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课件_第1页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课件_第2页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课件_第3页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课件_第4页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kok电子竞技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kok电子竞技: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1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发展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的科学。2.古代化学:从学会使用火和简单的工具,到制得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如______、铜器、铁器、纸、火药、酒、染料等,人类越来越离不开化学。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陶器3.近代_______和_________提出_______和________,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内容:物质是由______和______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_______的基础。1869年,________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4.现代化学,化学家们已能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并合成各种物质。道尔顿阿伏伽德罗原子论分子学说原子分子化学变化门捷列夫物质的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没有改变间隔改变形状状态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生成其他物质化学变化化学物质的性质

发生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性质用途用途性质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1.化学是一门以______为基础的科学,科学探究离不开______。2.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制订计划→_______→________→收集证据→分析论证→_________。3.对蜡烛燃烧的探究A.蜡烛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B.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蜡烛熄灭后,有一缕白烟飘出,用燃着的火柴能点燃白烟,白烟为蜡蒸气冷凝的固体石蜡。实验实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4.对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猜想与假设】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些成分的含量是不同的,如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设计实验方案】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再收集两瓶空气,进行对比实验。【实验步骤】①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做好记录。②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中和呼出的气体中,观察现象并记录。③向干燥的玻璃片上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进行对比,观察现象并记录。【解释与结论】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比较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各气体的含量,完成表格,用“多”与“少”表示相对含量。物质的变化

[命题解读]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是中考的必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主要结合日常生活现象,以四字或多字叙述为主,有时也会涉及图片或古诗词的考查。【例1】(2015·安顺)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块制成冰雕

B.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C.泥土烧成瓷器

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方法指导】主要根据变化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来解答。C

[对应练习]1.(2015·大庆)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化学反应的是()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B.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C.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变黑D.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A2.(2015·宁夏)下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汽油挥发、铁铸成锅B.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C.瓷碗破碎、钢铁生锈D.食物腐败、动植物呼吸3.(2015·河南)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风力发电B.石油蒸馏得到汽油等C.海水晒盐D.煤分解得到煤焦油等DD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命题解读]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主要以选择题的题型出现,填空题中也有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物质性质的判断、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用途。主要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生石灰、干冰、氮气、活性炭、浓硫酸等)进行考查。【例2】(2015·呼和浩特)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乙醇可作燃料B.氧气用于炼钢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D.氯化钠用来制纯碱【方法指导】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主要抓住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来解答。C[对应练习]1.(2015·洛阳模拟)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碘酒作消毒剂B.稀盐酸作除锈剂C.活性炭作吸附剂D.碳酸钙作补钙剂2.(2015·娄底)下列描述中表达的是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能升华B.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D.水蒸发产生水蒸气CC3.(2015·广州)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及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碳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B.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作为燃料C.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为保护气D.石灰石受热分解,可用于制备生石灰B1.(2014·河南)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蒸馏B.升华C.爆炸D.燃烧2.(2014·焦作模拟)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干冰用作冷冻剂B.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C.氧气用于气焊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3.(2015·济宁)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能用化学变化做出解释的是()A.食盐做调味品和防腐剂

B.苹果催熟香蕉、柿子等水果C.汽油洗除衣物上的少量油污

D.洁厕灵清除卫生器具上的顽渍DAC4.(2015·铜仁)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春蚕到死丝方。娉苫依崾几5.(2015·南宁)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食醋用于除热水瓶中的水垢D.酒精用于给发烧病人擦拭以降低体温AD6.(2015·株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A.①③

B.②③

C.④⑤

D.②⑤A7.(2015·佛山)2015年5月16日,山西省阳城县某化工有限公司发生一起二硫化碳(CS2)泄漏事故。二硫化碳是一种易挥发、易燃、有毒、难溶于水的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硫化碳中硫的化合价为-2价,它属于氧化物B.二硫化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发生化学反应C.二硫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应该密封保存D.二硫化碳泄露后,可用水稀释溶解除去C8.(2015·开封模拟)科学家证明了“一氧化氮气体分子是保持心血管系统健康的信号分子”。通常情况下,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难溶于水,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有毒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又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O3)和一氧化氮。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回答一点即可),不能直接排入大气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NO2+H2O===2HNO3+NO无色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有毒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又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O3),容易形成酸雨,污染环境第九单元溶液第16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1.溶液(1)特征:具有______性、______性,属于______物。(2)组成①溶质:________的物质。溶质可以是______体、______体或______体。②溶剂:______________的物质。______是最常用的溶剂,____和____也可以做溶剂。(3)质量关系①溶液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②溶液质量=溶液体积×______。均一稳定混合被溶解固液气能溶解其他物质水汽油酒精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密度溶液2.乳浊液和乳化现象(1)乳浊液:________分散到________里形成的________。其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长期放置易______。(2)乳化是洗涤剂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的过程,形成的乳浊液能够________存在。3.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吸热,如__________溶解。(2)放热,如__________、________溶解。(3)无明显变化,如______溶解。小液滴液体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分层稳定NH4NO3NaOHH2SO4NaCl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在____________下,向一定量________里加入某溶质,当溶质________________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还能____________,则该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温度溶剂不能再继续溶解继续溶解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1.固体溶解度(1)概念:在____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2)影响因素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②外因:______。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如________。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_____,如________。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如________。一定温度100g温度升高KNO3较小NaCl降低Ca(OH)2(3)溶解度曲线在直角坐标系中,用纵坐标表示________,用横坐标表示________,根据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画出某物质随温度变化的溶解度曲线。①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__________;②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溶解度________。溶解度温度溶解度相等2.气体溶解度(1)在压强为________和一定________时,气体溶解在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__________。(2)影响因素①内因:____________的性质。②外因: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随压强增大而______。101kPa温度气体体积气体和溶剂降低增大物质结晶的两种方法1.降温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_________的物质。2.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_________的物质。

较大很小溶液的形成[命题解读]溶液的形成是化学中考常见的考点,主要以文字叙述的形式在选择题中考查。命题点有:溶液的判断、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例1】(2015·邵阳)“恒大冰泉”是来自长白山的天然矿泉水,判断“恒大冰泉”属于溶液的依据是()①无色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均一性⑤稳定性A.①②④

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⑤【方法指导】解答此类题主要抓住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的基本特征。B[对应练习]1.(2015·沈阳)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

B.铁锈

C.酒精

D.纯碱2.(2015·成都)通常状况下,下列溶液的溶质为液体的是()A.蔗糖溶液B.酒精溶液C.氯化钠溶液D.澄清石灰水BB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命题解读]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的判断主要以文字叙述或图片的形式在选择题中考查。【例2】(2015·济宁)物质在水中溶解是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热量变化,因此,不同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有所不同。下列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NH4NO3固体B.NaOH固体C.NaCl固体D.浓H2SO4【方法指导】主要记住常见的化合物溶于水时是吸热还是放热,以及由此造成的气体的体积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

A[对应练习]1.(2015·苏州)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C.木炭燃烧D.金属镁和稀盐酸反应2.(2015·信阳模拟)下列暴露在空气中质量明显增加,溶于水温度明显降低的物质分别是()①氧化钙②硝酸铵③浓盐酸④氯化钠A.②③B.①②C.①④D.④②AB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命题解读]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化学中考常见的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主要命题点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转化、与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关系结合考查。【例3】(2015·丽水)20℃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B.20℃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方法指导】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的溶液是否饱和主要看溶液中能否继续溶解该溶质。C[对应练习]1.(2015·宁夏)将5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20℃,有晶体析出(晶体中不含水)。下列有关量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硝酸钠的溶解度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2015·许昌模拟)20℃时,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各10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703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B.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C.升高温度,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改变D.20℃时,甲的溶解度最小CC溶解度曲线[命题解读]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是化学中考的常考内容,以文字叙述结合三线或两线的坐标曲线图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常考的命题点有:①判断某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溶解度;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③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④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趋势;⑤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升降情况判断物质结晶或提纯的方法。

【例4】(2015·盐城)右图是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采取降温的方法D.甲、乙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时,析出的晶体质量甲一定大于乙【方法指导】理解溶解度曲线所包含的各方面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同时要注意根据溶解度曲线与结晶、浓度的变化相结合的综合运用。D[对应练习]1.(2015·商丘模拟)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3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D.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2.(2015·扬州)KNO3与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常温下,NH4Cl易溶于水B.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t3℃,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D.两种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均有晶体析出1.(2015·北京)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A.蔗糖水B.牛奶C.果粒橙D.豆浆2.(2015·邵阳)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利用乳化原理的是()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B.用刷子刷去杯子上的污垢C.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D.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AA3.(2015·河南)下表是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20℃时,K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C.40℃时,5gKCl中加入10g水可得33.3%的溶液D.50℃时,10gKN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30℃有KNO3固体析出4.(2015·咸宁)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0gB.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C.t2℃时,等质量水分别配成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t3℃时,甲、乙、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B5.(2015·铜仁)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20℃时KCl的溶解度是________;(2)20℃时将20gKCl与50g水混合,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______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上表两种物质中,__________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34.0g饱和溶液KNO36.(2015·南阳模拟)溶解度是解决相关问题的重要依据。(1)根据上图解决下列问题:(M、N均不含结晶水)①温度为____℃时,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②t1℃时,将20gM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g,保持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再加入10g水充分搅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t265不变③t2℃时,将25gN加入50g水中,完全溶解后要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其操作方法是__先加热蒸发部分水,再降低温度t2℃以下,使固体完全溶解(或先降低温度,再加入N至饱和)__。(2)根据下表解决实际问题:某KNO3样品中含有少量K2CO3,其提纯过程如下:①上图中溶液C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②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结果保留整数)饱和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