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教案_第1页
第二章声现象教案_第2页
第二章声现象教案_第3页
第二章声现象教案_第4页
第二章声现象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kok电子竞技:文档简介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输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声音的产生与传输。每一部分都是以问题开始,通过实验与观察,得出结论,再与生活和自然相联系。对于声音的产生,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声现象发明声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声音的产生等问题。接着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因素,反过来再用归纳出的结论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以进一步检查结论的可靠性。在声音的传输部分,通过真空不能传声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插,进而通过实验与分析,归纳出声音的传输需要介质。本节强调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入到物理知识的探究中,在观察、感知、举例和实验等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学情分析学生初学物理,对物理探究活动比较陌生,还处在初级阶段,因而问题的提出不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毕,实验过程也相对很简朴,这样的设计,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让知水平决定的。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⒈知识与技能⑴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输的条件。⑵懂得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⑶懂得声音传输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输的速度不同。⒉过程与办法⑴通过观察和实验的办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输的?⑵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办法。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身边的声现象和道理,对物理有亲近感。⑵注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它同窗的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因素和传输条件是本节的知识重点。⒉声音的产生条件和声音传输需要介质是本节的重点。学时安排1学时教具准备教师准备:鼓一只,吉他一把,纸屑若干,钟罩一只,抽气机一台,闹铃一只,气球一只。学生合作组器材:纸片、绷有橡皮筋的空盒子、音叉(涉及小锤和音箱)、梳子、树叶的叶片、一种玻璃缸(里面盛有水),几块石头。多媒体课件:声波动画(可到网上查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教师事先录制好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例如:电铃声,钢琴曲片段,工厂烧电焊声,丛林中的鸟语,夏日的蝉声,瀑布声等。教师提问:同窗们,你们能听出刚刚都是什么声音?是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同窗回答)教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研究自然界中声音的有关知识。同窗们自己想懂得有关声音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学生: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我们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3.声音是如何传到我们人耳的?4.为什么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却很难听?老师在赞赏必定的同时有选择地摘录同窗提出的问题,并拟定本节课研究的主题就是同窗刚刚提出的问题中的某几个,并阐明其它的问题会在后来的学习中逐步探索,同窗们也能够课后上网查找资料,自己先行研究二、探究性活动一这个活动过程分为三个环节进行:探究性活动──小结──验证──事例交流。(一)探究性活动:组织学生活动:如何运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办法多,谁的发声办法有创意?介绍桌上的器材,特别是音叉。活动过程中规定学生: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请体会感觉。思考:1.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2.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性?活动: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发声,教师下组参加讨论。然后教师请同窗代表上台表演研究成果,对独特的发声办法赞赏和激励。并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受。问题:是不是物体发声就一定在振动?演示:击鼓。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的办法。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察觉的物体些运动”的办法?(二)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因素。即物体发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发。(三)交流: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向同窗们介绍某些比较奇特的发声办法吗?例如动物间有趣的交流方式。三、探究性活动二情景创设:医生的听诊器,心脏跳动或者肺部的声音是靠什么传到人耳中的?猜想:声音的传输可能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做个最简朴的小实验验证一下你的猜想。就用我们的课桌做传声物。这个实验需要提供什么条件?(联想医生听到病人身体器官运动的条件)如何操作?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也可提示:发声体(源)──人耳(接受体),中间为传声物质(即课桌)。活动:两位同窗合作,一位同窗轻敲桌面或抓桌子,另一位同窗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感受听到的声音。再把两张桌子分开一条缝,进行实验,前后对比。从以上的活动中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固体能够传声)你还能够想出其它的生活事例或实验方案来支持固体能够传声这个观点?(让学生举例,例如小学里曾经制作的土电话等)。问题:那么液体与否也能够传声呢?讨论:你能否用桌上的器材设计一种简朴的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如果你得到了必定的答案,你能否举某些生活事例来证明你的观点?这时,让学生运用桌上的器材进行设计和探究,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对照固体传声的小实验,提出问题:用什么做发声物比较简朴?传声物是什么?把发声物放在什么地方比较适宜?活动:方案设计好后来,学生运用桌上的器材进行实验。教师下组辅导。并让学生列举生活事例。问题:空气能够传声吗?举事实阐明。1.听到铃声2.听到人的说话3.听见脚步声等等。进一步猜想:如果连空气都没有呢?声音能不能传输呢?为了证明这个猜想,最佳做实验试一试。联想:同窗们大家一起出策划策,想一想这个实验该如何做?如何实现没有空气的状态?学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需要提供一种真空的环境,然后把一种发声体(例如小电铃)放入这样的环境里,前后对比。思路理清晰后,由于实验器材的局限性,这个实验由教师演示,比两个同窗上台辅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①抽去空气前和抽气后铃声的对比②抽气后再放入气体,两种状况铃声的对比。及时纠正猜想的谬误,最后推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输”的对的结论。引导:通过刚刚这一段的学习,同窗对声音的传输有了如何的认识,能不能请个代表用你自己的语言归纳一下。学生:声音传输需要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输。传输声音的物质能够是固体、液体、气体。四、声波问题: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输呢?学生实验:用铅笔不停地点击水面,你会看见什么?(一圈圈的水波,并且不停地向四周扩散)。那么空气中与否也是类似情形呢?播放多媒体声波动画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并提出声波这个概念。五、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学生活动:(1)、看30页的表格内容(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学生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能够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六、回声声音的反射。<0.1秒<17米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的,强调重、难点巩固练习⑴指出下列发声现象是什么振动的成果:

悠扬的钟声——;

海浪的波涛声——;

气球破裂时的爆裂声——‘

水沸腾时发出的声音——;

下雨天听到的雷声——;

用嘴贴着空瓶口吹气发出声音——.⑵把正在走动的闹钟放在密闭的玻璃罩中,用抽气机抽去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听到闹钟的“滴答”声是(

).

a

越来越响

b.越来越弱

c没有变化

d都有可能⑶古代的人在旷野里惯用“伏地听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军队、马群到来,这是应用了(

)的知识。⑷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的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为什么?

中考链接(中考)⑸学业水平测试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规定。老师的声音是由于特长带的()产生的,是通过()传入考生的耳朵的。当堂检测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_停止,声音就消失。2、在物理学中,把传输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它能够是气体,还能够是________或________。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重要是通过___________传输的。3、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阐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4、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重要是由于_______不能传声。5、声在每秒内传输的距离叫做________。在15℃时空气中的这个值是___________。6、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7、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窗能够听到______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__传输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传输的。若某同窗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另一同窗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则他能够听到声音的次数是________。8、有关声音的发生和传输,下列说法中对的的是:()A.声音能够在真空中传输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似布置作业动手动脑:1、2、3、4、5题。板书设计声音的产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二、声音的传输1.声音靠介质传输,真空不能传声介质:能够传输声音的物质2.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输3.声速:(1)150C时,V声=340米/秒(2)传输速度与温度有关4.回声教学反思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教材分析声音的特性这一节比较重要。教材重视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探究的办法,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感性认识比较突出,本节课名词术语多,如音调、频率、响度、振幅、音色等,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应采用多个教学办法,如探究、讨论、阅读和交流等,以提高教学效率。课型新授课学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理解声音的特性;懂得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2.过程与办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办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教学重、难点(重)声音的三个特性。(难)音调和响度的区别学时安排一学时教具准备一、教师演示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二、学生分组钢锯条(或钢尺、塑料尺)(25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多个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乐音的特性。二、进行新课2.2声音的特性乐音:是物体作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但同是乐音,有的调子高,有的调子低,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馐窃趺椿厥履兀考热簧羰怯烧穸诺奈锾宸⒊龅,我们会这样猜想:声音的差别必然跟物体的振动状况有关,是不是这样呢?[师演示]:请听:用吉他弹几个不同的音。提问:你感觉有什么不同?生)回答:声音的高低不同。我们先来研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一、音调──声音的高低。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生分组实验]物品:钢锯条,统计表格。过程: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1)将锯条1/5伸出桌外;(2)将锯条1/3伸出桌外;(3)将锯条1/2伸出桌外,使其振动发声。操作核心:(1)按锯条的手要用力压紧。(2)使锯条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似。观察:锯条伸出桌外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状况?发出声音的特点?实验总结:请填表。锯条伸出长度振动快慢声音高低伸出1/5最快最高伸出1/3较快较高伸出1/2慢最低我的结论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音调越高)。同窗们,刚刚的探究活动很成功,让我们一起为同窗们成功的合作及探究鼓掌加油!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那么能不能用一种物理量来表达振动的快慢程度呢?请同窗们阅读教材第32-33页,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3.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畴是多少?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理解多少?他们有什么用处?(以上问题运用投影)老师先引导学生回答,再解说: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物体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4.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畴:20赫兹~0赫兹(其中最敏感的频率是3000赫兹;老年人的听觉会衰退;20赫兹是听觉下限~0赫兹是听觉上限)5.超声波:高于0赫兹的声。次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这两种声,人是听不到的)6.超声波特点:能量大,沿直线传输。超声波运用:(1)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疗成像(B超)。举例:如何探伤;B超原理。(2)超声解决──运用强超声波的高能量。举例:空气加湿器;超声洗牙、洗工件;超声钻孔。次声波(又叫亚声波,大致范畴:10-4~20赫兹)产生:火山暴发、地震、极光、海啸、台风、雷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尚有,核爆炸、火箭发射、化学爆炸、机器工作时也能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对人体有一定的:。次声波特点:传输的距离远,并且不容易被吸取。次声波运用:从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的用于预测自然灾害。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现象和应用:有某些动物有完善的发射和接受超声波或次声波的器官。超声波如:蝙蝠、海豚(要阐明它们是如何运用超声波的)、猫、狗;次声波如:大象(解释章首图,讲海啸中大象救人的故事)在故事中,让学生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师演示]以上讲完后,用示波器来演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二、响度──声音的强弱(大。┫旅嫖颐且黄鹄刺骄,响度和振动的哪方面有关?先引导学生猜想[生分组实验]物品:钢锯条,统计表格。过程: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1)将锯条1/2伸出桌外轻轻拨动(2)将锯条1/2伸出桌外用力拨动使其振动发声。操作核心:(1)按锯条的手要用力压紧。(2)使锯条两次振动的伸出长度相似。观察:锯条两次拨动时,振动幅度状况?发出声音的特点?实验总结:请填表拨动方式振动幅度发声特点轻轻拨小声音小用力拨大声音大我的结论振幅大声音大(响度大)好,这次探究也很成功!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振幅大,响度大;振幅。於刃。[师演示]敲音叉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小实验,验证了我们得到的结论。另外,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举例:听喇叭广播,远近听声音大小不同。以上,我们共同研究了声音的两个特性:音调和响度。[师演示]用吉他来演示,声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性。用力拨粗弦──音调低,响度大。轻轻拨细弦──音调高,响度小。可见: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讨论:(1)蚊子与黄牛的叫声。(2)1234567(老师唱出音调)指的是音调还是响度?[生做小游戏]前排指定一位同窗不许回头,背面的同窗指到谁,谁说一句话。让前排指定同窗判断是谁的声音。[师做]在桌子底下分别敲鼓和音叉,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学生回答后,引出问题:我们是如何分辨开不同的声音的?这是由于音色不同。三、音色1.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含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又叫音品。──这是声音特性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因素。为什么每一种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色都不同呢?2.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构造等决定的。人也有各自的音色,但人的一生中,随着年纪的不同,音色会发生变化。[示波器演示]音叉、吉他、笛子同是C调1的波形: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似,波形长相也会各有不同,即音色不同。小结本课: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振动频率;响度──振幅;音色──不同发声体。巩固练习1、小明讲话声音太。鲜σ笊馗匆淮。老师是规定小明提高声音的()。2、春节联欢会上,有一名节目主持人出场时“未见其声,已闻其声”,张华能够清晰地辨出这是出名主持人朱军的声音,这是应用了声音的哪种性质()。中考链接(中考)小强在使用小提琴前,经常旋动琴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的目的重要是为了变化声音的()当堂检测1.在班级进行的物理知识抢答比赛中,坐在前排座位的同窗,不用向后转头,根据说话声就能判断出是谁在抢答,这是由于不同人的声音含有不同的()A振幅B频率C响度D音色2.用声音的三要素进行填空:“震耳欲聋”表明声音的________大;“悦耳动听”表明声音的________好;“脆如银铃”表明声音的________高;“男低音”是指_______低;初中阶段男生普通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______发生了变化.“尖利刺耳”是指声音_________高;请勿“高声喧哗”是指声音的_________.3.擂鼓人用力擂鼓,是为了使鼓声的()A音调升高B响度增大C音色变化D以上说法都不对4.下列有关音调的说法中不对的的是()A同一音阶中的“1”比“5”音调低B音调的高低是由发生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C两个人发出声音的音调有可能相似D电视的音量旋钮既是调节音调的元件5.一头牛的叫声和一只蚊子的声音,下列有关它们特性的说法,对的的是()A牛的叫声音调高,蚊子的声音音调低B牛的叫声和蚊子的声音音调高低相似C牛的叫声音调低响度大,蚊子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D牛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小,蚊子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6.“女高音”与“引吭高歌”中的“高”的意思分别是指()A响度大,音调高B音色好,音调高C音调高,响度大D音调高,音色好7.昆虫飞行时翅膀要振动,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200次,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0次,一位听力正常的人能听到飞行时发出声音的昆虫是()A甲昆虫B乙昆虫C都能听到D都听不到8.如图所示,四个相似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ruai”、“mi”、“fa”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丙丁9.下列做法中,不是运用音色知识的是()A夏天买西瓜时,有人拍拍西瓜,便能够根据声音判断生熟B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击它,根据声音判断好坏C根据录音机磁带发出的声音,便可懂得是哪位歌手唱的歌D拉二胡前,在弓毛上涂某些松香粉10.门内的小兔子能通过声音判断出门外的狼不是外婆靠的是()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布置作业1.阅读“科学世界”,把三类乐器的特点归类。2.“动手动脑学物理”。3.运用身边物品,制作一件简朴乐器,并阐明发声原理,以及如何调节音调、响度。板书设计声音的特性一.音调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快慢有关。2.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3.超声波:高于0Hz的声音。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二.响度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2.响度与振幅有关。也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三.音色我们能听声辩物是根据音色不同。课后反思第三节声的运用教材分析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中只介绍“声与信息”的“声与能量”。课文列举了大量事例,让学生感知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本节的教学应激励学生自己从生活中的感知或查阅的资料中理解运用声的实例和它们的工作原理。另首先,应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激励他们制作某些运用声的小发明。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接触过运用声的事例,因此,请学生说出所理解的运用声的现象。规定是当有人讲话时,其别人必须认真倾听,确保每个人充足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理解当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2、过程与办法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运用方面的知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理解声在当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生活中运用声的例子学时安排一学时教法与学法阅读自学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学生活动(1)自由说出所理解的运用声的现象;(2)观看有关的录像;(3)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如何归类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办法,进行总结性的解说。1、声与信息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通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学生算出成果后,清晰回声能够测出距离。(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拟定目的的位置(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当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2、声与能量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超声振动除结石。超声波洁牙。小结声能够应用在哪些方面?巩固练习1、中考链接(中考)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示人们车辆被盗,这是运用了声音能够传递()2、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这是运用了声能够传递()。3、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由于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填‘次声波’或‘超声波’),因此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觉到,坍毁的房屋中的某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产生声音而及时获救。4、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的质量,下列做法用以达成这一目的的是()A.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毛坯;B.瓜农用手拍打西瓜;C.顾客用手轻轻敲打瓷器;D.瓦匠用瓦刀敲打红砖;5、海豚有完善的声纳系统,它们能在黑暗的海水中精确而快速的捕获食物,避开敌害,远远优于当代的无线电定位系统。(1)它运用了本身发出的()A.冲击波B.水波C.次声波D.超声波(2)海豚的声纳系统远远优于无线电定位系统,你认为这在于海豚发出的波比无线电波()A.速度快B.抗干扰能力强C.发出的能量大,传输的远D.在水中传输的能量损失。涞脑6、下列哪些信息不是通过声音获得的()A.古代战争中的侦查员把耳朵贴在地面上,能够判断与否有敌人的骑兵来偷袭;B.救护车急促的鸣笛声,是行人让出一条通道C.蝙蝠的回声定位D.看见闪电,就懂得有可能有一场大雨7、某人对高山喊话,0.2秒后听到回声,问该人据山有多远?当堂检测1.(绵阳市)下列运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2.(宜昌市)声波能够用来传递信息和能量,下列事例中属于运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播放歌曲B.教师授课

C.超声波洁牙D.敲打西瓜鉴别生熟

3.(德州市)下列有关声的说法中对的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考场周边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削弱噪音

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音调升高

D.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阐明声波含有能量

4.(河北省)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超声涉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畴从20Hz到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含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愤怒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停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申的污垢快速剥落,从而达成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输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输,根据这一特性能够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疗等。

(1)超声波的频率范畴是__________________。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由于声波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运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

(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输速度为l5脚m/s,运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受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_________m。板书设计声的运用1、声与信息2、声与能量课后作业1、2、3、题课后反思噪声的:涂刂平滩姆治鲈肷跋烊嗣巧硇慕】,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我国于1996年10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本节课的物理知识不多,教学重要从环保出发,突出噪声的:腿绾蜗魅踉肷,让学生经历探究避免噪声各项方法的过程,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懂得防治噪声的途径,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意识,联系实际,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噪声现象非常熟悉,但极少的同窗会考虑它的产生来源传输,及噪声的控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理解噪声的来源和:2、懂得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保的意识。过程与办法通过体验和观察,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难点:噪声的:σ约疤岣哐幕繁R馐堆卑才乓谎苯叹咦急付嗝教宓缒、闹钟、纸盒教学过程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它对人有无:Γ咳绾尾鸥捎行У乇苊庹庑┥舻牟突蛘呦魅跛兀1、噪声的来源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保的角度找出噪声的含义(2)分组讨论:在你的周边,有哪些是噪声?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但凡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保角度)2、噪声的等级和:ρ疃1)阅读课文,找出噪声的等级是按什么划分的(2)不同的噪声的等级对人们所产生的:τ质侨绾蔚模浚3)认真阅读噪声分类表。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限:>90dB,会破坏听力;>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3、控制噪声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输——引发鼓膜的振动(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输过程)(人耳)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醚冉锨昂笊舻牟煌。学生活动(1)指出控制噪声的方法分别在哪里实施的;(2)分组讨论:生活中尚有哪些治理噪声的实际例子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削弱噪声、在传输过程中削弱噪声、在人耳处削弱噪声。(3)观看录像。加深对噪声的理解小结噪声的来源和:τ心男

如何防治噪声?课堂练习1.下列减小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传输过程中削弱的是()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里种草植树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2.下列方法不能削弱噪声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街头设立噪声监测仪D.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图13、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过春节人们爱慕放鞭炮(如图1所示),下面是四位同窗有关这件事的观点,你觉得谁的观点最对的()图1A.小明: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氛围,鞭炮声不能算作噪声。B.小华:放鞭炮没有任何好处。C.小轩:放鞭炮即使能够烘托节日氛围,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问题。D.小新: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问题了。中考链接1、(南京)噪声是由发声体____产生的,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_____(声源处或传输途中或人耳处)削弱噪声。噪声也是一种能源,近来科研人员开发一种T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为随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2、(吉林)中考期间,考点周边严禁鸣笛,这是为了避免____的产生。在考场上你所听到的翻动卷子的声音是由于纸的____产生的。3、(茂名)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产生的。我们能很容易分辨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由于他们的不同。在医院的走廊和病房普通悬挂“肃静”的警示牌,这种让人们保持肃静的做法属于在处削弱噪声。当堂检测1.下列哪些声音是噪声()A.教室里老师授课的声音B.公路上拖拉机行驶的声音C.火车的鸣笛声D.公园里悠扬的声音2.为了削弱噪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B.在公路旁或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C.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D.关闭全部声源3.下面有关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有;噪声使人烦燥不安,有害于健康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C.乐音的振动遵照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4.下面方法中哪一种是在传输过程中削弱噪声的()A.做一种外罩将声源罩住B.在耳孔中塞一团棉花C.在公路旁植树造林D.换用噪声小的机器5.一位同窗晚上在家里看电视,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应采用下列哪种办法()A.用棉被把电视机捂住B.把音量开关关上,不让电视机发生声音C.插上耳机,自己用耳机听D.让家人把耳朵塞住板书设计噪声的:涂刂1、噪声的来源2、噪声的等级和:3、控制噪声在声源处削弱噪声、在传输过程中削弱噪声、在人耳处削弱噪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