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ok电子竞技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kok电子竞技:文档简介
第一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程标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前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智慧结晶。目录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起源时期奠基时期定型时期发展繁荣时期转折和传承时期一二三四五六衰落到复兴时期中华文化发展的六个阶段阅读教材“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回答下列问题1、中华文化起源的时期及特点2、先秦时期中华文化发展的背景、表现及影响3、秦汉时期中华文化发展的背景、表现及影响4、魏晋至宋元时期中华文化发展的背景、表现及影响5、明清时期时期中华文化发展的表现6、近现代以来中华文化发展的表现
1、中华文化形成时期的特点(1)多元起源(2)中原核心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区域,并向四周辐射,推动了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1)背景:①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文化认同②社会出现大变革,礼崩乐坏。(2)表现①春秋:孔子对西周的礼乐文明进行阐述,形成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②战国:“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3)影响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2、先秦时期中华文化发展的背景、表现及影响3、秦汉时期中华文化发展的背景、表现及影响(1)背景(2)表现:①秦朝建立起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②为了巩固大一统局面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3)影响①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②秦汉成为中华文化的定型时期4、魏晋至宋元时期中华文化发展的背景、表现及影响(1)原因(2)表现:(3)影响佛教传入、道教兴起、玄学盛行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①唐朝: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②宋代:A、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B、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格物致知”①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②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宣扬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人们的精神世界③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5、明清时期时期中华文化发展的表现(1)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
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2)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钳制空前,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1)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2)新文化运动时,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3)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6、近现代以来中华文化发展的表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政治: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科举制发展完善。(2)经济:自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奠定物质基础。(3)思想:统一的文化政策,儒家主导地位的确立,(4)文化:中华文化具有继承性,包容性,兼收并蓄(5)教育:书院等古代教育机构保持了文化传承的连续性。(6)地理:位置相对隔绝,为中华文明独立连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7)文字:汉字为维护政治统一和文明连续提供重要力量思考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阅读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2、“以人为本”的表现及影响3、“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表现及影响4、“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的表现5、“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的表现及影响6、“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表现及影响7、“和而不同”的表现及影响【材料1】: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荀子·礼论》中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后来,人们把“天地君亲师”连成一句话,挂在厅堂中央供奉。
【材料2】:“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管子.牧民》【材料3】:“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问题:概括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内涵?
点击添加标题①伦理秩序:重视以人为本(伦理观)A、周公提出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B、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②政治伦理:体现为民本思想(政治观)A、管子指明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B、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C、孟子提出了“仁政"说,其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1)表现(2)影响:人本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以人为本”的表现及影响【材料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选自《道德经》【材料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选自《荀子·天论》
问题:概括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内涵?3、“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表现及影响(自然观)(1)表现①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②春秋时期A、老子:认为万物都是由道而产生,自然而然。他的哲学思想中凸显了人的存在,追求天人合一。B、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2)影响:①以朴素的唯物史观解释自然,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②天人合一思想,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材料1】:“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选自《孟子·离娄上》【材料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选自张载《横渠语录》问题:概括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内涵?4、“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的表现(家国观)(1)孔子、孟子、墨子等:以天下为己任(2)儒家学说的精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材料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选自《论语·为政》【材料2】: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选自《墨子·尚贤》问题:概括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内涵?
①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②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治国要求“见贤思齐”③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④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⑤《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影响:①春秋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②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使用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5、“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的表现及影响(价值观)(1)表现6、“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表现及影响(人生观)(1)表现:①《周易》:天行。右宰郧坎幌ⅲ坏厥评,君子以厚德载物②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③屈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影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
问题:概括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内涵?【材料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材料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选自《论语·子路》(1)表现:①西周末年的太史伯就提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达到平衡,即“和”,才能产生新事物。②孔子、孟子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2)影响:“和”的思想作为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7、“和而不同”的表现及影响(处世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阅读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回答下列问题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本土性多样性包容性凝聚性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连续性(1)本土性
中华文化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地区,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在广大劳动人民的推动下。不断向前发展,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2)多样性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3)包容性
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4)凝聚性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各民族虽然各有特色,但是对中华民族都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性。(5)连续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绵延不绝、传承至今的文化,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具有连续性和。宋明理学是在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而成的,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包容性。正是这种包容力,才使得儒学得以发展到理学阶段,而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具有更强的理论性、哲学性和典范法,这就使得中国传统儒学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焕发出勃勃生机。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主流思想,从而证明中国借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持久性和连续性。以宋明理学为例,指出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连续性”的具体表现(1)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2)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3)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4)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5)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点击添加标题起源时期奠基时期定型时期发展繁荣时期转折和传承时期衰落到复兴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重视以人为本,提倡民本思想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主张和而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5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课堂小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kok电子竞技:最新文档
- 【正kok电子竞技授权】 IEC TR 61850-7-6:2024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systems for power utility automation - Part 7-6: Guideline for definition of Basic Application Profiles (BAPs) using IEC
- 2025-2030年中国镀锌层钝化剂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kok电子竞技
- 2025-2030年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规划研究kok电子竞技
- 2025-2030年中国针织服装市场市场运行动态及投资战略研究kok电子竞技
- 2025-2030年中国酮洛芬肠溶胶囊行业十三五规划与发展趋势分析kok电子竞技
- 2025-2030年中国艾灸养生仪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kok电子竞技
- 2025-2030年中国美甲行业运行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kok电子竞技
- 2025年四川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及答案
-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时间序列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央财经大学《商务智能》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教科kok电子竞技小学1-6kok电子竞技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智慧旅游认知与实践》课件-第九章 智慧旅行社
- 北大金融学课程表
- 英国签证户口本翻译模板(共4页)
- 现金调拨业务
- 空白个人简历表格1
- GPIB控制VP-8194D收音信号发生器指令
-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 员工预支现金与费用报销流程
- 唐诗三百首(楷书)
- 01-第一章运动学绪论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