效的宏观政策调控。我国加入WTO以后,所面临的国家贸易竞争更加剧烈,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增加对外贸易的基数和活力,在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同时,将提高出口规模当作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净出口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有效驱动作用。参考文献:1

17、沈程翔(1999):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1977-1998 世界经济第12期2赵陵,宋少华,宋泓明(2001):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 世界经济第8期3朱文晖(1998):中国出口导向战略的迷思,战略与管理 1998年5月 第5969页4陈孝冰,等. 出口导向战略的绩效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2000,(12)5Kwan&Cotsomitis(1990):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xpanding Export Sector: China 1952-1985”, International Economic Journal,5,pp 105-116 6Marin,D. (1992): “Is the Export-led Growth Hypothesis Valid for the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 Review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74,pp.678-68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