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288-201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_第1页
GB 50288-201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_第2页
GB 50288-201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_第3页
GB 50288-201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_第4页
GB 50288-201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阅读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kok电子竞技:文档简介

人人文库专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Designstandardforirrigationanddrainageengineering

GB50288-2018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施行日期年月日

:2018111

人人文库专用

中国kok电子竞技出版社

2018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GB50288-2018

中国kok电子竞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网址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号国宏大厦座层

:11C3

邮政编码电话发行部

:100038:(010)63906433()

北京汇瑞嘉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印刷

印张千字

850mm×1168mm1/3210.75276

年月第版年月第次印刷

20181012018101

统一书号

人人文库专用:155182·0346

定价元

:60.00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侵权举报电话

:(010)63906404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寄本社出版部调换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2018第32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的公告

《》

现批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

自年月日起实施其中第

GB50288—2018,2018111。,20.4.2、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灌溉与排水工程设

20.4.3,。《

计kok电子竞技同时废止

》GB50288—99。

本标准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

()

公开并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kok电子竞技出版社

,

出版发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人人文库专用2018年3月16日

前言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年工程建设标准kok电子竞技

《〈2011

制定修订kok电子竞技的通知建标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

、〉》(〔2011〕17),

经广泛研究调查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

,,

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

,,。

本标准共分章和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工

2013,:、、

程等级与设计标准总体设计水源工程灌溉渠管道排水沟

、、、()、

管道渠系建筑物基本规定渡槽倒虹吸涵洞跌水与陡坡排

()、、、、、、

洪建筑物水闸隧洞农桥田间工程监测灌区信息化和管理设

、、、、、、

施等

。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

增加了术语渠系建筑物基本规定渡槽倒虹吸涵洞跌

1.、、、、、

水与陡坡排洪建筑物水闸隧洞农桥灌区信息化等章内

、、、、、12

。

增补了草场林地等灌溉标准明确了不同灌区规模的灌溉

2.、,

水利用系数对无资料地区渠系水利用系数计算公式进行了复核

,,

补充调整了渠系总体布置渠道水力计算纵横断面设计衬砌及

,、、

抗冻胀设计地基处理灌溉输水管道井排水低压管道灌溉喷

、、、、、

灌和微灌监测内容和监测项目交通维护和安全设施等相关内

、人人文库专用、、

容附录章节调整补充了荷载计算渡槽倒虹吸涵洞跌水和陡

。、、、、

坡等设计的计算内容

。

原kok电子竞技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改为工程等级与设计

3.“”“”“

标准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改为水源工程灌溉输配水系

”,“、”“”,“

统改为灌溉渠管道排水系统改为排水沟管道监测

”“()”,“”“()”,“

与保护改为监测附属工程设施改为管理设施

”“”,“”“”。

·1·

删除了灌溉制度设计防洪标准水土资源平衡沉砂池环

4.、、、、

境影响评价和经济评价彭曼法水量平衡法泥沙沉降速度

、“”“”“”

等相关内容

。

鉴于本标准涉及内容较多本次修编对国家现行标准已有

5.,

详细规定的泵站机井水闸隧洞等工程设计仅结合灌区特点做

、、、,

了原则性规定

。

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的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

本标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

,

水利部负责日常管理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

,

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水利部水利水电规

。,

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号邮政编码

(:2-1,:

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100120),。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

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参编单位: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内蒙古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泾惠渠管理局

主要起草人:李现社刘斌张利民焦小琦许晓会

人人文库专用

王文成惠焕利陈莉雷英杰陈武春

冯缠利张雷刘永智李援农孙刚锋

于景弘彭璇闫俊峰何素明周万文

黎东晓韦海勇郝林樊忠成李新民

朱维花许旭生严振瑞熊俊华李振刚

主要审查人:董安建朱党生王晓玲雷兴顺杨晴

·2·

赵伟胡文武冯广志谢森传杨胜利

高希章艾克明王波哈岸英齐春三

刘辉文学鸿唐景云孟晓亮周晓杰

刘咏峰

人人文库专用

·3·

目次

总则…………………

1(1)

术语…………………

2(2)

工程等级与设计标准……

3(5)

工程等级划分……………

3.1(5)

灌溉标准………………

3.2(7)

排水标准………………

3.3(10)

灌排水质标准……………

3.4(13)

总体设计…………………

4(14)

一般规定………………

4.1(14)

总体布置………………

4.2(15)

水源工程…………………

5(18)

一般规定………………

5.1(18)

蓄水枢纽………………

5.2(18)

引水枢纽………………

5.3(20)

泵站……………………

5.4(23)

机井……………………

5.5(25)

灌溉渠管道……………

6()(27)

一般规定………………

6.1人人文库专用(27)

渠系总体布置……………

6.2(27)

渠道水力计算……………

6.3(28)

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6.4(32)

渠道衬砌及抗冻胀设计…………………

6.5(36)

渠道地基处理……………

6.6(37)

灌溉输水管道……………

6.7(38)

·1·

排水沟管道……………

7()(41)

一般规定………………

7.1(41)

明沟排水………………

7.2(41)

暗管排水………………

7.3(44)

井排水…………………

7.4(49)

渠系建筑物基本规定……

8(52)

一般规定………………

8.1(52)

总体布置原则……………

8.2(52)

结构设计计算基本规定…………………

8.3(53)

地基处理原则……………

8.4(54)

渡槽…………………

9(55)

一般规定………………

9.1(55)

总体布置………………

9.2(55)

结构形式和构造…………

9.3(57)

水力设计………………

9.4(61)

结构设计………………

9.5(62)

地基与基础……………

9.6(68)

倒虹吸……………………

10(75)

一般规定………………

10.1(75)

总体布置………………

10.2(75)

水力设计………………

10.3(78)

结构设计………………

10.4(80)

细部结构设计…………

10.5人人文库专用(89)

涵洞…………………

11(90)

一般规定………………

11.1(90)

总体布置………………

11.2(90)

水力设计………………

11.3(93)

结构设计………………

11.4(94)

跌水与陡坡………………

12(96)

·2·

一般规定………………

12.1(96)

总体布置………………

12.2(96)

水力设计………………

12.3(101)

结构设计………………

12.4(101)

排洪建筑物………………

13(103)

一般规定………………

13.1(103)

总体布置………………

13.2(103)

水力设计………………

13.3(106)

水闸…………………

14(107)

一般规定………………

14.1(107)

总体布置………………

14.2(107)

隧洞…………………

15(109)

一般规定………………

15.1(109)

总体布置………………

15.2(109)

农桥…………………

16(111)

一般规定………………

16.1(111)

总体布置………………

16.2(111)

农桥荷载标准…………

16.3(113)

田间工程…………………

17(114)

一般规定………………

17.1(114)

典型设计………………

17.2(114)

灌水沟畦与格田………

17.3(115)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

17.4人人文库专用(119)

喷灌……………………

17.5(120)

微灌……………………

17.6(124)

田间渠道与排水沟……

17.7(125)

田间道路与林带………

17.8(125)

监测…………………

18(127)

一般规定………………

18.1(127)

·3·

工程安全监测…………

18.2(127)

水量水质监测…………

18.3、(127)

环境监测………………

18.4(128)

水土保持监测…………

18.5(129)

灌区信息化………………

19(130)

一般规定………………

19.1(130)

监测及控制……………

19.2(130)

通信通道………………

19.3(132)

信息平台建设…………

19.4(132)

办公自动化及语音通信…………………

19.5(133)

设备用房及功能房间设置………………

19.6(133)

管理设施…………………

20(134)

一般规定………………

20.1(134)

交通设施………………

20.2(134)

维护设施………………

20.3(135)

安全设施………………

20.4(135)

试验站设施……………

20.5(136)

生产管理设施…………

20.6(137)

附录排涝模数计算………

A(139)

附录渠床糙率……………

B(142)

附录渠道允许不冲流速…………………

C(144)

附录黄河流域浑水渠道水流挟沙能力计算……………

D(147)

附录梯形渠道实用经济断面的计算方法………………

E人人文库专用(150)

附录渠道防渗衬砌结构适用条件………

F(153)

附录末级固定排水沟和吸水管间距计算………………

G(155)

附录地下水排水强度计算………………

H(159)

附录荷载计算……………

J(160)

附录渡槽设计计算………

K(167)

附录倒虹吸管设计计算…………………

L(174)

·4·

附录涵洞流态判别及过流能力计算……

M(185)

附录跌水与陡坡设计计算………………

N(189)

本标准用词说明………………

(193)

引用标准名录…………………

(194)

附条文说明…………………

:(197)

人人文库专用

·5·

Contents

………

1Generalprovisions(1)

……………………

2Terms(2)

3Classificationofengineeringprojects(5)

……

3.1Classificationofengineeringprojects(5)

………

3.2Irrigationcriteria(7)

…………

3.3Drainagecriteria(10)

……………

3.4Irrigationanddrainagewaterqualitycriteria(13)

……………

4Generaldesign(14)

……

4.1Generalrequirements(14)

…………

4.2Generallayout(15)

…………………

5Watersourcesprojects(18)

……

5.1Generalrequirements(18)

…………………

5.2Waterstoragecomplex(18)

…………………

5.3Waterdiversioncomplex(20)

………

5.4Pumpingstations(23)

…………

5.5Pumpingwells(25)

………………

6Irrigationcanal(pipeline)(27)

……

6.1Gene人人文库专用ralrequirements(27)

…………

6.2Generallayoutofcanalsystem(27)

……………

6.3Hydrauliccalculationofcanal(28)

……

6.4Designofcanalcrosssectionandlongitudinalprofile(32)

……

6.5Designofcanalliningandresistancefrozenexpansion(36)

……………

6.6Treatmentofcanalfoundation(37)

……………

6.7Irrigationwatertransferpipe(38)

·6·

………………

7Drainageditches(pipelines)(41)

……

7.1Generalrequirements(41)

……

7.2Openditchdrainage(41)

……

7.3Closedpipedrainage(44)

……………

7.4Welldrainage(49)

8Basicrulesforcanalsystemstructures(52)

……

8.1Generalrequirements(52)

…………………

8.2Generallayoutprinciple(52)

…………

8.3Basicstipulationforstructuredesigncomputation(53)

…………

8.4Foundationtreatmentprinciple(54)

…………………

9Aqueduct(55)

……

9.1Generalrequirements(55)

…………

9.2Generallayout(55)

……

9.3Formsandconstitutionsofstructures(57)

………

9.4Hydraulicdesign(61)

………

9.5Structuraldesign(62)

…………………

9.6Groundandfoundation(68)

…………

10Invertedsiphon(75)

…………………

10.1Generalrequirements(75)

…………

10.2Generallayout(75)

………

10.3Hydraulicdesign(78)

………

10.4Structuraldesign(80)

………………

10.5Det人人文库专用ailedstructuraldesign(89)

…………………

11Culvert(90)

…………………

11.1Generalrequirements(90)

…………

11.2Generallayout(90)

………

11.3Hydraulicdesign(93)

………

11.4Structuraldesign(94)

………

12Hydraulicdropandsteepslope(96)

·7·

…………………

12.1Generalrequirements(96)

…………

12.2Generallayout(96)

………

12.3Hydraulicdesign(101)

………

12.4Structuraldesign(101)

…………

13Flooddischargingstructures(103)

…………………

13.1Generalrequirements(103)

…………

13.2Generallayout(103)

………

13.3Hydraulicdesign(106)

………………

14Watergate(107)

…………………

14.1Generalrequirements(107)

…………

14.2Generallayout(107)

……………………

15Tunnel(109)

…………………

15.1Generalrequirements(109)

…………

15.2Generallayout(109)

……

16Agriculturalbridge(111)

…………………

16.1Generalrequirements(111)

…………

16.2Generallayout(111)

………

16.3Agriculturalbridgeloadingnorm(113)

………

17On-farmprojects(114)

…………………

17.1Generalrequirements(114)

…………

17.2Typicaldesign(114)

……………

17.3Irrigationditchandgridfield(115)

……………

17.4Lo人人文库专用wpressurepipelineconveyanceirrigation(119)

……

17.5Sprinklerirrigation(120)

………

17.6Micro-irrigation(124)

………

17.7On-farmcanalanddrainageditch(125)

……………

17.8On-farmroadandforestbelt(125)

………………

18Monitoring(127)

…………………

18.1Generalrequirements(127)

·8·

……………

18.2Safetymonitoringofprojects(127)

……………

18.3Waterquantityandwaterqualitymonitoring(127)

………………

18.4Environmentmonitoring(128)

18.5Waterandsoilconservationmonitoring(129)

………

19Informationtechnologyforirrigationdistricts(130)

…………………

19.1Generalrequirements(130)

…………………

19.2Monitoringandcontrol(130)

…………………

19.3Communicationchannel(132)

……

19.4Communicationplatformconstruction(132)

……………

19.5Officeautomationandverbalcommunication(133)

……………

19.6Equipmenthouseandfunctionalroomlayout(133)

…………………

20Managementfacilities(134)

…………………

20.1Generalrequirements(134)

………

20.2Trafficfacilities(134)

………………

20.3Maintainenceoffacilities(135)

…………

20.4Safetyfacilities(135)

………

20.5Testingstations(136)

……

20.6Facilitiesforproductionmanagement(137)

AppendixACalculationofwater-loggingdrainage

………

modulus(139)

…………

AppendixBCanalbedroughness(142)

AppendixCAllowablenon-scouringvelocityin

…………

人人文库专用canals(144)

AppendixDCalculationofsediment-carryingcapacity

inthemuddywatercanalinthe

…………………

yellowriver(147)

AppendixECalculationmethodforpracticaland

economicalcrosssectionintrapezoidal

…………

canal(150)

·9·

AppendixFConditionsadaptabletoliningstructure

………………

forcanalseepageprevention(153)

AppendixGCalculationofdistancebetweenfixed

drainageditchandsuckingpipeinthe

……

endstage(155)

AppendixHCalculationofdrainageintensityof

…………………

groundwater(159)

…………

AppendixJLoadingcalculation(160)

……………

AppendixKCalculationofaqueductdesign(167)

………

AppendixLCalculationofinvertedsiphondesign(174)

AppendixMCalculationofculvertflowpattern

discriminationandflow-discharging

………

capacity(185)

AppendixNCalculationofhydraulicdropand

……………

steepslopedesign(189)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193)

……

Listofquotedstandards(194)

………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197)

人人文库专用

·10·

1总则

1.0.1为kok电子竞技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提高工程设计质量与管理水

,

平保证工程安全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制定本标准

,,,。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

1.0.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应全面搜集分析项目所需资料进行

,

必要的勘察观测和实验工作

、。

1.0.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应贯彻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等可持

、、、

续发展的原则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做到

,、、、,

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技术先进经济实用方便管理

,,,,。

1.0.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应依据本标准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对

,

灌溉水源自然和社会环境以及水土流失等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

、,

出相应的对策和保护措施

。

1.0.6地震烈度度及以上地区的级及级以上重要建筑物

733

应进行抗震计算并应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地震烈度为度的

,。6

地区可不进行抗震计算但应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

,。

1.0.7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

,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人人文库专用

·1·

2术语

2.0.1灌溉

irrigation

人工补充土壤水分以改善作物或植物生长条件的技术措施

。

2.0.2灌溉工程

irrigationprojects

为灌溉农田林地草地而兴建的水利工程

、、。

2.0.3灌溉系统

irrigationsystem

灌区引水输水配水蓄水退水等各级渠沟或管道及相应建

、、、、

筑物和设施的总称

。

2.0.4灌溉保证率

reliabilityofirrigation,irrigationrelia-

bility

灌溉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保证的概率

,。

2.0.5节水灌溉

water-savingirrigation

在作物生育期为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灌水效益采取工程技

,、

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的灌溉方式

。

2.0.6灌溉水源

watersourcesforirrigation

可用于灌溉的地表水地下水和经过处理并达到利用标准的

、

其他水源的总称

。

2.0.7渠道水利用系数

canalwaterconveyanceefficiency

渠道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人人文库专用。

2.0.8渠系水利用系数

canal-systemwaterconveyanceeffi-

ciency

末级固定渠道输出流量水量之和与干渠渠首引入流量水

()(

量的比值或各级固定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的乘积

),。

2.0.9田间水利用系数

fieldapplicationefficiency

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有效水量与末级固定渠道农渠输

()

·2·

出水量的比值

。

2.0.10灌溉水利用系数

coefficientofwateruseinirriga-

tion

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干渠渠首引入的总水量的比

值或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田间水利用系数的乘积

,。

2.0.11轮灌

rotationalirrigation

上级渠道向下级渠道轮流供水的工作方式

。

2.0.12续灌

continuousirrigation

上级渠道向下级渠道连续供水的工作方式

。

2.0.13田间工程

on-farmstructures

末级固定渠沟道控制范围内修建的永久性或临时性灌排设

()

施道路以及对土地的平整

、。

2.0.14设计灌溉面积

designirrigatedarea

按规定的灌溉保证率设计的灌区面积

。

2.0.15农田排水

farmlanddrainage

将农田中过多的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排除改善土壤的

、,

水肥气热关系以利于作物生长的人工措施

、、、,。

2.0.16排水工程

drainageprojects

为排除农田林地草地中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多余的地表水

、、、

地下水和土壤水而兴建的水利工程

。

2.0.17排水系统

drainagesystem

排除农田林地草地中多余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的各

、、、

级排水沟管水闸和泵站等建筑物的总称

、人人文库专用、。

2.0.18排涝模数

modulusforwaterloggingdrainage

在一定降水频率下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单位排水面积上的排

涝流量

。

2.0.19排渍模数

modulusofsubsurfacedrainage

满足防渍要求的单位面积内排出的地下水流量也称排渍系

,

。

·3·

2.0.20地下水临界深度

criticaldepthofgroundwater

不:ψ魑镎Iさ淖钚〉叵滤裆

。

2.0.21灌区信息化

informationtechnologyforirrigation

districts

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运用于灌区工程设施的控制运行

、、

和管理的过程

。

2.0.22管理设施

managementfacilities

服务于灌区运行维护和履行管理职能的各项设施及工具的统

称主要包括灌区水情测报运行控制用水计量工程维护以及灌

,、、、

排试验交通和通信信息处理办公及生活服务等设施

、、、。

2.0.23渠系建筑物

canalsystemstructures

在灌溉或排水渠沟道系统上为了控制分配测量水流通

()、、,

过天然或人工障碍保证渠道安全运用而修建的建筑物的总称

,。

2.0.24渡槽

aqueduct

渠道跨越河渠溪谷洼地和道路时所修建的桥式交叉渠系建

、、

筑物

。

2.0.25倒虹吸管

invertedsiphon

渠道通过河渠溪谷洼地或道路时敷设于地面或地下的具

、、,

有虹吸作用的下凹式压力输水管道

。

2.0.26涵洞

culvert

横穿填方渠堤路基而埋设的具有封闭形断面的输水泄水或

、、

交通建筑物

。

2.0.27跌水

hydraulicdrop

使上游人人文库专用渠道水流自由跌落再平顺流入下游渠道的建筑物

。

2.0.28陡坡

chute

使上游渠道水流沿急流明槽下泄平顺流入下游渠道的建筑

。

2.0.29排洪建筑物

flood-dischargingstructures

导引天然洪水径流安全汇入排出跨越或横穿渠道的建筑物

、、。

·4·

3工程等级与设计标准

3.1工程等级划分

3.1.1蓄水枢纽工程等级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水利水电工程等

级划分及洪水标准和防洪标准确定

》SL252《》GB50201。

3.1.2引水枢纽工程等级应根据引水设计流量的大小按

,

表确定

3.1.2。

表3.1.2引水枢纽工程等级

工程等级

ⅠⅡⅢⅣⅤ

规模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小型

(1)(2)(1)(2)

设计流量3且且且

(m/s)≥200<200,≥50<50,≥10<10,≥2<2

3.1.3提水枢纽工程等级应根据单站装机流量或单站装机功率

的大小按表确定当按单站装机流量和单站装机功率分

,3.1.3。

属两个不同工程等级时应按较高确定

,。

表3.1.3提水枢纽工程等级

工程等级

ⅠⅡⅢⅣⅤ

规模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小型

(1)(2)(1)(2)

单站装机

且且且

,,,

流量3≥200<200≥50<50≥10<10≥2<2

(m/s人人文库专用)

单站装机

且且且

功率≥30<30,≥10<10,≥1<1,≥0.1<0.1

(MW)

注装机系指包括备用机组在内的全部机组

:“”。

3.1.4蓄水引水和提水枢纽工程中的水工建筑物级别划分应

、,

根据所属枢纽工程的等级与建筑物重要性按表确定

,3.1.4。

·5·

表3.1.4水工建筑物级别划分

永久性建筑物级别

工程等级

主要建筑物次要建筑物

Ⅰ13

Ⅱ23

Ⅲ34

Ⅳ45

Ⅴ55

3.1.5灌溉渠道或排水沟道级别应根据灌溉或排水设计流量的

大小按表确定对灌排结合的渠沟工程当按灌溉和排水

,3.1.5。,

设计流量分属两个不同工程级别时应按较高确定

,。

表3.1.5灌溉渠道与排水沟道级别

渠沟级别

、12345

灌溉设计流量

且且且

3≥300<300,≥100<100,≥20<20,≥5<5

(m/s)

排水设计流量

且且且

,,,

3≥500<500≥200<200≥50<50≥10<10

(m/s)

3.1.6灌溉与排水渠沟上的水闸渡槽倒虹吸涵洞隧洞跌水

、、、、、

与陡坡等建筑物的级别应根据设计流量的大小按表确

,,3.1.6

。

表3.1.6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分级指标

建筑物级别

12345

设计流量人人文库专用

且且且

3≥300<300,≥100<100,≥20<20,≥5<5

(m/s)

3.1.7与铁路或公路交叉布置的渠系建筑物其级别除应满足本

,

标准要求外尚不应低于该铁路或公路的工程级别且应满足相关

,,

建筑物净空的规定

。

3.1.8在防洪堤上修建的引水提水工程及其他灌溉与排水渠系

、

·6·

建筑物或在挡潮堤上修建的排水工程其级别不得低于防洪堤或

,,

挡潮堤的级别

。

3.1.9与其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联合布置的渠系建筑物其工

,

程级别应按其中最高建筑物级别确定兼有供水发电等多种用

。、

途的渠系建筑物其工程级别应按不同用途对应的最高级别确定

,。

3.1.10蓄水引水和提水枢纽工程失事后将造成重大灾害或采

、,

用新型结构实践经验较少的级级主要建筑物级级的

、2~5;2~5

高填方灌溉渠道和排水沟大跨度或高排架渡槽高水头或大落差

、、

水闸倒虹吸涵洞等渠系建筑物其级别经论证后均可提高一级

、、,。

3.2灌溉标准

3.2.1设计灌溉工程时应首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

。

3.2.2灌溉设计保证率可根据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灌

、、、

区规模灌溉方式及经济效益等因素按表确定

、,3.2.2。

表3.2.2灌溉设计保证率

灌溉方式地区作物种类灌溉设计保证率

(%)

干旱地区以旱作为主

50~75

或水资源紧缺地区以水稻为主

70~80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以旱作为主

、70~80

地面灌溉或水资源不稳定地区以水稻为主

75~85

湿润地区以旱作为主

75~85

或水资源丰富地区以水稻为主

80~95

各类地区牧草和林地

人人文库专用50~75

喷灌微灌各类地区各类作物

、85~95

注作物经济效益较高或灌区规模较小的地区宜选用表中较大值作物经济

:1,;

效益较低或灌区规模较大的地区宜选用表中较小值

,。

引洪淤灌系统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可取

230%~50%。

3.2.3灌溉设计保证率可采用经验频率法按下式计算计算系列

,

年数不应少于

30a:

·7·

m

p

=n×100%(3.2.3)

+1

式中p灌溉设计保证率

:———(%);

m按设计灌溉用水量供水的年数

———(a);

n计算总年数

———(a)。

3.2.4灌溉水利用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

ηηη

=sf(3.2.4)

式中灌溉水利用系数

:η———;

η渠系水利用系数

s———;

η田间水利用系数

f———。

3.2.5灌溉水利用系数应根据灌区面积和灌溉方式确定并应符

,

合下列规定

:

1大于2的灌区不应低于

20000hm0.50;

222的灌区不应低于

667hm~20000hm0.60;

3小于2的灌区不应低于

667hm0.70;

4井灌区喷灌区不应低于

、0.80;

5微喷灌区不应低于

0.85;

6滴灌区不应低于

0.90。

3.2.6渠道水利用系数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当地或条件类似地区的渠道净毛流量有实测资料时应

、,

按下式计算

:

Q

ηdj

0Q()

=d3.2.6-1

式中η渠道水利用系数

:0——人人文库专用—;

Q渠道净流量3

dj———(m/s);

Q渠道毛流量3

d———(m/s)。

2无实测资料时可按下式计算

,:

η1

0=σL(3.2.6-2)

1+

式中σ渠道单位长度的水量损失率

:———(%/km);

·8·

L渠道工作长度

———(km)。

3渠道单位长度的水量损失率可取自实测资料缺乏实测

。

资料时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

1土渠渗水不受地下水顶托的条件下可按下式计算

),:

K

σ

Qm()

=dj3.2.6-3

式中K土壤透水性系数可从表查得

:———,3.2.6-1;

m土壤透水性指数可从表查得

———,3.2.6-1。

表3.2.6-1土壤透水性参数

渠床土质透水性Km

黏土弱

0.700.30

重壤土中弱

1.300.35

中壤土中

1.900.40

轻壤土中强

2.650.45

沙壤土强

3.400.50

2土渠渗水受地下水顶托的条件下可按下式修正

),:

σ′ε′σ

=(3.2.6-4)

式中σ′受地下水顶托的单位长度渠道的渗水损失率

:———(%/km);

ε′受地下水顶托的渗水损失修正系数可从表

———,3.2.6-2

查得

。

表3.2.6-2土渠渗水损失修正系数

渠道净流量地下水埋深

(m)

3

(m/s)<3357.510152025

1人人文库专用0.630.79——————

30.500.630.82—————

100.410.500.650.790.91———

200.360.450.570.710.82———

300.350.420.540.660.770.94——

500.320.370.490.600.690.840.97—

1000.280.330.420.520.580.730.840.94

·9·

3衬砌渠道可按下式修正

):

σεσ

0=0(3.2.6-5)

式中σ衬砌渠道单位长度水量损失率

:0———(%/km);

ε衬砌渠道渗水损失修正系数可从表查得

0———,3.2.6-3。

表3.2.6-3全断面衬砌渠道渗水损失修正系数

防渗措施衬砌渠道渗水损失修正系数

渠槽翻松夯实厚度大于

(0.5m)0.30~0.20

渠槽原土夯实影响深度不小于

(0.4m)0.70~0.50

灰土夯实或三合土夯实

()0.15~0.10

混凝土护面

0.15~0.05

黏土护面

0.40~0.20

浆砌石护面

0.20~0.10

沥青材料护面

0.10~0.05

塑料薄膜

0.10~0.05

3.2.7全灌区同级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代表值可取用该级若

,

干条代表性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平均值代表性渠道应根据过

,

水流量渠长土质与地下水埋深等条件分类选出

、、。

3.2.8灌区设计应采取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的措施其设计值不

,

应低于表所列数值

3.2.8。

表3.2.8渠系水利用系数

灌区面积2且

(hm)≥20000<20000,≥667<667

渠系水利用系数

0.550.650.75

注2亩

:1hm=15。

3.2.9管道水利用系数设计值不应低于

人人文库专用0.95。

3.2.10旱作灌区田间水利用系数设计值不宜低于水稻灌

0.90;

区田间水利用系数设计值不宜低于

0.95。

3.3排水标准

3.3.1排涝标准的设计暴雨重现期应根据排水区的自然条件涝

、

灾的严重程度及影响大小等因素可采用有特殊要求

,5a~10a。

·10·

的地区经技术经济论证可适当提高标准

,,。

3.3.2设计暴雨历时和排除时间应根据排涝面积地面坡度植

、、

被条件暴雨特性和暴雨量河网和湖泊的调蓄情况以及农作物

、、,

耐淹水深和耐淹历时等条件经论证确定旱作区可采用

,。1d~3d

暴雨从作物受淹起排至田面无积水水稻区可采用

1d~3d,1d~

暴雨排至耐淹水深牧草区可采用暴雨

3d3d~5d,1d~3d5d~7d

排至耐淹水深

。

具有调蓄容积的排水系统可根据调蓄容积的大小采用较长

,

历时的设计暴雨或一定间歇期的前后两次暴雨作为设计标准排

空调蓄容积的时间可根据当地暴雨特性统计分析两次暴雨的间

,

歇天数确定可采用

,7d~15d。

3.3.3农作物的耐淹水深和耐淹历时应根据当地或邻近地区有

关试验资料或调查资料分析确定无试验或调查资料时可按

,。,

表选取

3.3.3。

表3.3.3农作物的耐淹水深和耐淹历时

农作物生育阶段耐淹水深耐淹历时

(cm)(d)

小麦拔节成熟

~5~101~2

棉花开花结铃

、5~101~2

抽穗

8~121~1.5

玉米灌浆

8~121.5~2

成熟

10~152~3

甘薯

—7~102~3

孕穗

人人文库专用5~101~2

春谷

成熟

10~152~3

大豆开花

7~102~3

孕穗

10~155~7

高粱灌浆

15~206~10

成熟

15~2010~20

·11·

续表3.3.3

农作物生育阶段耐淹水深耐淹历时

(cm)(d)

返青

3~51~2

分蘖

6~102~3

水稻拔节

15~254~6

孕穗

20~254~6

成熟

30~354~6

林地成熟

15~202~3

牧草拔节成熟

、8~153~10

3.3.4设计排涝模数应根据当地或邻近地区的实测资料分析确

定无实测资料时可根据排水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和生产发展水

。,

平等分别选用本标准附录所列公式或其他经过论证的公式计

,A

。

3.3.5设计排渍深度耐渍深度耐渍时间和水稻田适宜日渗漏

、、

量应根据当地或邻近地区农作物试验资料或种植经验调查资料

,,

分析确定无试验资料或调查资料时旱田设计排渍深度可取

。,

水稻田设计排渍深度可取旱作物耐

0.8m~1.3m,0.4m~0.6m;

渍深度可取耐渍时间可取水稻田适宜日

0.3m~0.6m,3d~4d。

渗漏量可取黏性土宜取较小值沙性土宜取较

2mm/d~8mm/d,,

大值

。

3.3.6有渍害的旱作区农作物生长期地下水位应以设计排渍深

,

度作为控制标准但在设计暴雨形成的地面水排除后应在旱作物

人人文库专用,,

耐渍时间内将地下水位降至耐渍深度水稻区应能在晒田期内

。

将地下水位降至设计排渍深度土壤渗漏量过小的水稻

3d~5d。

田应采取地下水排水措施

,。

3.3.7适于使用农业机械作业的设计排渍深度应根据各地区农

业机械耕作的具体要求确定可采用

,0.6m~0.8m。

3.3.8设计排渍模数应采用当地或邻近地区的实测资料确定

。

·12·

无实测资料时可按下式计算

,:

3μH

q10

h=.T(3.3.8)

864

式中q设计排渍模数32

:h———[m/(s·km)];

土壤给水度释放水量与土壤体积的比值

μ———();

H地下水位设计降低深度

———(m);

T排渍历时

———(d)。

3.3.9改良盐碱土或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地区其排水标准除

,

应执行本标准第条第条的规定外尚应在返盐季

3.3.1~3.3.8,

节前将地下水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地下水临界深度应根据各地

,

区试验或调查资料确定无试验或调查资料时可按表所

。,3.3.9

列数值选用

。

表3.3.9地下水临界深度(m)

地下水矿化度

土质(g/L)

<22~55~10>10

沙壤土轻壤土

、1.8~2.12.1~2.32.3~2.62.6~2.8

中壤土

1.5~1.71.7~1.91.8~2.02.0~2.2

重壤土黏土

、1.0~1.21.1~1.31.2~1.41.3~1.5

3.4灌排水质标准

3.4.1以地面水地下水或再生水作为灌溉水源时其水质应符

、,

合国家现行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和再生水水质标

《》GB5084《

准的规定

》SL368人人文库专用。

3.4.2在作物生育期内灌溉时的灌溉水温与农田地温之差宜小

,

于水稻田灌溉水温宜为

10℃。15℃~35℃。

3.4.3灌区排水和灌区内外城镇及工矿企业排入灌排渠沟的

、

地表水和污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

GB5084、《》GB3838《

准的规定

》GB8978。

·13·

4总体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总体设计应符合灌区规划要求遵循以节水增效为中心

,,

以水资源总量控制提高农田灌溉和生产生活用水利用率和水功

、、

能区水质达标率为目标水土资源合理高效持续利用经济资

,、、,、

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4.1.2灌区工程设计应确定设计水平年灌溉设计保证率灌溉

、、

水利用系数确定工程等级洪水标准灌区农田排涝标准排渍标

;、、、

准土壤改良和防治盐碱渍化的排水标准

,()。

4.1.3灌区自然条件水土资源状况种植结构等差异较大时应

、、,

区别情况结合经济社会条件确定灌排分区对土壤盐碱化或可

,,。

能产生次生盐碱化的灌区应根据水文气象土壤水文地质条件

,、、

以及盐分积累机理等因素进行灌区土壤改良分区

,。

4.1.4提水灌区应结合地形水源特点按照节约能源经济合理

、,、

和便于运行管理等原则进行分区分级

、。

4.1.5应在水土资源平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灌溉方式灌区规

,、

:妥芴宀季植⒂θ范ㄋ垂こ坦喔扔肱潘こ坦婺:椭饕

,、

计参数进行田间工程典型设计制定灌溉节水和用地措施根据

;,;

灌区规模进行灌区监测信息化及管理设施设计提出工程实施意

人人文库专用、,

见和管理办法

。

4.1.6各类工程规模及主要设计参数应包括下列内容

:

1灌溉供水水库工程的兴利库容正常蓄水位死水位和其

、、

他特征水位综合利用水库工程的兴利库容防洪库容正常蓄水

;、,

位和汛期限制水位死水位和其他特征水位等

、;

2直接从河道取水的无坝引水枢纽闸坝引水枢纽的设计引

、

·14·

水流量和设计水位

3提水枢纽工程的设计流量扬程和装机功率

、;

4井灌区地下水的资源量和可开采量

5新增恢复改善灌溉排水面积

、、、;

6田间工程典型区灌溉排水面积

、。

4.1.7灌溉方式应根据灌区气象作物地形土壤水源水质

、、、、、,

农业生产及发展管理和经济社会等条件综合分析确定

、。

4.1.8排水方式应根据灌区涝渍碱的成因结合地形降水土

、、,、、

壤水文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水平或垂直排水自流或抽排

、,、

及其结合的方式

。

4.2总体布置

4.2.1灌区总体布置应对水源工程灌排渠系及建筑物承泄区

、,、

道路林带输电线路通信线路管理设施等进行合理布置

、、、、。

4.2.2灌区水源工程宜靠近灌区应通过对水源可供水量水位

,、

及水质条件综合分析论证并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确定水源工

,、,

程形式和布置

。

4.2.3地表水水源工程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当河道水位满足引水高程引水流量满足灌溉需水要求

,

时宜采用无坝引水布置方式

,。

2当引水流量满足灌溉要求但水位不满足修堰坝或拦河

,,

闸抬高水位可满足要求时宜采用闸坝引水布置方式

,。

3当引水流量满足灌溉要求但灌区或供水对象位置较高

人人文库专用,,

修建其他自流引水工程不经济时可采用提水布置方式

,。

4当河道径流过程不满足灌溉用水过程时可采用水库引水

,

布置方式综合利用水库应在统筹协调各项任务的基础上分析

。,

确定水库及反调节水库的工程规:筒贾

。

5山区丘陵区灌区应结合地形条件优先利用当地地表水

、,。

可因地制宜地采用大中小型并重蓄引提结合的长藤结瓜

、、,、、“”

·15·

方式布置水源工程

。

6平原灌区根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与配置结果确实需要

,

修建平原水库时其布置应利用地势开阔的荒地涝洼地盐碱地

,、、

等宜避开村庄及重要的专项设施并应与村庄保持安全距离

;,。

4.2.4地下水水源工程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以地下水为灌溉水源的灌区应根据灌区地形地貌水文地

、

质条件在综合分析计算灌溉需水量地下水可开采量现状地下

,、、

水利用量的基础上确定地下水源工程的规:筒贾

,;

2兼有城乡供水任务的灌区应在满足城乡生活用水条件下

,

合理确定灌溉水源工程的规:筒贾

3井排灌区地下水水质符合灌溉水质标准时其地下水源工

,

程的规:筒贾糜岷暇潘こ倘范

。

4.2.5灌溉与排水工程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应符合灌溉和排洪涝要求并有效控制地下水位

(),。

2承担城乡供水任务的灌溉供水工程布置和设计应满足供

、

水和灌溉要求

。

3承担排洪涝任务的灌排工程布置和设计应同时满足灌

()、

溉和排洪涝要求

()。

4山区丘陵区灌区应遵循高水高用低水低用的原则采用

、、,

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并宜利用天然河道与沟溪布置排水系

“”,

。

5平原地区灌溉和排水渠系宜分开布置可能产生盐碱化的

平原灌区灌排渠系经论证可结合使用但应控制渠沟蓄水位和蓄

,人人文库专用,

水时间

。

6沿江滨湖圩垸灌区应采取联圩并垸整治河道修筑堤

、、,、、

防涵闸分洪蓄涝等工程措施按照蓄泄并举内外水分开高低水

、,、、

分排自排提排结合和灌排分开的原则设置灌排系统和必要的

、,、

截渗工程

。

圩垸灌区宜利用湖泊河网等作为蓄涝区蓄涝水面率可取

、。

·16·

排水区面积的设计蓄涝水位可取排水地面以下

5%~10%,

起蓄水位可低于地面

0.2m~0.3m,1m~2m。

7滨海感潮灌区应在布置灌排渠系的同时经技术经济论证

,

设置必要的挡潮防洪海塘涵闸及截渗排水蓄淡压咸工程

、、、、。

8灌区内排水分区以及排水工程的布置应与承泄区相协调

,

并应结合承泄区对水质的要求采取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

,、,

排水干沟与承泄河道的交角宜为排水承泄区应充分利

30°~60°,

用江河湖淀

。

9灌区干支渠沟及以下固定渠沟道应根据地形地质

、()()、、

水源和承泄区条件经技术经济方案比较择优确定布置形式

,,。

10灌溉渠道泄退水设施应结合地形条件渠道流量分级和

、、

交叉建筑物位置等确定

。

4.2.6灌溉与排水工程布置宜避开野生动物活动地区无法避开

,

时应预留野生动物迁徙通道

,。

4.2.7灌区的田间工程应根据各分区特点选择若干典型区分别

,

进行设计

。

4.2.8灌区道路桥涵的布置应与灌排系统及田间工程布置相协

、

调应根据国家现行公路铁路有关标准的规定确定其设计等级

。、,

和技术标准田间生产和灌排管理道路应满足农业机械通行要求

;。

4.2.9灌区防风林经济林等专用林带及防沙草障等在征求林

、,

业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布置并充分利用渠沟路旁空地种植

,、、

树木

。

4.2.10灌区的供电线路应根据灌区总体布置的需要在征求电

,

力部门意见人人文库专用的基础上进行选线布置并应进行专项设计

,。

·17·

5水源工程

5.1一般规定

5.1.1灌溉水源选择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用能满足灌溉用水

,

量和水质要求的水源

。

5.1.2水源工程的形式可根据水资源条件灌区规模及综合利用

、

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选用蓄水枢纽引水枢纽泵站机井或不

,,、、、

同组合形式的水源工程

。

5.2蓄水枢纽

5.2.1蓄水枢纽工程选址应从综合利用地形地貌地质条件

,、、、

施工条件建筑材料移民占地环境影响工程投资工程效益和

、、、、、

运行条件等方面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

,。

5.2.2蓄水枢纽工程总体布置应满足各建筑物在设计条件下都

能正常工作主要建筑物布置宜紧凑美观有利于充分发挥枢纽

;、,

的综合效益并应在满足建筑物安全的前提下工程总投资和年运

;,

行费较低施工条件好工期短运行管理方便

,、,。

5.2.3蓄水枢纽工程规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灌溉供水水库工程设计规模应根据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

、

水资源可利用条件灌溉用水量和其他用水量等经调节计算进行

人人文库专用、,

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

2综合利用水库工程设计规模应以灌区灌溉设计标准和总

体设计要求为依据统筹兼顾农业灌溉城乡生活生态环境及其

,、、

他有关部门的供水需求和防洪发电航运等要求经综合分析确

、、,

。

5.2.4水库径流调节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18·

1当灌区设计水平年的需水量大于设计保证率的年来水量

时应根据多年来水过程和需水过程采用长系列法逐时段月或

,,(

旬进行多年水量平衡计算时历系列不应少于

),30a;

2当灌区设计水平年的需水量小于或等于设计保证率的年

来水量时可根据多年来水过程和需水过程采用长系列法或典型

,,

年法逐时段月或旬进行水量平衡计算

();

3小型水库可采用典型年法进行调节计算

。

5.2.5水库的正常蓄水位应按各项用水设计保证率满足整个灌

,

区需水量及供水过程要求经水量平衡计算确定当灌区需水量与

,;

水源来水量不平衡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可适当改变灌区灌溉面

,,

积或水库兴利库容

。

5.2.6水库的死水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应以满足自流引水灌溉要求为基本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

2多泥沙河流上的水库死库容应满足泥沙淤积条件下水库

,

预期使用年限的要求

3应满足生态航运发电等其他部门对水位的最低要求

、、。

5.2.7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的水量平衡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应选定位置合理库容较大的水库作为调节水库

、;

2应分区确定灌溉需水量及供水过程

3对各供水区应分别按多种水源来水量进行水量平衡计算

,

然后按各分区的缺水量总和确定骨干水库的供水量及供水过程

4在各分区水量平衡计算中应充分利用非灌溉期和丰水年

,

来水充蓄库塘堰

,人人文库专用、、。

5.2.8以灌溉水稻为主的水库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应采用分层取水的方式取水口的分层及底部高程应根

。

据当地或相邻地区的水温与水深相关关系及其季节性变化的特点

等分析确定

。

2大中型水库可采用塔式取水建筑物小型水库可采用卧

、,

管式取水建筑物

。

·19·

5.3引水枢纽

5.3.1引水枢纽工程设计应根据河湖水位河湖岸地形地

()、()、

质条件以及灌溉对引水高程引水流量的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确

、,

定采用无坝引水或有坝闸引水方式

()。

5.3.2当河湖岸地形较陡岸坡稳定时渠首工程宜采用岸边

()、,

式布置当河湖岸地形较缓或岸坡不稳定时可采用引渠式布

;(),

。

5.3.3渠首工程的总体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引水设计高程应满足灌溉用水量要求且管理运用灵活

,、

方便

2引水口稳定水流通畅必要时可对与其相连接的上下游

、,、

河渠段进行整治

();

3各个建筑物布置应相互协调

4多泥沙河流上的渠首应设置沉沙过滤等有效的防沙措

,

5严寒地区或有防漂要求的渠首应采取防止冰凌和其他漂

,

浮物进入干渠的措施

。

5.3.4无坝引水渠首引水口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河湖枯水期水位应满足灌溉期引水流量的要求

、。

2应避免靠近支流汇流处

。

3位于河岸较坚实河槽较稳定断面较匀称的顺直河段或

、、,

位于主流靠岸河道冲淤变化幅度较小的弯道段凹岸顶点下游处

人人文库专用、,

其距弯道段凹岸顶点的距离可按下式计算

:

R

LKB

=4B+1(5.3.4)

式中L引水口至弯道段凹岸顶点的距离弧长

:———(,m);

K系数K可取

———,=0.6~1.0,0.8;

B弯道段水面宽度

———(m);

·20·

R弯道段河槽中心线的弯曲半径

———(m)。

4在弯道段河势不稳定的情况下可根据高中低水位时不

,、、

同弯曲半径所形成的弯道形态采取防洪护岸措施

,。

5.3.5无坝引水渠首的引水比宜小于多泥沙河流上无坝

50%,

引水的引水比宜小于经模型试验或其他专门论证后引水

30%。,

比可适当提高

。

5.3.6无坝引水渠首的引水角宜取引水口前沿宽度

30°~60°。

不宜小于进水口宽度的倍

2。

5.3.7无坝引水渠首引水口位于水面宽阔或水面坡降较陡的不

稳定河段时可顺水流方向修建能控制入渠流量的导流堤导流

,。

堤与水流之间的夹角宜取对级以上引水建筑物也可

10°~20°,2

经水工模型试验确定

。

5.3.8采取侧面引水正面排沙的有坝闸引水渠首其进水闸

、(),

应位于溢流坝一端或两端的河岸上冲沙闸宜紧靠进水闸布置

,。

在多泥沙河流上尚应在进水闸前设置拦沙坎在冲沙闸前应设置

,;

有导流墙分隔的沉沙槽并在闸后宜设置冲沙槽

,。

5.3.9侧面引水正面排沙的有坝闸引水渠首设计应符合下列

、()

规定

:

1进水闸宜采用锐角进水方式其前缘线宜与溢流坝坝轴延

,

长线呈夹角

70°~75°;

2冲沙闸前缘线宜与河道主流方向垂直其底板高程宜低

,

于进水闸闸槛高程且不宜高于多年平均枯水位时的河床平均

,

高程

;人人文库专用

3进水闸前的拦沙坎断面宜为形坎顶高程宜高于设计

“Γ”,

水位时的河床平均高程

0.5m~1.0m;

4冲沙闸前的沉沙槽长度宜为进水闸宽度的倍或比进

1.3

水闸宽度长其两侧导流墙的顶部高程宜高出溢流坝坝

5m~10m,

顶冲沙槽槽底坡降宜大于渠首所在河段河道底部平均坡

0.5m;

。

·21·

5.3.10有坝闸引水渠首位于水量较丰沛的多泥沙河流或坝

(),

闸上下游水位差较大时可采取表层引水底部廊道排沙的引

()、,、

水方式底部冲沙廊道可布置在进水闸前的沉沙槽内其顶部宜

。,

与进水闸底槛齐平末端宜由冲沙闸控制

,。

5.3.11引水渠首进水闸设计流量应根据多年来水过程和需水过

程经过长系列的供需平衡计算选取满足灌溉设计保证率要求的

,,

灌溉期最大灌溉流量作为进水闸设计流量资料缺乏地区也可采

;,

用典型年法选取满足灌溉设计保证率要求的最大灌溉流量作为进

水闸设计流量供水保证率达不到设计保证率要求时应减小灌

。,

溉面积或增加其他供水水源

。

5.3.12无坝引水渠首进水闸闸前设计水位确定应符合下列规

:

1无坝引水渠首进水闸闸前设计水位确定可采用满足灌溉

设计保证率要求的设计枯水年灌溉期河道的最枯日或旬平均水

位并应考虑大量引水后河道内水位下降上游水库调节下游湖

,、、

库顶托河道外用水河道冲淤变化等因素对水位的影响对引渠

、、。

较长或引水流量较大的工程尚应考虑引渠比降和引水时闸前水

,

头损失

。

2闸前设计水位应根据外河平均流量减去设计引水流量相

应水位并结合引水时闸前水面降落等因素综合确定闸前引水

,。

渠较长时闸前设计水位尚应减去引水渠中的水头损失

,。

5.3.13有坝引水渠首进水闸闸前设计水位可取壅水坝的设计水

位应在满足灌溉设计保证率要求条件下结合对上游淹没和其他

,人人文库专用,

综合利用效益的影响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

5.3.14有坝闸引水渠首位于河道狭窄河岸较陡的山区河流

()、,

可采取隧洞引水方式进水闸可设在隧洞进口处在多泥沙河流

。。

上也可在隧洞出口后设置沉沙槽其末端可按正面引水侧面排

,,、

沙的方式布置进水闸和冲沙闸

。

5.3.15有坝闸引水渠首位于山区多泥沙河流且要求引水流量

()

·22·

较大时可利用河势和有利地形采取人工弯道引水方式人工弯

,。

道宜布置在引水渠首段其中心线宜与河道上泄洪闸的中心线呈

,

夹角弯道的曲率半径可取水面宽度的倍倍长度

40°~45°;5~6,

不宜小于弯道曲率半径的倍倍弯道底部坡降宜缓于

1.0~1.4,

河道底部平均坡降在弯道末端可按正面引水侧面排沙的方式

。、

布置进水闸和冲沙闸冲沙闸中心线宜与进水闸中心线呈

。35°~

夹角

45°。

5.3.16有坝闸引水渠首位于大粒径推移质较多水面比降较

()、

陡的山区河流时可采取在溢流堰堰顶设底栏栅引水方式溢流

,。

堰堰顶高程宜高于河床多年平均高程的底栏栅坡

1.0m~1.5m,

度宜取

1/10~1/5。

5.3.17位于多泥沙河流上重要的大型渠首工程其防沙排沙设

,、

施的设计布置方案宜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确定

。

5.3.18综合利用的渠首工程船闸筏道不应与电站同侧布置

,、,

且不宜与进水闸同侧布置船闸筏道鱼道电站应做专项设计

。、、、。

5.3.19自流灌溉引水含沙量和泥沙粒径超过输水渠道允许挟沙

能力或对灌区土壤改良不利时应设置沉沙池沉沙池设计应按

,。

现行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沉沙池设计kok电子竞技的有关规

《》SL269

定执行

。

5.4泵站

5.4.1灌溉泵站站址应根据灌区总体规划泵站规模运行特点

、、

和综合利用要求结合水源地形地质动力源枢纽布置对外交

人人文库专用,、、、、、

通占地拆迁施工环境管理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选定

、、、、、,。

5.4.2由河流湖泊感潮河口渠道取水的灌溉泵站其站址选

、、、,

择宜有利于控制提水灌溉范围输水系统布置经济合理灌溉泵

,。

站取水口宜选择在主流稳定靠岸应能保证取水有利于防洪防

,,、

潮汐防沙防冰及防污的河段从河道取水的泵站其取水建筑

、、。,

物设计应与河床变化河道整治工程相适应由潮汐河道取水的

、。

·23·

灌溉泵站取水口宜选择在淡水水源充沛水质适宜灌溉的河段

,、。

5.4.3从水库取水的灌溉泵站其站址应根据灌区与水库的相对

,

位置地质条件和水库水位变化情况研究论证库区或坝后取水的

、,

技术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选择在岸坡稳定靠近灌区取水方便

,、、,

不受或少受泥沙淤积冰冻影响的地点

、。

5.4.4排水泵站站址宜选择在排水地势低洼能汇集排水区涝水

、

且靠近承泄区地点出水口不应设在迎溜崩岸或淤积严重的河

,、

。

5.4.5灌排结合泵站站址宜根据有利于外水内引和内水外排灌

,

溉水源水质不被污染和不致引起或加重土壤盐渍化并应兼顾灌

,

排渠系的合理布置要求经综合比较选定

,。

5.4.6高扬程提水灌溉工程应根据灌区地形分区提蓄结合等

、、

因素确定一级或多级设站多级设站时应结合工程投资运行费

。,、

用工程管理装机功率经综合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各级站址

、、,。

5.4.7灌溉泵站的总体布置应根据站址的地形地质水流泥

、、、

沙冰冻动力源施工征地拆迁水利血防环境等条件结合整

、、、、、、,

个水利枢纽或灌溉供水系统布局综合利用要求机组形式等做

、、,

到布置合理有利施工运行安全管理方便少占耕地投资节省

、、、、、

和美观协调

。

5.4.8排水泵站的布局应根据自排与提排排除涝水与降低地下

、

水位排水与灌溉相结合以及现有和kok电子竞技兴建的灌排渠系布置的

、,

要求因地制宜选用集中或分散建站一级或多级排水的方式有

,、。

部分自排条件的排水泵站宜与排水闸合建

人人文库专用,。

5.4.9灌溉泵站设计流量应根据设计灌水率灌溉面积渠系水

、、

利用系数及灌区内调蓄容积等综合分析计算确定

。

5.4.10泵站特征扬程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

1设计扬程应按泵站进出水池设计运行水位差并应计入

、,

水力损失确定在设计扬程下应满足泵站设计流量要求

。,。

2平均扬程可按加权平均净扬程计入水力损失后确定或按

,

·24·

泵站进出水池平均水位差并应计入水力损失确定在平均扬程

、,。

下水泵应在高效区工作

,。

3最高扬程宜按泵站出水池最高运行水位与进水池最低运

行水位之差并应计入水力损失确定

,。

4最低扬程宜按泵站出水池最低运行水位与进水池最高运

行水位之差并应计入水力损失确定

,。

5.4.11从多泥沙河道取水的灌溉泵站应采取防沙沉沙排沙和

、、

抗磨蚀等措施控制过泵水流挟沙量不应超过不具备自流

,7%。

引水沉沙冲沙条件时可在岸边设低扬程泵站并布置相应的沉

、,

沙冲沙设施及其他排沙设施

、。

5.4.12水泵选型应能满足设计扬程与设计流量的要求在加权

平均扬程下水泵应在高效区运行并具有良好的抗汽蚀性能在

,,;

最大扬程与最小扬程下水泵应能安全稳定运行不得产生汽蚀

,,。

选用的水泵允许采用改变转速车削叶轮和调整叶片安放角等调

、

节运行工况的措施

。

5.4.13泵站选用的工作机组台数为台台时可根据泵站

3~9,

的重要性设台备用机组多于台时宜设台备用机组

1,9,2。

5.4.14泵站动力机应首先采用电动机对电源紧缺且非经常运

。

行的泵站可采用柴油机柴油机功率备用系数可采用

,,1.15~1.50。

有条件的地方宜利用水力风力或其他能源作为泵站动力源

,、。

5.4.15灌排泵站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

,

家标准泵站设计kok电子竞技的规定

《》GB50265。

人人文库专用5.5机井

5.5.1机井设计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利用规划按

,

照合理开发采补平衡的原则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地下水的开采

、,

规:椭饕杓撇问

。

5.5.2机井设计出水量应选用理论公式计算并应通过抽水试验

,

确定

。

·25·

5.5.3单井控制灌溉面积井距和机井数量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

、

准机井技术kok电子竞技执行

《》GB/T50625。

5.5.4井群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地下水水力坡度较陡的地区应沿等水位线交错布井地下

,

水水力坡度平缓的地区应按梅花形或方格形布井

。

2地下水水量丰富的地区可集中布井地下水水量较贫乏

,;

的地区可分散布井

,。

3地面坡度较陡或起伏不平的地区井位应布设在高处地

,;

面坡度较平缓的地区井位宜居中布置

,。

4沿河地带可平行河流布井湖塘地带可沿湖塘周边布

,;,

。

5应与灌排渠沟或管道系统道路林带输电线路的布置相

、、、

协调

。

5.5.5井型应根据含水层分布状况及凿井机具施工条件等选用

、

管井筒井或筒管井含水层埋藏浅透水性强补源丰富或裂隙

、。、、

发育的地区也可选用大口井含水层埋藏浅厚度薄的黄土含水

,;、

层地区还可选用辐射井

,。

5.5.6井用水泵应根据地下水位埋深和设计出水量选定可选

。

用潜水泵深井潜水泵或长轴深井泵等机井动水位在满足吸上

、。

真空度要求时可选用卧式离心泵

,。

5.5.7机井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机井技术kok电子竞技的规定

《人人文库专用》GB/T50625。

·26·

6灌溉渠管道

()

6.1一般规定

6.1.1灌区设计应根据地形地质水源气象水文占地等条

、、、、、

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状况等经方案比选后择优确定灌溉渠道

,,,、

灌溉输水管道或渠管组合的输水方式

、。

6.1.2灌溉渠管道设计应按照灌溉功能结合当地自然环

(),

境和资源条件选用不同的断面管材结构形式和衬砌防渗材

,、

。

6.2渠系总体布置

6.2.1灌溉渠道应依干渠支渠斗渠农渠顺序设置固定渠道

、、、,

也可增设总干渠分干渠分支渠和分斗渠灌溉面积较小的灌区

、、,

可减少渠道级数

。

灌溉渠道系统不宜越级设置渠道

。

6.2.2灌溉渠道的布置应根据灌区的地形地势地质等自然条

、、

件和社会状况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各级渠道应选择在各自控制范围内地势较高地带干渠

。、

支渠宜沿等高线或分水岭布置斗渠宜与等高线交叉布置

,。

2渠线应避免通过风化破碎的岩层可能产生滑坡或其他地

人人文库专用、

质条件不良的地段无法避免时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

3渠线宜短而平顺并应有利于机耕宜避免深挖高填

,。、

和穿越城镇村庄和工矿企业无法避免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

、。,

。

4渠系布置宜兼顾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

。

5自流灌区范围内的局部高地经论证可实行提水灌溉

,。

·27·

6井渠结合灌区不宜在同一地块布置自流与提水两套渠道

系统

。

6.2.3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的渠道布置除应符合本标准第

“”,

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6.2.2,:

1渠道不宜直接穿过库塘堰

、、;

2渠道布置应便于发挥库塘堰的调节与反调节作用

、、;

3库塘堰的布置宜满足自流灌溉的需要也可设泵站或流

、、,

动抽水机组向渠道补水

。

6.2.42以上灌区的干渠支渠应按续灌方式设计斗渠

667hm、,、

农渠应按轮灌方式设计支渠也可按轮灌方式设计轮灌组数宜

。。

取组组各轮灌组的供水量宜协调一致

2~3,。

6.2.5级及级以上的土渠弯道曲率半径应大于该弯道段水

44

面宽度的倍石渠或刚性衬砌渠道的弯道曲率半径不应小于水

5,

面宽度的倍通航渠道的弯道曲率半径还应与航运部门的有

2.5。

关要求相协调

。

6.2.6干渠上主要建筑物及重要渠段的上游应设置泄水渠闸

、,

干渠支渠和位置重要的斗渠末端应有退水设施

、。

6.2.7对渠道沿线沟道坡面洪水应予以截导必须引洪入渠

。

时应:饲道的泄洪能力并应设置排洪闸溢洪堰等安全设

,,、

。

6.3渠道水力计算

6.3.1续灌渠道应按设计流量加大流量和最小流量进行水力

人人文库专用、

计算轮灌渠道可只按设计流量进行水力计算并应符合下列

。,

规定

:

1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各级渠道水力要素应按设计流量计算

确定其平均流速应满足渠道不冲不淤的要求

,;

2续灌渠道的岸顶超高和渠深应按加大流量计算并应按加

,

大流量验算渠道的不冲流速

·28·

3续灌渠道的最低控制水位应按最小流量计算确定并应按

,

最小流量验算渠道的不淤流速

。

6.3.2续灌渠道的设计流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

qA

QSS

S=(6.3.2-1)

ηS

QQσL

S=(1+)(6.3.2-2)

式中Q续灌渠道的设计流量3

:S———(m/s);

qS设计灌水率32

———[m/(s·100hm)];

AS该渠道灌溉面积2

———(100hm);

η该续灌渠道至田间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S———;

Q该渠道分出的总流量3

———(m/s);

σ渠道单位长度的水量损失率

———(%/km);

L该渠道工作长度支渠工作长度为L与αL

———(km)。12

之和L为支渠引水口至第一个斗口的长度L为

,1,2

第一个斗口至最末一个斗口的长度α为长度折算

,

系数可视支渠灌溉面积的平面形状而定面积重

,(

心在上游时α在中游时α在下游

,=0.60;,=0.80;

时α干渠工作长度可取工作渠段的总长

,=0.85);

。

6.3.3轮灌渠道的设计流量可按下式计算确定

:

NqA

Qsn

n()

=ηn6.3.3

式中Q轮灌渠道的设计流量3

:n———(m/s);

N人人文库专用该渠道轮灌组数

———;

A该渠道轮灌组平均灌溉面积2

n———(100hm);

该轮灌渠道至田间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ηn———。

6.3.4续灌渠道加大流量的加大百分数可按表采用湿

,6.3.4,

润地区可取小值干旱地区可取大值由泵站供水的续灌渠道加

,。

大流量应为包括备用机组在内的全部装机流量

。

·29·

表6.3.4续灌渠道加大流量的加大百分数

设计流量

3<11~55~2020~5050~100100~300>300

(m/s)

加大百分数

35~3030~2525~2020~1515~1010~5<5

(%)

6.3.5续灌渠道的最小流量不宜小于设计流量的相应的

40%,

最小水深不宜小于设计水深的

60%。

6.3.6泄退水渠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灌溉渠首段泄水排沙渠道的设计流量不应小于灌溉渠首

、

段下游渠道的设计流量

。

2分水建筑物上游泄水渠道的设计流量可按分水建筑物下

游最大一条渠道的设计流量确定也可按分水建筑物上游渠道的

,

设计流量确定但不应小于分水建筑物上游渠道设计流量的

,

50%。

3附近无分水建筑物的泄水渠道设计流量应与该段渠道的

,

设计流量相同确实有困难时设计流量不宜小于该段渠道设计

。,

流量的

50%。

4用于调节渠道流量的泄水渠道条数可根据需要和具体条

件而定各泄水渠道的设计流量可按等于或略小于所在渠段的设

,

计流量确定

。

5渠道末端退水渠道的设计流量不应小于渠道末端设计流

量的

50%。

泄人人文库专用退水渠道的允许不冲流速可采用相同条件下灌溉渠

6

()

道的倍倍

1.1~1.2。

7泄退水渠道的纵横断面设计方法与灌溉渠道相同但

()、,

其边坡系数应比相同条件下的灌溉渠道稍大

。

8泄退水渠道的岸顶超高和宽度可比相同条件下灌溉渠

(),

道稍小

。

·30·

9泄退水渠道出口与承泄区连接处的水位差过大时应设

(),

置衔接建筑物

。

10有条件时应利用天然沟谷作为泄退水渠道

,()。

11退水渠末端采用抽排方式的渠系建筑物设计尚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泵站设计kok电子竞技的规定执行

《》GB50265。

6.3.7渠底比降应根据渠道沿线地形地质条件设计流量和含

、,

沙量等因素通过计算分析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清水渠道的渠底比降可按下式计算

:

■Vn■2

■■

i2

=■R3■(6.3.7-1)

式中V渠道的平均流速

:———(m/s);

R渠道的水力半径

———(m);

i渠底比降

———;

n渠床糙率可按本标准附录选用

———,B。

2黄土地区浑水渠道的渠底比降可按下式计算

:

3

ρω5

i.n2()

1()

=0275×Q46.3.7-2

h

式中ρ浑水渠道水流挟沙能力3

:———(kg/m);

ω泥沙沉降速度

———(mm/s);

Q浑水渠道设计流量3

h———(m/s)。

6.3.8渠道的控制断面设计水位应从水源引水高程自上而下和

从灌溉范围内地面控制点高程自下而上逐级推求相结合经综合

,

比选确定

。人人文库专用

各级渠道进口设计水位可按下式计算

:

H进口AhLih

=0+0+Σ·+ΣΔ(6.3.8)

式中H进口渠道进口处的设计水位

:———(m);

A渠道灌溉范围内控制点的地面高程

0———(m);

h控制点地面与附近末级固定渠道设计水位的高差

0———

宜取

(m),0.10m~0.20m;

·31·

L各级渠道长度

———(m);

i渠道比降

———;

h水流通过建筑物的水头损失

Δ———(m)。

6.3.9各级渠道的平均流速可按本标准式计算确定

(6.3.7-1)。

6.3.10土渠设计平均流速宜控制在但不应

0.6m/s~1.0m/s,

小于清浑水两用土渠的平均流速应按冲淤平衡渠道设

0.3m/s。、

计结合通航的灌溉渠道设计平均流速宜控制在

。,0.6m/s~

但不应超过寒冷地区冬春季输水渠道设计平

0.8m/s,1.0m/s。、

均流速不宜小于

1.5m/s。

6.3.11重要的干支渠允许不冲流速应根据渠床材料过水断

、,、

面水力要素及泥沙等条件通过试验或选择相应的经验公式计算确

定一般渠道可按本标准附录选用渠水含沙量较大且渠床有

;C;

薄层淤泥时可按本标准附录所列数值高值选用

,C。

6.3.12浑水渠道的允许不淤流速应根据水流挟沙能力按各地

,

区经验公式计算确定黄河流域浑水渠道水流挟沙能力可按本标

。

准附录所列经验公式计算

D。

6.4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6.4.1渠道的纵横断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渠道应能保证设计输水能力边坡稳定和水流安全通畅

、;

2各级渠道之间和渠道各分段之间以及重要建筑物上下游

、

水面应平顺衔接

3末级固定渠道放水口的水位宜高出平整后田面进水端

人人文库专用

10cm;

4渠道渗漏损失量较小

5渠道占地较少工程量较小

,;

6施工运用和管理方便

、;

7有通航要求时尚应与航运部门的有关要求相协调

,。

6.4.2渠道横断面应根据灌溉面积沿线地形地质条件以及边

、、

·32·

坡稳定的需要和是否衬砌等因素按接近水力最佳断面进行设计

,。

土渠宜采用梯形弧底梯形断面混凝土衬砌或石渠宜优先采用

、;U

形或矩形断面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渠道横断面尺寸应根据渠道过水面积设计流量和比降等

、

通过水力计算确定可按下式计算

,:

QACRi

=(6.4.2)

式中Q渠道设计流量3

:———(m/s);

A渠道过水断面面积2

———(m);

R水力半径

———(m);

i水力比降在均匀流中与渠底比降一致

———,;

11

C谢才系数2宜采用公式C1R6计算其中n

———(m/s),=n,

为渠床糙率

。

2渠道横断面亦可采用实用经济断面梯形断面计算方法可

,

按本标准附录执行弧底梯形和弧形坡脚梯形断面计算方法可

E,

按现行国家标准渠道防渗工程技术kok电子竞技的规定执

《》GB/T50600

行渠床糙率可根据渠槽及衬砌结构类别的特征按本标准附录

。B

选用

。

6.4.3浑水渠道设计水深及宽深比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

1

hαQ3

=×(6.4.3-1)

1

Q3时βNQ10m

≤1.5m/s,=×-(6.4.3-2)

1

3Q3时βN′Q4m

1.5m/s<<50m/s,=-(6.4.3-3)

式中h渠道设计水深

:———人人文库专用(m);

α常数α可取

———,=0.58~0.94,0.76;

渠道底宽与设计水深的比值

β———;

NN′常数NN黏性土渠道和

、———,=2.35~3.25,′=1.8~3.4,

刚性衬砌渠道取小值沙性土渠道取大值

,;

m渠道边坡系数

———。

6.4.4梯形断面水深小于或等于的挖方渠道最小边坡系数

3m,

·33·

可按表确定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确定水深大于

6.4.4,;3m

或地下水位较高的挖方渠道边坡系数应根据稳定分析计算确定

,;

采用机械开挖或位于寒冷地区的挖方渠道边坡系数可按

,

表所列数值或稳定分析计算成果选用采用刚性衬砌的挖

6.4.4;

方渠道边坡系数可小于衬砌前土质边坡稳定系数

,。

表6.4.4挖方渠道的最小边坡系数

渠道水深

()

土质m

<11~22~3

稍胶结的卵石

1.001.001.00

夹沙的卵石或砾石

1.251.501.50

黏土重壤土

、1.001.001.25

中壤土

1.251.251.50

轻壤土沙壤土

、1.501.501.75

沙土

1.752.002.25

6.4.5深挖方渠道可采用复式或阶梯形断面在渠底以上每隔

,

应设宽度不小于的戗道渠道边坡系数应根据稳

5m~10m1.0m,

定分析计算确定深挖方渠道堤顶以下边坡设计安全系数应采用

。

现行行业标准碾压式土石坝设计kok电子竞技中的设计安全系

《》SL274

数值

。

6.4.6渠岸以上的高边坡系数应根据岸坡土质条件和其他具体

情况进行稳定分析计算确定边坡设计安全系数应采用现行行

,。

业标准水人人文库专用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kok电子竞技中的设计安全系数

《》SL386

。

6.4.7填方或半挖半填渠道的渠堤填方高度小于或等于时

3m,

其内外边坡最小边坡系数可按表确定渠堤填方高度大于

、6.4.7;

时其内外边坡系数应根据稳定分析计算确定渠堤填方高

3m,、。

度大于时宜在其底部以上每隔设宽度不小于的戗

5m,5m1.0m

·34·

道边坡设计安全系数应采用现行行业标准碾压式土石坝设计

。《

kok电子竞技中的设计安全系数值

》SL274。

表6.4.7填方渠道的最小边坡系数

渠道水深

(m)

土质

<11~22~3

内坡外坡内坡外坡内坡外坡

黏土重壤土

、1.001.001.001.001.251.00

中壤土

1.251.001.251.001.501.25

轻壤土沙壤土

、1.501.251.501.251.751.50

沙土

1.751.502.001.752.252.00

6.4.8渠道岸顶超高应符合下列规定

:

1级级渠道岸顶超高应按土石坝设计要求经论证确

1~3

。

2级级渠道岸顶超高可按下式计算确定

4、5:

F1h.

b=×b+02(6.4.8-1)

4

式中F渠道岸顶超高

:b———(m);

h渠道通过加大流量时的水深

b———(m)。

3渠道弯道段的曲率半径小于倍水面宽度或平均流速大

5

于时应增大弯道凹岸的顶部超高其增加值可按下式计算

2m/s,,

确定

:

BV2

F′bb

人人文库专用bR()

=g6.4.8-2

2

式中F′弯道凹岸顶部超高增加值

:b———(m);

B渠道通过加大流量时的水面宽度

b———(m);

V渠道通过加大流量时的平均流速

b———(m/s);

g重力加速度2

———(m/s);

R渠道弯道段中心线的曲率半径

———(m)。

·35·

4浑水渠道岸顶超高应同时结合渠底可能产生泥沙淤积的

影响综合确定

。

5渠堤填方高度大于时其岸顶超高应预加沉降高

3m,

。

6渠道衬砌超高值在设计水位以上可采用并

0.3m~0.8m,

满足加大水位运行要求兼作行洪用的傍山灌溉渠道时其衬砌超

,,

高宜选高值级渠道超高不应小于

。50.1m。

7结合通航的灌溉渠道其岸顶超高和衬砌超高尚应与航运

,

部门的有关要求相协调

。

6.4.9堤顶宽度应根据稳定分析管理及交通要求确定2

、,667hm

及以上灌区干支渠堤顶宽度不应小于斗渠农渠不宜小于

、2m,、

2以下灌区可减小

1m;667hm。

渠道岸顶兼作交通道路时其宽度应满足车辆通行要求

,。

6.4.10引洪淤灌或兼有引洪淤灌任务的渠道其纵横断面设计

,、

方法可与浑水灌溉渠道相同

。

6.5渠道衬砌及抗冻胀设计

6.5.1渠系水利用系数不满足本标准第条的规定以

3.2.8,

及水资源紧缺地区或有特殊要求的渠道均应采取衬砌防渗措

,

。

6.5.2级及级以上渠道衬砌方案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44,。

各级渠道的衬砌结构可根据允许最大渗漏量使用年限及适用条

、

件等按本标准附录选用

,人人文库专用F。

6.5.3渠道衬砌结构的横断面应与渠道横断面相协调寒冷地

。

区级及级以上渠道宜采用弧形底梯形或弧形坡脚梯形断面

44,5

级渠道可采用形断面

U。

6.5.4级及级以上渠道的防渗衬砌结构厚度可按表

446.5.4

确定级渠道可减小渠道水流含推移质较多且粒径较大时宜

,5。,

按表列数值加厚或

10%20%。

·36·

表6.5.44级及4级以上渠道防渗衬砌结构的适宜厚度

防渗衬砌结构类别适宜厚度

(cm)

浆砌卵石干砌卵石挂淤

、()10~30

浆砌块石

砌石20~30

浆砌料石

15~25

浆砌石板

>3

塑料薄膜

埋铺式膜料0.02~0.06

膜料下垫层黏土沙灰土

土料保护层(、、)3~5

()膜料上土料保护层夯实

()40~70

现场浇筑

沥青混凝土5~10

预制铺砌

5~8

现场浇筑未配置钢筋

()6~15

现场浇筑配置钢筋

混凝土()8~12

预制铺砌

6~10

喷射法施工

4~8

6.5.5现场浇筑混凝土板防渗衬砌结构应每隔设一

,3m~5m

道横向伸缩缝和纵向伸缩缝预制混凝土衬砌板应每隔

;4m~8m

设一道纵向伸缩缝每隔设一道横向伸缩缝伸缩缝宽

,6m~8m。

度不宜小于缝内应采用能适应结构变形黏结力强防渗

1.5cm,、、

性能良好的填料灌实也可埋设止水材料

,。

6.5.6渠道衬砌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渠道防渗工程技

术kok电子竞技的规定

》GB/T50600。

6.5.7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的渠道设计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kok电子竞技的规定

《》GB/T50662。

人人文库专用6.6渠道地基处理

6.6.1渠道地基处理应根据工程要求气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

、、

件等通过综合分析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处理方案保证渠道的稳定

,,。

6.6.2渠道经过黄土膨胀土分散土盐渍土冻土沙漠土等

、、、、、,

或具有裂隙断层滑坡体溶空洞以及地下水位较高的渠段应

、、、(),

采取确保渠基稳定的工程措施

。

·37·

6.6.3渠道地基处理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渠道防渗工程技

术kok电子竞技的规定

》GB/T50600。

6.7灌溉输水管道

6.7.1灌溉输水管道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管道应短而直水头损失小总费用省占地少施工和管

、、、、

理运行方便

。

2管道应布置在坚实的地基上应避开填方区和可能产生滑

,

坡或受山洪威胁的地带铺设在松软地基杂填土或有可能发生

。、

不均匀沉降地段的管道时应对管基进行处理

,。

3地形复杂处可采用变管坡布置管道中心线敷设最大纵

。

坡不宜大于倾角应小于或等于土壤的内摩擦角

1∶1.5,。

4管道工作压力差异较大时可结合地形条件进行压力分

,

级采用不同压力等级的管材

,。

5管道纵向拐弯处可能产生真空时应留出水头

,2m~3m

的余压

。

6固定管道宜埋在地下易损管材应埋在地下管顶覆土厚

,。

度应满足最大耕作深度要求不应小于并应在冻土层以下

,0.7m,;

冻土层深度大于时管顶覆土可小于冻土深度冬

1.5m~2.0m,,

季可采用放空方法运行管道和管件内不得有存水管道与管件应

,,

满足抗冻要求

。

7铺设在地面上直径大于的固定管道应在拐弯处

100mm,

设置镇墩镇墩尺寸应通过计算确定基底深度应置于冻土层以

。人人文库专用,

下不小于岩基上镇墩应加锚杆两个镇墩之间的管道应

0.3m。。

设置伸缩节或柔性接头管道悬空段应经分析计算设置支墩

。。

8各级管道进口应设置节制阀分水口较多的输配水管道

,

上每隔个个分水口应设置一个节制阀具有流量调节功能

,3~5;

的节制阀宜采用球阀闸阀流量调节阀等阀门不宜采用蝶阀管

、、,;

道低洼处应设置泄水阀局部隆起点应设置排气阀

,。

·38·

9经水力过渡过程分析设置空气阀调压塔等水锤防护装

,、

。

10应根据监测需要设压力流量计量装置

、。

11灌溉输水管道与下游渠系连接处应设防冲刷措施

。

6.7.2灌溉输水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管道设计流量应根据控制的灌溉面积计算确定

。

2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

LQm

hf

f=db(6.7.2-1)

V2

j=g(6.7.2-2)

2

式中h管道沿程水头损失

:f———(m);

f摩阻系数按表取值

———,6.7.2;

L管道长度

———(m);

Q流量3

———(m/h);

m流量指数按表取值

———,6.7.2;

d管道内径

———(mm);

b管径指数按表取值

———,6.7.2;

h管道局部水头损失

j———(m);

管道局部阻力系数

ζ———;

V管道流速

———(m/s);

g重力加速度2

———(m/s)。

表6.7.2各种管材的f、m、b值

管材fmb

人人文库专用

n

钢筋混凝土管糙率=0.0131.312×1062.005.33

n

=0.0141.516×1062.005.33

钢管铸铁管

、6.25×1051.905.10

硬聚氯乙烯塑料管

(PVC-U)0.948×1051.774.77

铝合金管

0.861×1051.744.74

聚乙烯管

(PE)0.948×1051.774.77

玻璃钢管

(RPMP)0.948×1051.774.77

·39·

3管道设计流速宜控制在经济流速超出

0.9m/s~1.5m/s,

此范围时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

4管道的纵横断面应通过水力计算确定并应验算输水管

、,

道产生水锤的可能性及水锤压力值管道转角宜小于水锤

。90°。

波产生压力值变化较大时应计及水锤波对管道压力的影响选择

,

管材

。

5管道的强度可按下列各种荷载组合情况进行计算

:

1填土和运输工具对放空管道的压力

);

2管道中水的工作压力土压力和运输工具压力

)、;

3管道最大静水压力

);

4管道中产生水锤时的水压力和土压力

)。

6.7.3管材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所选管材的公称压力应大于或等于灌溉管道系统分区或

分段的设计工作压力

2固定管道宜选用节能管材管道材料应根据水压外部荷

,、

载土的性质施工维护和材料供应等各方面综合确定宜采用塑

、、,

料管钢筋混凝土管玻璃钢管等非金属管材不宜采用漏失水量

、、,

比较大的管材选用钢管铸铁管时应进行防腐蚀处理

,、,;

3所选管材质量外形规格尺寸公差配合技术性能指

、、、、、

标管材使用年限应符合国家现行不同管材标准的规定

、。

6.7.4管道基础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

1管道宜铺设在天然地基上管道天然地基的强度不能满足

,

要求时应采取加固措施非金属管道宜有厚的

。100mm~150mm

中粗砂基础人人文库专用找平层

。

2管基土壤含水量较大不适于压实时应采取换填和排水

,,

等有效措施

。

·40·

7排水沟管道

()

7.1一般规定

7.1.1排水形式应根据灌区的排水任务与目标地形与水文地质

,

条件并应综合考虑投资占地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可

,、,,

选择明沟暗管井排水或其他组合排水形式

、、。

7.1.2有排涝排渍和改良盐碱地或防治土壤盐碱化任务要求

、,

在无塌坡或塌坡易于处理地区或地段宜采用明沟

,。

7.1.3排渍改良盐碱地或防治土壤盐碱化地区当采用明沟降

、,

低地下水位不易达到设计控制深度或者明沟断面结构不稳定塌

,,

坡不易处理时宜采用暗管

,。

7.1.4当采用明沟或暗管降低地下水位不易达到设计控制深度

,

时且含水层的水质和出水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采用井排

。

7.1.5血吸虫病疫区和毗邻疫区的非流行区的明沟暗管等排水

、

工程设施应结合血吸虫病的防治要求配套相应的血防措施血

,。

防措施设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利血防技术导则的

《》SL318

有关规定

。

7.2明沟排水

7.2.1排水沟的设置应与灌溉渠道相对应可依干沟支沟斗

人人文库专用,、、

沟农沟顺序设置固定沟道沟道的级数可根据排水区的形状和

、。

面积大小以及承担的排水任务增减

。

7.2.2排水沟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排水沟宜布置在低洼地带并宜利用天然河沟

,。

2级级排水沟线路宜避免高填深挖和通过淤泥流沙

1~3、、

及其他地质条件不良地段

。

·41·

3排水沟线路宜短而平顺级级排水沟布设弯道段

。1~3

时应符合本标准第条的规定

,6.2.5。

4级级排水沟之间及其与承泄河道之间的交角宜为

1~3

30°~60°。

5排水沟出口宜采用自排方式受承泄区或下一级排水沟

。

水位顶托时应设涵闸抢排或设泵站提排

,。

6排水沟可与其他形式的田间排水设施结合布置

。

7水旱间作地区水田与旱田之间宜布置截渗排水沟

,。

8排洪沟截流沟应沿傍山渠道一侧及灌区边界布置并应

(),

就近汇入排水干沟或承泄区交汇处应设防冲蚀护面

,。

7.2.3末级固定排水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末级固定排水沟沟深和间距应依据排水设计标准并应

,,

综合排水区的土壤与水文地质条件灌排渠沟布置形式等因素经

、,

分析确定在增设临时浅密明沟时末级固定排水沟间距可加大

。,。

2用于排渍和防治土壤盐碱化的末级固定排水沟沟深和间

距宜通过田间试验确定也可按本标准附录所列公式进行计

,,G

算并经综合分析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确定

,。7.2.3。

表7.2.3末级固定排水沟沟深和间距(m)

末级固定排水沟间距

排水沟沟深黏土重壤土中壤土轻壤土沙壤土

、、

0.8~1.315~3030~5050~70

1.3~1.530~5050~7070~100

1.5~1.人人文库专用850~7070~100100~150

1.8~2.370~100100~150—

7.2.4单纯排涝的排水沟可只按排涝进行流量设计排涝排渍

。、

两用排水沟可按排渍要求确定沟深和间距应按排涝设计流量进

,

行断面:思嬗蟹乐瓮寥姥渭罨饔玫呐潘涤谐逑匆笫

;,,

尚应按冲洗排水流量进行断面:

。

7.2.5排水沟设计流量应根据排水面积排水模数产流与汇流

、、

·42·

历时以及对地下水位的控制要求等按本标准第节的有关规

,3.3

定分析计算确定

。

7.2.6排水沟纵横断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应保证设计排水能力排水沟设计水位宜低于地面或堤

。(

顶不小于干支斗沟断面应按分段流量设计

)0.2m。、、。

2排水沟分段处以及重要建筑物上下游水面应平顺衔接

、。

下一级沟道的设计水位宜低于上一级沟道

0.1m~0.2m。

3正常运行时不应发生冲刷淤积或边坡坍塌等情况

、。

4占地应少工程量应小

,。

5施工运行管理应方便

、。

7.2.7排水沟沟底设计比降应根据沿线地形地质条件上下级

,,、

沟道的水位衔接条件不冲不淤要求以及承泄区水位变化情况

,、,

等确定并宜与沟道沿线地面坡度接近

,。

7.2.8排水沟糙率应根据沟槽材料地质条件施工质量管理维

、、、

修情况等确定新挖排水沟可取有杂草的排水沟可

。0.020~0.025;

取排洪沟可比排水沟相应加大

0.025~0.030;0.0025~0.0050。

7.2.9土质排水沟宜采用梯形或复式断面石质排水沟可采用矩

,

形断面

。

7.2.10土质排水沟边坡系数应根据开挖深度沟槽土质及地下

、

水情况等经稳定分析计算后确定开挖深度不超过水深不

,。5m、

超过的沟道最小边坡系数可按表确定淤泥流沙

3m,7.2.10。、

地段的排水沟边坡系数宜取高值

。

表7.2.10土质排水沟最小边坡系数

人人文库专用

排水沟开挖深度

土质(m)

<1.51.5~3.03.0~4.0>4.0

黏土重壤土

、1.01.25~1.51.5~2.0>2.0

中壤土

1.52.0~2.52.5~3.0>3.0

轻壤土沙壤土

、2.02.5~3.03.0~4.0>4.0

沙土

2.53.0~4.04.0~5.0>5.0

·43·

7.2.11排水沟开挖深度大于时应从沟底以上每隔

5m,3m~

设宽度不小于的戗道

5m0.8m。

7.2.12排水沟的堤顶宽度应根据排水沟的稳定安全要求和

,

运行管理需要确定级级排水沟不宜小于级级

,1~32.0m,4、5

排水沟可减小堤顶兼作交通道路时其宽度应满足车辆通行

。,

要求

。

7.2.13排水沟的弃土和局部取土坑应按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治

。

7.2.14排水沟的设计平均流速可按本标准式计算

(6.3.7-1)。

允许不冲流速可按本标准附录选用水流含沙量较大且沟底

C。,

有薄层淤泥时可按本标准附录所列数值加大排洪沟允

,C10%。

许不冲流速可按本标准附录加大排水沟和排洪

C10%~20%。

沟的最小流速不宜小于

0.3m/s。

7.2.15排水沟边坡防塌处理应根据沟坡土质土体受力和地下

,、

水作用等条件进行边坡稳定分析经技术经济比较选用投资较

,,

省防治效果明显施工简单易行的防治措施

、、。

7.2.16承泄区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干沟排水应具备良好的出流条件

2承泄区应有足够的承泄能力或滞涝容积

3以河道湖泊作为承泄区时应有稳定河槽或湖床和安

、,()

全堤防

4不能满足本条第款第款要求时应采取工程处理措

1~3,

。人人文库专用

7.2.17承泄区的设计水位可采用与排水区设计暴雨重现期相应

的洪水位或与设计排水历时相应的多年平均高水位

。

7.3暗管排水

7.3.1暗管的分级与管道类型及规格应根据所承担的排水任务

、

规模地形及土质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

·44·

7.3.2暗管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吸水管应有足够的吸聚地下水能力其管线平面布置宜相

,

互平行与地下水流动方向的夹角不宜小于

,40°。

2集水管宜顺地面坡向布置与吸水暗管夹角不应小于

,30°

且应集排通畅

。

3各级排水暗管的首端与相应上一级灌溉渠道的距离不宜

小于

3m。

4吸水管长度超过或集水管长度超过时宜设检

200m300m

查井集水管穿越道路或渠沟的两侧应设置检查井集水管纵

。、。

坡变化处或集水管与吸水管连接处也应设置检查井检查井间距

。

不宜小于井径不宜小于井的上一级管底应高于下

50m,800mm,

一级管顶井内应预留的沉沙深度明

100mm,300mm~500mm。

式检查井顶部应加盖保护暗式检查井顶部覆土厚度不宜小于

,

500mm。

5水稻区和水旱轮作区的吸水管或集水管出口处宜设置排

水控制口门吸水管出口可逐条设置也可按田块多条集中设置

。,。

6暗管排水进入明沟处应采取防冲措施

。

7暗管排水出口的布置方式应符合本标准第条第

7.2.25

款的规定

。

8暗管可与浅密明沟或其他形式的排水设施组合布置

。

7.3.3排水暗管埋深与间距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吸水管埋深应依据允许最小埋深和设计排水标准结合灌

,

排渠沟布置形式与吸水管间距一并确定季节性冻土地区尚应

人人文库专用,。

满足防止管道冻裂的要求

。

2吸水管的允许最小埋深应采用地下水位设计控制深度与

剩余水头之和确定剩余水头值可取

。0.2m。

3吸水管间距宜通过田间试验确定也可按本标准附录

,G

所列公式进行计算经综合分析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按

,。,

表确定

7.3.3。

·45·

表7.3.3吸水管埋深和间距(m)

吸水管间距

吸水管埋深

黏土重壤土中壤土轻壤土沙壤土

、、

0.8~1.310~2020~3030~50

1.3~1.520~3030~5050~70

1.5~1.830~5050~7070~100

1.8~2.350~7070~100100~150

4集水管埋深应低于集水管与吸水管连接处的吸水管埋深

间距应根据灌溉与排水系统平面布置的要求确

100mm~200mm,

。

7.3.4排水暗管的设计流量可按下式计算确定

:

QkqA

p=q1(7.3.4)

式中Qp暗管设计排水流量3

:———(m/d);

k排水流量折减系数可从表查得

q———,7.3.4;

q地下水排水强度可按本标准附录取值

1———(m/d),H;

A暗管控制排水面积2

———(m)。

表7.3.4排水流量折减系数

控制排水面积2

(hm)<1616~5050~100100~200

排水流量折减系数

1.001.00~0.850.85~0.750.75~0.65

7.3.5排水暗管或其他断面形式的地下排水暗沟宜采用无压流

,

宜取充盈度为的非满流输水水力计算可按下列公式

0.6~0.8,:

QωCRiKi

人人文库专用p=x=(7.3.5-1)

1

C1R6

=n(7.3.5-2)

式中Q设计排水流量3

:p———(m/s);

K特性流量3

———(m/s);

R水力半径

———(m);

ω暗管有效过水断面积2

x———(m);

·46·

1

C谢才系数2

———(m/s);

i管道水力比降可采用管线的设计比降

———(‰),;

n管内壁糙率可从本标准表查得

———,7.3.5。

表7.3.5排水管内壁糙率n值表

管沟类别n

光壁塑料管

0.011

波纹塑料管

0.016

钢筋混凝土管

0.013~0.014

混凝土管

0.013~0.014

石棉水泥管

0.012

陶土管

0.013~0.014

7.3.6圆形吸水管和集水管的内径可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

3

dnQαi8

1=2(p/3)(7.3.6-1)

3

dnQαi8

2=2(p/)(7.3.6-2)

式中d吸水管内径

:1———(m);

d集水管内径

2———(m);

n管内壁糙率可从本标准表查得

———,7.3.5;

α与管内水的充盈度a有关的系数可从表查

———,7.3.6

。

表7.3.6系数α和β

a人人文库专用

0.600.650.700.750.80

α

1.3301.4971.6571.8051.934

β

0.4250.4360.4440.4500.452

注管内水的充盈度a为管内水深与管的内径之比值管道设计时可根据管的

:。,

内径d值选取充盈度a值当d时取a当d

:<100mm,=0.6;=100mm~

时取a当d时取a

200mm,=0.65~0.75;>200mm,=0.8。

·47·

7.3.7圆形吸水管或集水管平均流速可按下式计算

:

■■2

β■d■31

Vi2

=n■■(7.3.7)

2

式中V圆形吸水管或集水管平均流速

:———(m/s);

β与管内水的充盈度a有关的系数可从本标准表

———,7.3.6

查得

。

7.3.8排水管道的设计比降应满足管内最小流速不小于

的要求管内径d时i可取

0.3m/s。≤100mm,1/300~1/600;

d时i可取地形平坦地区吸水管

>100mm,1/1000~1/1500。

首末端高差不宜大于比降不符合本条规定时可缩短

0.4m,,

吸水管长度

。

7.3.9吸水管实际选用的内径不得小于集水管实际选用

50mm,

的内径不得小于吸水管宜采用同一内径集水管可根据

80mm。,

汇流情况分段采用不同内径

。

7.3.10非圆形吸水管或集水管可按其断面积折算成圆形实际

,

采用的非圆形断面积应分别为折算断面积的倍和倍并

1.51.3,

应据此进行水力计算

。

7.3.11吸水管周围应设置外包滤料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

,

:

1外包滤料的渗透系数应大于周围土壤倍

10。

2外包滤料宜就地取材宜选用耐酸耐碱不易腐烂对农

,、、、

作物无害不污染环境方便施工的透水材料

、、。

3外包滤料的厚度可根据当地实践经验选取散铺外包滤

人人文库专用。

料的压实厚度在土壤淤积倾向较重的地区不宜小于在

,,80mm;

土壤淤积倾向较轻的地区宜为在土壤无淤积倾

,40mm~60mm;

向的地区可小于

,40mm。

4散铺外包滤料的粒径级配可根据土壤有效粒径d按

60

表规定确定

7.3.11。

·48·

表7.3.11土壤有效粒径与外包滤料粒径级配关系

土壤有效外包滤料粒径级配d′粒径

n(,mm)

粒径d

60

d′d′d′d′d′d′

(mm)05103060100

0.02~0.074~0.33~0.81~2.00~9.52~

0.30

0.050.5902.508.7010.0038.10

0.05~0.074~0.38~1.07~3.00~9.52~

0.30

0.100.5903.0010.4012.0038.10

0.10~0.074~0.40~1.30~4.00~9.52~

0.30

0.250.5903.8013.1015.0038.10

0.25~0.074~0.42~1.45~5.00~9.52~

0.30

1.000.5905.0017.3020.0038.10

注土壤有效粒径为土壤粒径级配曲线上相应于过筛累计百分数为土壤粒

:60%

径外包滤料粒径d为外包滤料级配曲线上相应于过筛累计百分数为n的滤

,n%

料粒径

。

5各种化纤外包滤料的厚度和滤水防沙性能应通过试验确

定作为排水暗管外包滤料的土工织物可先按下式进行初步选

。,

择再通过试验确定

,:

Od

90/85≈4(7.3.11)

式中O土工织物的有效孔径即在土工织物孔径分布

:90———(mm),

曲线上小于该孔径累计百分数为的土工织物

90%

孔径

人人文库专用;

d在土壤粒径级配曲线上相应于过筛累计百分数为

85———

的土壤粒径

85%(mm)。

7.4井排水

7.4.1井排水应根据排水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排水需要经济合

,

理地选择井位井型和布置形式

、。

·49·

7.4.2排水井宜采用管井结构可与灌溉管井相同当浅层各类

,。

岩性的透水性较好时宜设置成浅井井管应全部采用过滤管当

,,;

浅层岩性透水性较差时宜选取辅射井大口井卧管井等形式的

,、、

排水井

。

7.4.3排水水质符合灌溉要求时排水井应作为灌溉补充水源

,,

利用排水量灌溉农田排水区排水量水质均满足灌溉要求时可

。、,

布置成兼顾排水与灌溉双重任务的以灌代排井井数及井型可

“”,

结合灌溉要求确定

。

7.4.4改良盐碱地或防治土壤盐碱化需要排除含盐地下水时排

,

水井的过滤管段宜控制在含盐地下水层内并应封闭其他含水层

,

。

7.4.5排出的含盐水应利用沟管道直接排入承泄区利用排

()。

出的含盐水进行灌溉时应进行专门的试验研究

,。

7.4.6排水井群布置形式可采用方格网形梅花形圆弧形线形

、、、

等水文地质条件差异小排水要求基本相同地区或地段可均匀

。、,

布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时井距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

7.4.7井排水区的排水设计参数应通过分区专门试验或采用试

验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缺少试验资料地区可依据排水

,,

设计标准及要求按下列方法确定

,:

1排水区的地下水位设计控制深度排水量排水模数排水

、、、

历时等应综合排水任务目标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分析确定

、、。

2排水区只有采取集中时间排水才能在设计排水历时内将

,

地下水位降至设计控制深度时宜采用排水模数法确定排水井数

人人文库专用,,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

W

Np

=QTt(7.4.7-1)

W.4AqT

p=864×10ph(7.4.7-2)

式中N排水井数眼

:———();

W设计排水量3

p———(m);

·50·

A设计排水面积2

p———(km);

q设计排水模数32

h———[m/(s·km)];

Q单井出水量3经现场抽水试验确定

———(m/h),;

T排水历时依据排水设计标准分析确定

———(d),;

t日运行时数

———(h/d)。

3排水区不需要采取集中时间排水就可在设计排水历时内

,

将地下水位降至设计控制深度时宜采用平均排除法确定排水井

,

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

W

Nn

QTt()

=n7.4.7-3

WWWW

n=1+2+3(7.4.7-4)

式中N排水井数眼

:———();

W排水区年需排水量3

n———(m);

W排水区入渗补给量3

1———(m);

W排水区地下水位设计下降深度相应排水量3

2———(m);

W排水区侧向径流补给量3

3———(m);

Q单井出水量3经现场抽水试验确定

———(m/h),;

T排水井年运行历时

n———(d);

t日运行时数

———(h/d)。

7.4.8排水井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井技术kok电子竞技

,《》

的规定

GB/T50625。

人人文库专用

·51·

8渠系建筑物基本规定

8.1一般规定

8.1.1渠系建筑物的建设位置和类型应根据灌溉和排水区总体

规划和设计要求按照确保渠道正常运行的原则结合地形水文

,,、、

地质施工环保水保材料交通运行管理和美观条件经技术

、、、、、、、,

经济比较确定

。

8.1.2渠系建筑物的类型应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和地区特殊

要求借鉴成功经验有特殊要求的渠系建筑物应进行相关专题

,。,

的研究

。

8.1.3渠系建筑物设计与铁路公路等交叉时应满足相关行业

、,

标准的规定

。

8.1.4量水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灌溉渠道系统量水kok电子竞技

《》

和水工建筑物与堰槽测流kok电子竞技的规定

GB/T21303《》SL537。

8.2总体布置原则

8.2.1渠系建筑物布置应满足水面衔接泥沙处理排泄洪水环

、、、

境保护施工运行管理的要求适应交通和群众生活生产的需

、、,、

要有通航要求的渠系建筑物应进行专题研究

。。

8.2.2渠系建筑物宜布置在渠线顺直水力条件良好的渠段上

人人文库专用、,

在底坡为急坡的渠段上不应改变渠道过水断面形状尺寸或设置

、

阻水建筑物

。

8.2.3渠系建筑物宜避开不良地质渠段不能避开时应采取地

。,

基处理措施

。

8.2.4顺渠向的渡槽倒虹吸管节制闸陡坡与跌水等渠系建筑

、、、

物的中心线应与所在渠道的中心线重合跨渠向的渡槽倒虹吸

。、

·52·

管涵洞等渠系建筑物中心线宜与所跨渠道的中心线垂直

、。

8.2.5除倒虹吸管和虹吸式溢洪堰之外渠系建筑物宜采用无压

,

明流流态

。

8.3结构设计计算基本规定

8.3.1渠系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应根据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

、、、

方法环境保护安全经济等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通过

、、,。

城区风景旅游区或重要的渠系建筑物宜采用外形优美与环境

、,、

协调的结构形式

。

8.3.2渠系建筑物的结构除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要求外尚

、,

应根据所在部位的气候环境和工作条件等情况分别满足防淤

、,、

防堵抗渗抗冻抗侵蚀抗冲刷等要求

、、、、。

8.3.3渠系建筑物主要承载受力部位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

于其伸缩缝处应设置便于更换的止水设施也可采用两道以

C25,,

上不同形式的止水设施

。

8.3.4渠系建筑物上作用的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偶然荷载应包

、

含下列内容

:

1永久荷载包括结构上部填料和永久设备自重土压力

:、、、

泥沙压力围岩压力预应力其他出现机会较多的荷载

、、、;

2可变荷载包括静水压力扬压力动水压力漂浮物或船

:、、、

只撞击力浪压力外水压力风压力雪荷载冰压力土的冻胀

、、、、、、

力人群荷载车辆荷载温度荷载土壤孔隙水压力灌浆压力混

、、、、、、

凝土收缩及徐变影响力支座摩阻力施工荷载其他出现机会较

人人文库专用、、、

多的荷载

3偶然荷载包括:怂坏木菜沽Φ卣鸷稍仄渌鱿

:、、

机会较少的荷载

。

8.3.5动水压力漂浮物或船只撞击力支座摩阻力温度荷载及

、、、

风压力计算应符合本标准附录的规定其余荷载可按现行行业

J。

标准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kok电子竞技的规定计算确定

《》DL5077。

·53·

8.3.6施工荷载应根据工程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确定采用吊

。

装时应考虑施工设备的重量及吊装时的动力荷载施工设备的

,。

静重量应按实际重量确定其动力荷载应按施工设备及起吊构件

,

的静重量乘以数值为手动或机动的动力系数计算

1.1()1.3()。

8.3.7荷载组合分为基本荷载组合和偶然荷载组合两类设计

。

时应按作用在渠系建筑物上的最不利荷载组合进行结构计算尚

,

应增加其他不利的荷载组合

。

8.3.8穿越填方渠道的管涵等建筑物的变形应与渠道变形相协

、

调也可采取工程措施

,。

8.4地基处理原则

8.4.1当渠系建筑物的地基不能满足承载力变形抗渗或抗冲

、、

刷等要求时应采取地基处理加固措施

,。

8.4.2地基处理方案应结合渠系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地基情况

、、

施工条件运行方式和环境保护要求按基础及上部结构相协调

、,、

因地制宜简便易行合理可靠的原则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

8.4.3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案不应污染地表水地下水不应产生

、,

持久强烈的振动或噪声应保证周围已有的建筑物安全减少对周

,,

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

8.4.4一座渠系建筑物宜位于同一类型的地基上对岩性不一的

,

地基应采取工程处理措施

。

8.4.5对承载力不足存在湿陷沉陷膨胀冻胀冲刷地震液

,、、、、、

化等不良物理现象的土基应选取换填预压预浸水夯实保温

,、、、、、

挤密等单项人人文库专用或综合加固措施也可采用桩基或沉井深基础

,。

·54·

9渡槽

9.1一般规定

9.1.1渡槽使用的钢筋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所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表的规定值

9.1.1。

表9.1.1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

渡槽级别

构件名称

12、34、5

槽身拱式渡槽主拱圈墩帽

、、C30C25C25

排架

C25C25C25

墩身

C25C20C20

2拱式渡槽所用石料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U30。

3砌筑用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7.5。

9.1.2应根据渡槽所处的环境条件类别和运用要求对使用的圬

,

工材料提出抗渗抗冻抗磨抗侵蚀要求并应采取相应的构造措

、、、,

施对位于三四五类和冻融比较严重的二三类环境条件的渡

。、、、

槽结构其混凝土强度等级砌石和砂浆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并

,、,

应相应采用抗侵蚀性水泥等措施

。

9.1.3渡槽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所遵循的构造要求应符合其

,

强度稳定人人文库专用性抗裂或限裂和耐久性需要且应对混凝土浇筑拆

、、(),、

模养护和使用添加剂等施工重要环节作出规定

、。

9.2总体布置

9.2.1渡槽应选择技术经济条件最佳的槽址和结构形式且应控

,

制和减少永久占地植被破坏弃渣流失等环境污染

、、。

·55·

9.2.2槽址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

:

1应使渡槽和引渠长度较短地质条件良好

、。

2槽身轴线宜为直线且宜与所跨河道或沟道正交当受地

,。

形地质条件限制槽身必须转弯时弯道半径不宜小于倍的槽身

、,6

水面宽度并应考虑弯道水流的不利影响大型渡槽宜通过模型

,。

试验确定

。

3跨河渡槽的槽址处河势应稳定渡槽长度和跨度的选取应

,

满足河流防洪规划的要求减小渡槽对河势和上下游已建工程的

,、

影响

。

4便于在渡槽前布置安全泄空防堵排淤等附属建筑物

、、。

9.2.3槽下净空应符合下列规定

:

1跨越通航河流铁路公路的渡槽槽下净空应符合相关行

、、,

业标准关于建筑限界的规定

。

2跨越非等级乡村道路的渡槽槽下净空应根据当地通行的

,

车辆或农业机械情况确定其槽下最小净高对人行道为机

。2.2m、

动车道为槽下净宽不应小于

3.5m。4.0m。

3非通航河流渠道的:撕樗患哟笏恢亮菏蕉刹

()()

槽身底部的安全净高不应小于拱式渡槽的拱脚高

1.0m(0.5m),

程宜略高于河流:嘶蜃罡吆樗凰鹿暗墓敖旁市硇:撕樗

。

位淹没但不宜超过拱圈高度的且拱顶底面至:怂坏木

2/3,

高不应小于

1.0m。

9.2.4渡槽进出口建筑物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进出口段宜布置在岩石或挖方土质渠槽上其底部和两

人人文库专用、。

侧应按地质条件设计防漏防渗防伸缩沉陷措施和完善的排水系

、、

统有效防渗设施长度均应大于倍的渠道最大水深

,5。

2进出口段与上下游渠道应平顺连接避免急转弯确因

、、,。

地形地质条件限制而必须转弯时弯道宜设于距离渡槽进出口

、,、

直线长度大于倍的渠道正常水深以外且弯道半径宜不小于

3,5

倍的渠底宽

。

·56·

3进出口渐变段长度应按两端渠道水面宽度与槽身水面宽

、

度之差所形成的进口水流收缩角和出口水流扩散角控制适宜的

。

进口水流收缩角为出口水流扩散角宜取

11°~18°,8°~11°。

4槽身和进出口渐变段之间的连接段长度根据情况具体布

、

置槽身和进出口之间的接缝宜设可靠的止水

。、。

9.3结构形式和构造

9.3.1渡槽结构形式应根据渡槽级别规模地形地质地震建

、、、、、

筑材料施工方法环境条件工期造价及运行管理要求等因素因

、、、,

地制宜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常用的梁式拱式桁架式拱梁

,。、、、

组合式斜拉式及落地式等结构形式分别适用于下列条件

、:

1地形开阔平坦槽高不大地质条件较差以及大型渡槽宜

,,

首选梁式渡槽

。

2窄深山谷地形两岸地质条件良好场地稳定承载力较

,,,

好有施工场地时宜采用单跨拱式或大跨度斜拉式渡槽

,,。

3槽高较大地基良好或便于处理施工场地开阔宜采用桁

,,,

架式或拱式渡槽

。

4水流湍急通航放木冰情严重河渠道上的渡槽宜采用

,,(),

单跨跨度的结构形式

。

5多跨度的渡槽宜采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和单跨跨度槽址

。

条件复杂时采用的结构形式和单跨跨度不宜超过种

,3。

9.3.2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可选用部分预应力或全预应力单向

,、

或多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人人文库专用。

9.3.3槽身横断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槽身横断面的常用形式有矩形和形两种应根据设计

U,

流量运行要求及建筑材料条件等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矩形

、。

横断面槽身包括有无拉杆侧墙式肋板式多纵梁式箱式以及多

、、、、

箱梁式

。

2梁式渡槽矩形和箱形槽身的深宽比宜采用不

0.6~0.8,

·57·

兼作纵梁受力或因特殊要求而加宽的矩形槽身不受此限制箱式

。

横断面在加大水面以上的通气面积不应小于和以上的

15%0.4m

通气净空高度

。

3槽身侧墙顶端厚度不宜小于侧墙底部厚度由计算

12cm,

确定矩形槽身高度与槽壁厚度之比宜为肋板式矩形槽

。12~16,

身高度与槽壁厚度之比宜采用槽身高度与槽壁厚度之比

18~21,

大于的形槽身应论证槽身的稳定性

15U。

4梁式渡槽形槽身的深宽比宜采用拱式渡槽

U0.7~0.9,

形槽身的深宽比可减小形槽身的槽壁顶端应加大形成顶

U。U

梁顶梁面积不含槽壁厚宜为槽身横断面的跨宽

,()15%~18%。

比大于或等于的形槽槽底弧形段宜加厚形槽身两端应

4U。U

设置端肋端肋外形轮廓宜为倒梯形或折线形

,。

5槽身拉杆间距应与槽身侧墙的刚度和计算方法相适应

。

6级及级以上的渡槽可采用双槽或多槽式布置

33。

7位于寒冷和严寒地区三五类环境条件的渡槽不宜采用

、~

薄壁结构形式

。

9.3.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简支梁式槽身单跨跨度宜采用

8m~

双悬臂梁式槽身分节长度宜采用预应力混凝

15m,15m~30m。

土结构大型渡槽槽身宜采用简支梁式其单跨跨度宜采用

,25m~

槽身距地面高度较大地基条件较好或基础施工困难的宜

50m。、

选用以上种槽身跨度的上限值

3。

9.3.5拱式渡槽圬工主拱圈的结构形式有板拱肋拱箱形拱等

、、,

应根据渡槽规模拱圈跨度建筑材料以及施工方法等因素合理选

人人文库专用、、

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主拱圈跨度宜采用其矢跨比宜选用以下

30m~40m。

值板拱肋拱箱形拱刚架拱桁架拱

:、1/6~1/3,、1/10~1/6,

1/8~1/4。

2主拱圈宽度宜与槽身结构宽度相同主拱圈宽度与跨度

。

之比不宜小于对大跨度小流量的拱式渡槽亦不宜小于

1/20,,

·58·

单拱跨度小于或等于时宜采用等截面主拱圈大于

1/30。40m,

时应采用从拱顶至拱脚逐渐加大截面高度的变截面主拱圈

40m。

3主拱圈的拱轴线应与渡槽正常运用期荷载产生的压力线

接近在拱圈截面上不宜出现拉应力和不均匀的压应力

,。

4主拱圈的拱顶宜略低于或接触槽身底面

。

5板拱主拱圈可采用实体式或空箱式横截面空箱式板拱

。

主拱圈的顶底板及两侧腹板厚度应根据结构计算和施工条件确

、

定箱腹挖空面积宜为箱体全截面的

,50%~70%。

6肋拱式拱圈可采用无铰两铰或三铰的分离式肋拱结构

、,

肋拱横截面可采用矩形工字形或箱形矩形截面肋拱的拱顶厚

、。

度宜为拱跨的截面高度与宽度之比宜为

1/60~1/40,1.5~2.5。

拱肋之间沿纵向每隔一定距离以及在拱肋上设有排架和设铰断

,

面处应设置与拱肋刚性连接的横系梁横系梁截面的最小边长

,。

不应小于其长度的拱肋上排架间距可采用或拱

1/15。3m~6m

肋宽度的倍

15。

7横墙腹拱式空腹拱渡槽的腹拱跨径宜为主拱圈跨径的

主拱圈跨径大时取较小值腹拱可采用等厚度圆弧

1/15~1/8,。

拱或半圆拱浆砌石腹拱厚度不宜小于混凝土腹拱厚度

。30cm,

不宜小于

15cm。

8实腹拱的拱上结构两端与槽台之间应设置竖向变形缝主

,

拱圈跨度较大时拱顶位置应加设竖向变形缝多跨实腹拱式渡槽

,,

的槽墩顶部的上部结构应设竖向变形缝空腹式渡槽与墩台相邻

。

的腹孔应采用三铰拱其他腹拱宜采用三铰拱或两铰拱铰所在

人人文库专用,。

断面的上部结构均应设置竖向变形缝

。

9无铰拱的主拱圈与墩台之间应采用刚性连接未经妥善处

,

理的软土地基上不宜采用无铰拱结构

。

10严寒地区拱式渡槽的主拱圈应采用较大的矢跨比和较小

的拱轴系数拱上建筑及构造措施应能适应较大的温度变形要求

,。

9.3.6梁式及拱式桁架渡槽应符合下列规定

:

·59·

1梁式桁架宜取高跨比为桁架节间距为

1/10~1/5、3m~6m。

2上承梁式桁架的高跨比宜为其竖杆位置应使

1/6~1/3,

各节间的槽身纵向弯矩值接近且间距不宜小于下承梁式桁

5m。

架的上弦拱轴线宜采用二次抛物线或采用折线拱或平行弦桁

架其高跨比宜为

),1/10~1/5。

3桁架拱拱形弦杆的轴线宜采用二次抛物线或悬链线

。

桁架节间距宜为跨度的桁架拱片各杆截面宽度

1/15~1/10,

宜为上承拱式桁架的下弦杆截面高度宜为跨

20cm~50cm。

度的下弦杆与上弦杆的刚度比宜大于腹杆与

1/85~1/70,6,

上弦杆的刚度比宜小于复拱式拱桁架上下弦杆的刚度比

1。、

宜采用竖杆截面宽度宜小于或等于下弦杆的截面高度

3~4,。

中承式及下承式桁架拱的杆件尺寸也可按本条规定确定

。

4各榀桁架片之间应采用横向联系杆刚性连接成整体结构

。

9.3.7排架槽墩或墩台等下部支承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排架高度小于时宜采用单排架时宜采

20m,20m~35m

用双排架字形排架宜在顺槽向或横槽向一个方向上布置受

。A。

水流冲击的排架下部应采用重力式实体墩混合式墩架或全部重

()

力墩作用于排架的竖向荷载应通过排架立柱组合中心排架柱

。,

底部与基础或重力墩之间宜采用固接方式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

,

铰接方式连接

。

2重力式槽墩的墩高为时宜采用浆砌石或混凝

8m~15m

土实体墩墩高为时宜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空心

,15m~40m

重力墩钢筋混凝土空心重力墩的墩壁厚度不应小于混凝

。人人文库专用30cm,

土空心重力墩的墩壁厚度不应小于空心墩墩帽下应设置

50cm。

实体过渡段空心墩内应视应力分布情况沿高度方向每隔

,2.5m~

设置水平状钢筋混凝土横隔板或横梁或设置直立的纵向

4.0m,

隔板

。

3多跨连拱式渡槽每隔跨跨应设置一个加强墩两

3~5。

侧拱跨对称的拱式渡槽混凝土中墩墩顶厚度宜为拱跨的

1/25~

·60·

浆砌石中墩墩顶厚度宜为拱跨的且不应小于

1/15,1/20~1/10,

当槽墩两侧拱跨不对称时应根据地基和墩体受力条件调

80cm。,

整槽墩两侧拱脚及墩顶高程和拱矢跨比

()。

多跨简支式渡槽每隔跨跨应设置一个加强墩重力式

7~10(

或双排架

)。

4槽台应根据地质和槽台高度等条件分别选用轻型重力

、

式形箱形或桩板组合等结构形式其布置应满足稳定地基

、U、,、

承载力及沉降要求轻型槽台和重力式槽台高度不宜大于台

。5m,

身背面应设置集水反滤系统和减压排水孔台背填土应提出设计

。

密实度要求其表面应采取排水和防冲蚀措施

,。

9.3.8简支梁式槽身的支座形式宜取高程较低端为固定支座另

,

一端为活动支座对于多跨简支梁式槽身各跨的固定支座与活动

。,

支座应相间排列同座渡槽墩架顶部同一侧的支座形式应相同

。()。

中小型渡槽的固定支座宜用平面钢板支座或板式橡胶支座活动

、,

支座宜用切线钢板支座或滑动板式橡胶支座大型渡槽固定支座

。

宜用盆式橡胶支座活动支座宜用单向或多向盆式橡胶活动支座

,。

9.4水力设计

9.4.1水力设计内容应包括选择槽身纵向底坡确定槽身过水断

、

面尺寸通过水面衔接计算确定渡槽底部纵向各部高程具体应符

、,

合下列规定

:

1槽身底坡应为缓坡排洪渡槽除外槽内设计流速宜为

(),

1.0m/s~2人人文库专用.5m/s。

2槽身过水断面通过设计流量时矩形断面的超高不应小于

槽内水深的加形断面超高不应小于槽身直径的

1/120.05m,U

通过加大流量时槽中水面与无拉杆槽身顶部或有拉杆槽身

1/10。

的拉杆底部高差不应小于平面中轴线为曲线的槽内水深

0.10m,

应取弯道处槽内横向最大水深值

。

3水面衔接计算应先计算通过设计流量时渡槽的总水面降

·61·

落值该值略小于或等于渠道规划分配给渡槽的允许值时据此初

,,

定槽身首端末端及渡槽出口端渠道的底部高程通过加大流量

、。

时由渡槽出口端渠底高程向上推求的进槽水深壅高值不宜超过槽

前上游渠道水深的槽内水面不应出现较大的降落或壅

1%~3%,

高现象否则应重新计算

,。

4寒冷和严寒地区的渡槽槽身出口端底部高程宜高于该处

的渠底高程或在槽身末端底部设置泄空排水阀

,。

5水力设计计算公式应按本标准附录计算

K。

6渡槽墩台冲刷应包括河床自然演变冲刷槽下断面的一般

、

冲刷和局部冲刷其计算方法及计算公式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

,《

工程水文勘测设计kok电子竞技执行

》JTGC30。

9.4.2级级渡槽的过水能力各部位水头损失水面衔接状

1~2、、

态以及采用的消除槽内涌浪漩涡壅水落水等各种措施宜经水

、、、,

工模型试验验证

。

9.4.3扩建改建渡槽的槽身材料或槽下河渠道的砌护材料发

、()

生改变时应相应调整糙率值进行核算

,。

9.5结构设计

9.5.1渡槽结构应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耐久性抗裂或限裂

、、、、

要求严寒地区渡槽的抗冻性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工建筑

,《

物抗冰冻设计kok电子竞技的规定

》GB/T50662。

9.5.2上部输水结构下部支承结构和基础等结构各成独立单元

、

的渡槽应根据力的传递关系和各部分的具体结构形式分别进行

,人人文库专用,

结构分析组合拱式渡槽及其他上部槽身与下部支承结构联合受

。

力的渡槽则应按整体结构进行结构分析

,。

9.5.3作用在渡槽上的荷载应符合本标准第条的规定荷

8.3.4,

载计算应按本标准附录计算

J。

9.5.4混凝土收缩在超静定拱渡槽引起的附加内力应按温度降

,

低作用考虑温度降低值应按表确定对级级渡槽

,9.5.4。1、2,

·62·

其混凝土收缩对拱圈内力的影响宜经试验或专门研究确定混凝

。

土徐变引起的应力松弛应按对计算拱圈内力乘以影响系数的方

,

式确定计算温度内力时影响系数应采用计算收缩内力时

。0.70,

影响系数应采用

0.45。

表9.5.4计算混凝土收缩附加应力按温度降低的取值

相当于温度降低值

拱结构形式

(℃)

一般地区

整体现浇混凝土拱20

干燥地区

30

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拱

15~20

分段浇筑的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拱

10~15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拱

5~15

注对于砌石拱圈计算混凝土收缩附加应力时按温度降低作用考虑的取值应参

:,

考表中数值选用

。

9.5.5设计时应将可能同时作用于渡槽的各种荷载进行组合

。

渡槽结构设计的荷载组合应按表选用

9.5.5。

表9.5.5渡槽设计荷载组合

荷载

漂混凝土

荷载静动浮人温地

风土的冰预

计算情况自水水水物群度收缩和震其

组合压压冻压应

重重压压撞荷荷荷他

力力胀力徐变力

力力击载载载

力影响力

设计水深

基本、

半槽水深√√√√—√√√√√√√√——

组合

空槽

人人文库专用√—√√—√√√√√√√√——

加大水深

、

满槽水深√√√√—√√√√√√√√——

偶然

施工情况

组合√—√√—√√√—√——√—√

漂浮物撞击

√—√√√√√———√√√——

地震情况

√√√√—√√√√—√√√√—

注温度荷载应分别考虑温升和温降两种情况

:。

·63·

重要特殊渡槽尚应考虑其他可能的不利荷载组合

、。

9.5.6梁式渡槽槽身结构计算内容应包括纵向和横向断面的内

:

力正截面和斜截面强度正截面抗裂或限裂及挠度验算应根

、、()。

据具体结构形式选用相应的计算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梁式槽身包括形跨宽比大于或等于时可按梁理

(U)4,

论计算跨宽比小于时应按空间问题采用弹性力学方法计算

;4,,4

级级渡槽槽身也可近似按梁理论计算对于实腹式横墙腹拱

、5。、

式及上承式桁架拱等拱上槽身应按连续弹性支承梁进行计算

,。

2槽身跨高比小于或等于时应按深受弯构件设计简

5.0,。

支深受弯构件的内力可按一般简支梁计算连续深受弯构件的内

。

力当跨高比小于时应按弹性理论的方法计算当跨高比大于

,2.5,

或等于时应按一般连续梁计算深受弯构件的强度计算和抗

2.5。

裂验算方法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kok电子竞技

《》SL191

的规定执行

。

3渡槽纵向结构计算时槽身支座摩擦系数大于则应

,0.1,

考虑温降条件下支座摩阻力对槽身内力产生的不利影响

。

4预应力混凝土槽身应力分析宜采用梁理论和弹性理论相

结合的方法相互补充并进行验证

,。

5渡槽槽身的最大挠度应按满槽水工况进行计算简支梁

。

式槽身计算跨度L小于或等于时跨中最大挠度应小于

10m,

L计算跨度L大于时跨中最大挠度应小于L对

/400,10m,/500。

于双悬臂或单悬臂梁式渡槽的槽身跨中挠度的限值同简支梁跨

,

中挠度的限值悬臂端挠度限值为当悬臂段计算长度L小于或

人人文库专用,:′

等于时为L当计算长度L大于时为L预

10m′/200;′10m′/250。

应力混凝土槽身最大挠度计算值不应含施加预应力所产生的反拱

。

6级级渡槽槽身应按抗裂设计级级渡槽槽身宜

1~3,4、5

按限裂设计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

,《

结构设计kok电子竞技的相关规定

》SL191。

·64·

9.5.7形槽身端肋的结构计算当槽身按梁理论计算时端肋

U,,

可近似按一次超静定计算梁高取中部最小截面的高度当槽身

,。

按弹性理论计算时端肋应与槽身作为整体结构进行计算

,。

9.5.8级级以及跨度大宽跨比大于的拱式渡槽应采

1、2、1/20,

用有限元法进行拱圈结构分析计算跨度较小的级级拱式

。3~5

渡槽应采用结构力学的方法应分别计算纵向竖直荷载和横向风

,

压作用下的拱圈结构内力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超静定拱应计算因温度变化在拱圈内引起的附加应力

。

跨度小于矢跨比大于或等于由砖石或混凝土预制块砌

25m、1/5,

筑的拱圈不宜计入温度变化对拱圈内力的影响

,。

2土质地基上的超静定拱应计算因墩台不均匀沉降水平

,、

位移和转动引起的拱圈附加应力其内力计算成果宜折减

,50%。

3无铰拱主拱圈应对拱顶拱跨和拱脚三个截面进行强

、1/4

度与稳定验算小跨径拱圈只需计算拱顶和拱脚两个截面大跨

。,

径拱圈应加算和拱跨两个截面上部支承结构为拱上排

1/83/8,

架的主拱圈应对拱顶拱脚拱顶和拱脚附近排架等所在截面以及

、、

两排架中间的截面进行强度与稳定验算裸拱和裸拱肋在施工安

,

装阶段的验算截面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4砖石混凝土主拱圈及其他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偏心距e

、0

不应超过下列规定

:

1中小跨径拱圈e小于或等于yy为截面或换算截

)、00.6(

面重心至偏心方向截面边缘的距离其他结构e

,mm),0

小于或等于y

人人文库专用0.5;

2当混凝土拱圈截面受拉一边设有不小于截面面积

的纵向钢筋时或是荷载组合中考虑了基础变位

0.05%,

影响力时e可在规定值增加y

,01)0.1;

3截面配筋率符合最小配筋率规定按钢筋混凝土截面计

),

算偏心距不受限制

,。

5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的钢筋混凝土主拱圈应按现行行业

,

·65·

标准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kok电子竞技kok电子竞技的规定在其正截面

《》SL191,

受压承载力计算中考虑结构侧移和主拱圈挠曲引起的二阶效应附

加内力

。

6钢筋混凝土主拱圈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kok电子竞技的规定

《》SL191。

7采用无支架或吊装施工的主拱圈应按裸拱进行纵向稳定

,

验算采用无支架或早期脱架施工的大中跨径主拱圈拱上结构

;、,

未与拱圈共同作用时应按主拱圈承受全部拱上荷载进行验算拱

,;

上排架无纵向联系且槽身简支于排架顶部时应按主拱圈承受拱

,

跨结构全部荷载进行验算

。

8长细比不大且矢跨比小于的主拱圈不宜进行纵向稳

1/3,

定验算长细比lh大于矩形截面或lγ大于非矩

。a/a30()a/w104(

形截面的砖石及混凝土主拱圈l为直杆的计算长度h为矩形

)(a,a

截面偏心受压构件在弯曲平面内的高度为在弯曲平面内构件

,γw

截面的回转半径长细比lb大于或li大于的钢筋混

)、a/050a/0174

凝土主拱圈b为矩形截面短边尺寸i为截面最小回转半径拱

(0,0),

圈的纵向稳定可按下列公式验算

:

N1N

mKL()

≤v9.5.8-1

Hm

N

m=φ(9.5.8-2)

cosm

φm1

cos=2(9.5.8-3)

■f■

人人文库专用1+■L■

H

NL

L=φ(9.5.8-4)

cosm

EI

HkX

L=LL2(9.5.8-5)

式中N计算荷载作用下的平均轴向压力

:m———(kN);

K纵向稳定安全系数可采用

v———,4~5;

·66·

N拱圈丧失纵向稳定时的临界平均轴向压力

L———(kN);

H计算荷载作用下拱脚水平推力

m———(kN);

φ半拱的弦与水平线的夹角

m———(°);

f拱的计算矢高

———(m);

L拱的计算跨度

———(m);

H临界水平推力

L———(kN);

E拱圈材料的弹性模量2

———(kN/m);

I主拱圈截面对水平主轴的惯性矩4对于变截面

X———(m),

拱圈可近似采用拱跨处截面惯性矩

,1/4;

k临界推力系数等截面悬链线拱在均布荷载作用下

L———,

的kL值可按表确定

9.5.8。

表9.5.8等截面悬链线拱临界推力系数kL值

矢跨比

支承条件

0.10.20.30.40.5

无铰拱

74.263.551.033.725.0

双铰拱

36.028.519.012.98.5

9当主拱圈宽跨比小于或采用无支架施工时应验算

1/20,

拱圈的横向稳定性可按本标准附录的公式验算

,K。

9.5.9排架槽墩槽台等下部支承结构的强度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排架应按下端为固接或铰接分别验算横槽向和顺槽向的

强度横槽向内力宜按平面刚架计算立柱应按迎风面及背风面

。,

配筋计算中的大者对称配置受力钢筋顺槽向单排架宜按顶端为

人人文库专用。

铰或自由端的立柱进行强度验算并考虑纵向弯曲的影响采用

,。

预制吊装时尚应验算仅承受单侧槽身荷载时的强度顺槽向双排

。

架可简化为平面刚架计算字形排架宜简化为两个横槽向单排

,A

架字形架在顺槽向或单字形排架字形架在横槽向计

(A)A(A)

算采用预制吊装的排架应计算起吊时的强度排架重力应按动

。,,

力荷载计算

。

·67·

2梁式渡槽及拱式渡槽两侧拱跨结构对称相等的重力式槽

墩应验算墩身与墩帽结合面:撕樗皇逼∥锘虼蛔不

,、()

点的墩身上下断面墩身水平断面突变处墩身与基础结合面的正

、、

应力和剪应力两侧拱跨不等的不对称墩应验算小跨拱脚下缘

。,、

大跨拱脚上缘与下缘墩身与基础结合面以及墩面变坡截面的正

、

应力和剪应力桁架式加强墩除应验算墩帽与墩身结合面的应力

。

外尚应根据结构内力计算成果对墩柱的不利截面进行应力验

,

。

3槽墩应验算施工过程中两侧荷载不对称作用时的纵向强

度拱式渡槽的不对称墩应验算运用期主拱圈承受最大竖向荷

。,

载并计入温升作用的情况对加强墩应考虑一侧拱跨垮塌时另一

。

侧为空槽加温升的工况

。

4槽台应根据其结构形式运用工况和地基条件等验算整体

、

抗滑抗倾覆稳定性和地基承载力并计算台身各水平断面的正应

、,

力和剪应力形槽台两侧墙长度不小于同一水平截面前墙全

。U

长的时宜按整体形截面验算其应力轻型槽台不应产生

40%,U。

沿基底面的滑动但允许绕基底面垂直渡槽水流方向的重心轴产

,

生向岸坡方向的较小转动

。

5支承结构顶部的支座部位应进行局部承压应力验算并应

,

采取相应措施

。

9.5.10支座结构应满足强度要求并应适应槽身因温度变化混

,、

凝土收缩徐变及荷载作用而引起的位移线位移和角位移支

、()。

座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宜按桥梁工程的支座设计大型渡槽及高

人人文库专用、,

地震烈度区渡槽的支座应进行专门研究

。

9.6地基与基础

9.6.1渡槽基础应根据槽址处的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建筑材料

、、

和施工方法等条件结合渡槽结构形式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

,,,

选用浅基础桩基础或沉井基础

、。

·68·

9.6.2渡槽基础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及耐久性要求寒冷和严寒

、。

地区渡槽的基础设计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工建筑物抗冰冻

设计kok电子竞技的规定

》GB/T50662。

9.6.3渡槽的地基允许承载力应根据地质勘察成果采用野外荷

载试验理论计算和类比法综合分析确定地质情况和结构复杂

、。

的大中型渡槽的地基允许承载力宜经原位测试确定岩石地基

、。

上的小型渡槽也可按附近桥涵建筑物的地质资料分析确定

。

9.6.4渡槽涉水墩台的基底最小埋置深度应根据修建墩台后引

,

起的槽下一般冲刷局部冲刷河床自然演变冲刷以及墩台基底在

、、

冲刷线以下的安全埋置深度计算确定

。

9.6.5浅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浅基础包括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应用于地形较平坦地

。、

基承载力易满足要求地下水位埋深大冻土深度浅冲刷深度小

、、、

的情况应合理选用具体的基础结构形式底面尺寸埋置深度

,、、。

2实体墩和空心墩宜采用刚性基础基础顶面每边应大于

。

槽墩底部外缘基础底面面积应根据地基允许承载力计算确

25cm,

定台阶式刚性基础深度应由材料的刚性角决定满足材料刚性角

;,

要求的刚性基础可不作弯曲和剪切验算刚性基础台阶的刚性角

。

可按下式计算

:

C

θiθ

H[]()

=arctani≤9.6.5

式中θ刚性角

:———(°);

Ci基础第i阶的悬臂长度

———人人文库专用(m);

Hi基础第i阶的高度

———(m);

θ刚性角允许值对于砌片石块石粗料石基础当

[]———(°)。、、,

用及以上水泥砂浆砌筑时θ对

M7.5M7.5,[]=35°;

于混凝土基础θ

,[]=40°。

3排架结构宜采用整体板式基础或采用在基础板上布置纵

,

横向加强梁的整体筏板式基础基础底面面积应根据地基允许承

。

·69·

载力计算确定基础板的厚度应满足抗冲切的强度要求

,。

9.6.6渡槽浅基础应按横槽向和顺槽向分别验算基底应力顺

。

槽向尚应验算相邻跨施工荷载不平衡的情况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建于非岩石地基上的浅基础底面不容许出现拉应力验

。

算基底压应力时可假定应力沿基底呈直线分布按偏心受压公式

,

计算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应力应小于地基的容许承载力

,。

2建于基岩上的浅基础底面应力仍按偏心受压公式计算

。

当基底应力的合力偏心距e超出核心半径ρ时ρWA其中W

0(=/f,

为相应于应力较小基底边缘的截面抵抗矩A为基础底面积应

,f),

按受压区范围计算基底最大压应力

。

3浅基础基底面下有软土层时软土层顶面所受的压应力不

,

应超过该软土层顶面土的允许承载力

。

9.6.7非岩石地基上外部为超静定结构的渡槽基础湿陷性黄土

,

或软土上的基础槽下净空要求较严格的渡槽基础以及相邻墩台

,,

基础的基底应力或地基土质不同时应计算地基沉降量

,。

渡槽基础的地基最终沉降量宜按通过设计流量时的基本荷载

组合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压缩层计算深度宜按计算层面处

,

土的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之比为软土地基取小值

0.10~0.20(,

坚实地基取大值的条件确定运行期的地基沉降量应不大于渡

)。

槽墩台基础的允许沉降量相邻墩台运行期的地基沉降差不应大

,

于渡槽墩台基础的允许沉降差运行期墩台基础地基的允许沉降

。

量可按式计算允许沉降差可按式计算

(9.6.7-1),(9.6.7-2):

hl

人人文库专用1=20(9.6.7-1)

hl

Δ1=10(9.6.7-2)

式中h运行期的基础允许沉降量

:1———(mm);

l相邻墩台间最小跨径长度小于时仍以

———(m),25m25m

h运行期的基础允许沉降差

Δ1———(mm)。

9.6.8浅基础应与墩台一起进行抗滑稳定和抗倾覆稳定验算

。

·70·

抗滑稳定和抗倾覆稳定的安全系数计算值不应小于表规

9.6.8-1

定的允许值

。

表9.6.8-1抗倾覆和抗滑动稳定安全系数允许值

稳定安全渡槽级别

荷载组合

系数类别

1,2,34,5

K

基本组合空槽有风[0]1.51.4

、

K

[c]1.31.2

施工有风KK

、[0]、[c]1.21.1

偶然组合空槽有

、KK

漂浮物撞击[0]、[c]1.31.2

抗滑稳定和抗倾覆稳定的安全系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

1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宜按下式计算

:

fN

Ke∑

c=P(9.6.8-1)

式中K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c———;

f基底面与地基土之间的摩擦系数当缺少实测资料

e———,

时可按表采用

9.6.8-2;

N作用于基底面所有铅直力的总和

∑———(kN);

P作用于基底面所有水平力的总和

∑———(kN)。

表9.6.8-2摩擦系数fe值

岩土的分类名称f

e

软塑

0.25

黏性土硬塑

人人文库专用0.3

半坚硬

0.3~0.4

亚黏土轻亚黏土

、0.3~0.4

砂类土

0.4

碎卵石类土

、0.5

软质岩石

0.3~0.5

硬质岩石

0.6~0.7

·71·

2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宜按下式计算

:

M

K∑V

0=M(9.6.8-2)

∑P

式中K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

:0———;

M所有垂直力对基底面形心轴的力矩总和

∑V———(kN·m);

M所有水平力对基底面形心轴的力矩总和

∑P———(kN·m)。

9.6.9当采用浅基础不能满足渡槽基底地基承载力要求或沉降

量过大且地基土适宜钻孔时宜优先采用钻挖孔灌注桩简称为

,()(

灌注桩基础灌注桩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施工条件等因

)。、

素合理选用摩擦桩或端承桩同一墩台基础下应采用同一种形

,。

式桩径或深度相同或接近的灌注桩灌注桩基础设计应符合

、()。

下列规定

:

1级级渡槽或在淤泥流沙土层中的灌注桩基础应进

1、2、,

行试桩并经荷载试验验证设计用于湿陷性黄土或膨胀土中的

。

桩应采取抗湿陷或抗膨胀等不利影响的措施

,。

2灌注桩基宜采用低桩承台应设置盖梁并应根据需要设

,,

置横系梁

。

3灌注桩直径不宜小于桩群可采用对称形梅花形

80cm。、

或环形布置采用摩擦桩时中心距不应小于桩径的倍桩入

。2.5,

土深度自一般冲刷线以下不应小于采用端承桩时中心距不

4m。

应小于桩径的倍对于直径或边长小于或等于的

2.0。()100cm

桩基础其边桩外侧与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倍桩径或边

,0.5(

长且不应小于直径或边长大于时其边桩外侧

)人人文库专用25cm;()100cm,

与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倍桩径或边长且不应小于

0.3()

50cm。

4灌注桩承台顶面应低于冻结线或最低冰层面以下

0.25m,

承台厚度不宜小于避免流冰流筏或其他漂浮物的直接撞

1.5m,、

。

5需要设置横系梁时横系梁的高度宜采用灌

,80%~100%

·72·

注桩柱直径宽度宜采用灌注桩柱直径

(),60%~100%()。

6灌注桩顶主筋伸入承台时灌注桩身应嵌入承台

,15cm~

灌注桩顶主筋伸入盖梁时桩身可不嵌入盖梁桩顶直接

20cm,,。

埋入承台连接时桩径或边长小于的埋入长度不应小于

()60cm2

倍桩径或边长桩径或边长为时埋入长度不应

(),()60cm~120cm

小于桩径或边长大于时埋入长度不应小于桩

120cm,()120cm,

径或边长

()。

7承台以上的竖向荷载宜由灌注桩基全部承受所有水平荷

,

载宜由桩基平均分担灌注桩基应验算由水平力所产生的挠曲

。、

向前移动及剪切边桩桩顶位于实体墩空心墩或桩式墩底面以

。、

外的承台应验算外伸部分承台襟边的抗剪强度

。

8灌注桩承台盖梁及横系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

水下浇筑时不应低于

C20,C25。

9灌注桩身宜按内力分段配筋无须配置受力钢筋的仍应在

,

桩顶范围内设置构造钢筋每根灌注桩内的受力钢筋

3m~5m。

直径不宜小于且不宜少于根主筋间距不应小于

14mm8,80mm,

保护层不应小于箍筋宜采用螺旋状布置直径不应小于

5cm。,

间距宜采用每隔应设置直

8mm,200mm~400mm;2.0m~2.5m

径为的加劲箍筋承台在桩身顶端平面内应设直

14mm~18mm。

径为的钢筋网钢筋网每2的钢筋含量宜为

14mm~18mm,1m

22桩顶作用于承台的压应力大于混凝土允许应力

12cm~15cm。

时应增设层层钢筋网横系梁的主钢筋应伸入桩内并与

,1~2。

桩内主筋连接横系梁的主钢筋面积不宜小于该梁截面面积的

人人文库专用,

0.1%。

9.6.10当采用浅基础地基承载能力或基础沉降量不能满足要

求且不宜采用灌注桩基础时应采用沉井基础沉井基础设计应

,,。

符合下列规定

:

1地基中有较大漂石孤石树根等难以破碎挖除的障碍物

、、

或沉井底部基岩层面倾斜严重时不宜采用沉井基础

。

·73·

2沉井结构宜简单对称其尺寸应根据墩台底面尺寸地基

,、

承载力及施工条件确定沉井平面宜采用圆形或圆端形沉井外

。,

壁按其分节高度宜为台阶形垂直面或坡度为的斜面

1/50~1/20,

内壁宜做成垂直面井壁分节高度及厚度应根据沉井总高度和结

。

构强度下沉所需重力以及施工条件确定混凝土沉井井壁分节高

、,

度不宜大于厚度宜为钢筋混凝土沉井井壁不

5m、80cm~150cm,

受此限制

。

3沉井井内宜采用砾石片石混凝土混凝土作为充填料无

、、,

冰冻地区的沉井尚可采用粗砂砾石或水填充外力作用较小的沉

、,

井宜不充填沉井封底混凝土厚度应由计算确定封底混凝土顶

。,

面高于沉井底部刃角斜面的高度不应小于沉井顶部应设

50cm。

置足够承担墩台下传荷载的钢筋混凝土盖板

。

4沉井井身盖板和封底混凝土强度不宜小于井内充

、C20,

填料混凝土强度不宜小于钢筋混凝土沉井的最小含筋率不

C15。

应小于

0.1%。

5非岩质地基中的沉井可采取沿井壁外侧喷射高压水气

,、

等辅助下沉减小摩阻力和井壁厚度的设计措施

,。

人人文库专用

·74·

10倒虹吸

10.1一般规定

10.1.1倒虹吸管应根据水头和跨度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布

,

置形式高水头大跨度的倒虹吸管宜选取沿稳定且坡度合适的

。、

原状土两岸坡铺设坡面管道设桥架管或河底埋管通过河沟渠道

、、

的布置形式低水头倒虹吸管水平底管的两端可用矩形直井或缓

。

坡池代替坡面管道对交叉处河水位与渠水位接近的情况还可将

。

河渠两个开口槽布置为平面中轴线近于正交槽底槽顶相互嵌套

、,

的涵洞式倒虹吸管

。

10.1.2倒虹吸管在进出口段和管道段纵断面布置中应统一安

、,

排镇墩和细部结构的位置在横断面布置中应同时选择管身管

。、

座床的形式及隔热保温措施

()。

10.1.3倒虹吸管管道应密封抗裂抗渗耐磨防腐满足强度

、、、、,、

稳定和耐久性要求对钢筋混凝土管道应采取全面严格的降低温

。

差减少混凝土干缩和提高含筋率配置细而密的钢筋网等措施并

、、

提出施工限制要求

。

10.2总体布置

10.2.1倒虹吸管的总体布置方案管道横断面形式尺寸和材

人人文库专用、、

质应在总水头损失小于或等于渠道系统给定值条件下经技术经

,,

济比较后确定

。

10.2.2管线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

:

1倒虹吸管轴线在平面上的投影宜为直线并与河流渠沟

、、

道路中心线正交倒虹吸管宜设在河道较窄河床及两岸岸坡稳

。、

定且坡度较缓处

。

·75·

2倒虹吸管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和跨越河流渠沟道路等

、、、

具体情况选用露天式地埋式或桥式布置地埋式倒虹吸管管顶

,、。

应埋入地面以下有耕作要求的应埋入耕作层以下

0.5m~0.8m,,

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应埋入最大冻土深度以下穿越渠沟道路时

;、

埋入沟底或路下不宜小于穿越河流时应埋入设计洪水冲刷

1.0m,

线以下不小于必要时采用防护措施桥式倒虹吸管的桥下

0.5m,。

净空应满足河渠道行洪和原有的通航要求桥面宽度等应满足

(),

交通和施工要求

。

3在倒虹吸管纵断面沟道横断面上当地形较缓时管线宜

(),

随地面敷设管线布置宜避免局部凸起不可避免时应在上凸顶点

,,

的管道顶部安装进排气阀

。

4低水头倒虹吸管进出口采用斜坡池式或竖井式布置时

、,

斜坡池底或竖井底部应略低于倒虹水平管的管底形成消力水垫

,

或清淤空间

。

10.2.3管道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倒虹吸管的管道横断面宜优先采用受力条件和水力条件

较好的圆形断面大流量低水头或有特殊要求的也可采用矩形

。、

或其他合适的断面

。

2倒虹吸管应根据流量水头建筑材料工程造价及施工等

、、、

条件分别选用钢筋混凝土管预应力混凝土管预应力钢筒混凝

,、、

土管玻璃钢夹砂管钢管球墨铸铁管或其他管材高差较大或

、、、。

管道较长的倒虹吸管可分段采用不同管材

。

3倒虹吸管应依据设计流量输水保证率水头损失输沙

人人文库专用、、、

率检修方便等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用单根管道双管或多

、,、

管的布置方案

。

10.2.4进出口段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倒虹吸管进出口段宜布置在稳定坚实的原状地基上

、、。

进口前出口后应设渐变段与渠道平顺连接进口渐变段长度宜取

、,

上游渠道设计水深的倍倍出口渐变段长度宜取下游渠道

3~5,

·76·

设计水深的倍倍

4~6。

2进口渐变段后宜设控制闸门也可设拦污栅确保双管或

,,

多管布置的倒虹吸管按设计要求可单管或部分管运行级

。1~3

级和失事后损失大的倒虹吸管在上游渠侧应设泄水闸或溢流堰等

安全设施

。

3渐变段和管道之间应根据需要设置连接段或压力前后

,()

池确保通过不同流量时管道进口均处于淹没状态并根据渠道来

,,

水含沙量和渠道系统的功能确定在该段设置沉沙池和冲沙闸的

,

必要性大管径和出口需要消力的尚应设压力后池沉沙池尺寸

。。

的估算方法可按本标准附录执行

L。

4压力前池或竖井式进水口在管道前宜设置通气孔斜坡式

,

进水口且水深较小时可不设通气孔

。

5出口宜设闸门

。

10.2.5镇墩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镇墩应设置在倒虹吸管轴线方向变化处管道材质变化

、

处地面式管段与架空式管段连接处分段式钢管每两个伸缩接头

、、

之间相邻两镇墩之间根据距离和结构需要宜加设中间镇墩

。。

2镇墩分为封闭式和开敞式两类开敞式镇墩宜用于固定

。

钢管等薄壁管封闭式镇墩可用于级级和一般倒虹吸管

。1~3,

封闭式镇墩与管道之间宜采用刚性管墩浇筑成整体或有足够

(、)

摩擦力的柔性管墩分离连接

(、)。

3镇墩应满足结构布置和稳定要求较长管道应在镇墩上结

,

合布设清淤检修进人孔及泄空冲沙闸阀等设施

人人文库专用。

4镇墩的轮廓尺寸应通过稳定强度和墩底应力计算确定

、。

底面形状应有利于抗滑稳定和基底应力的均匀分布宜为水平状

,、

锯齿状或倾斜的阶梯状

。

5镇墩宜设置在岩基上置于土基或强风化岩基上的镇墩

。,

尚应考虑其基础沉陷对管道安全及管身内力的影响

。

10.2.6管座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77·

1管座形式和构造直接影响管道纵横向内力值应综合考虑

,

地形地质条件管身横断面形式管材和受力条件通过技术经济

、、,

比较合理选用

。

2按管座对管身的支承方式分为连续式管座和间断式管座

。

连续式管座常用于管径壁厚较大随温度管长伸缩变化较小的倒

、、

虹吸管间断式管座应用于自身具有纵向承载能力管道长度对温

,、

度变化敏感的倒虹吸管

。

3混凝土或浆砌石连续式刚性弧形管座宜用于级级

1~3

倒虹吸管其管座包角宜采用管座厚度宜采用倍

,90°~135°,1.5~

倍的管壁厚度单侧管座肩宽宜采用倍倍管壁厚度

2.0,1.0~1.5

且应大于管座与管道的接触面上应涂抹足够厚度的沥

300mm。

青或直接铺设数层沥青油毡

。

4管径较小的倒虹吸管可直接或通过砂垫层铺设在坚固

()、

稳定的水平状或符合管外形的弧形素土或岩石地基上

()。

5间断式管座的具体形式和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电

站压力钢管设计kok电子竞技的规定

》SL281。

10.3水力设计

10.3.1水力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

1确定管道的根孔数和过水断面尺寸

();

2确定进出口段的布置形式尺寸和各部位高程

、、;

3计算水头损失:斯艿拦芰图扑闵舷掠嗡嫦

,、

。人人文库专用

10.3.2倒虹吸管初拟管内平均流速宜取具

1.5m/s~2.5m/s。

体管内流速应根据渠道规划允许的水头损失值和通过最小流量时

的管内最小流速确定管内最小流速应大于管内不淤允许流速值

,。

计算方法应按本标准附录执行

L。

10.3.3倒虹吸管与上下游渠道结合起讫断面之间的总水头损

、

失由进口渐变段水头损失倒虹吸管水头损失和出口扩散渐变段

、

·78·

水头损失三部分组成其计算方法及公式应按本标准附录执

,L

。

10.3.4倒虹吸管的过流能力计算公式应按本标准附录执

L

。

10.3.5倒虹吸管上下游水面总落差应按下式计算

、:

ZZZZ

Δ=Δ1+Δ2-Δ3(10.3.5)

式中Z进口渐变段始末断面间的水面落差

:Δ1———(m);

Z进口渐变段末端至管道出口断面之间的水面落差

Δ2———

(m);

Z管道出口断面至出口渐变段末端断面间的水面恢

Δ3———

复值各水面落差值的计算公式应按本标准

(m)。

附录执行

L.1。

10.3.6出口渐变段末端下游渠道起始断面的底面高程应按下

()

式计算

:

HHhhZ

d=u+u-d-Δ(10.3.6)

式中H下游渠道起始断面底部高程

:d———(m);

H上游渠道末端断面底部高程

u———(m);

h上游渠道设计水深

u———(m);

h下游渠道设计水深

d———(m);

Z上下游水面总落差值

Δ———、(m)。

10.3.7按设计流量初步确定横断面尺寸管道根孔数和渠道

、()

进出口底部高程后尚应验算下列两种工况的上下游水面衔接

、,、,

并应提出改善措施

人人文库专用:

1通过小流量时管道进出口应处于淹没状态

,、。

2通过加大流量时管道进出口渠道水面高程渠堤顶部高

,、、

程仍应满足安全运行要求当出口出现远驱水跃时应加设消力

。,

池消力池的计算方法应按本标准附录执行

,L。

10.3.8级级倒虹吸管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倒虹吸管宜采用

1、2

水工模型试验进行验证

。

·79·

10.4结构设计

10.4.1结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

1确定各部结构形式及其主要尺寸

2进行荷载计算及确定荷载组合

3稳定计算

4强度计算及抗裂验算

5细部结构设计

。

10.4.2根据各种荷载实际上同时出现的可能性管身和镇墩的

,

最不利荷载组合分别按表和表计算尚应考

10.4.2-110.4.2-2,

虑其他可能出现的不利荷载组合

。

表10.4.2-1管身计算的荷载组合

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偶然荷载

管设校

道荷载满计外地温核施

流土风雪地

自管内水面度内工备注

类组合离压荷荷震

重水水压荷荷水荷

型心力载载力

重压力载载压载

力力

基本正常

组合√√√—√—√——√———运用

偶然组合

√√——√————√√———

管(Ⅰ)

偶然组人人文库专用合

地震

√√√—√————√——√

(Ⅱ)

基本组合正常

—————

埋√√√√√√√√运用

(Ⅰ)

管基本组合

空管

√——√—√—√√√———

(Ⅱ)

·80·

续表10.4.2-1

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偶然荷载

管设校

道荷载满计外地温核施

流土风雪地

自管内水面度内工备注

类组合离压荷荷震

重水水压荷荷水荷

型心力载载力

重压力载载压载

力力

偶然组合

√√——√√—√√√√———

(Ⅰ)

埋偶然组合

施工

管√————√——√√—√—

(Ⅱ)

偶然组合

地震

√√√—√√——√√——√

(Ⅲ)

表10.4.2-2镇墩计算的荷载组合

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偶然荷载

管设不校

道荷载计外地均温核

流土雪地

自水内水面匀度内备注

类组合离压荷震

重重水压荷沉荷水

型心力载力

压力载降载压

力力力

基本正常

组合人人文库专用√√√—√———√√——运用

露偶然组合

天√√——√———√√√——

(Ⅰ)

偶然组合

地震

√√√—√———√√—√

(Ⅱ)

·81·

续表10.4.2-2

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偶然荷载

管设不校

道荷载计外地均温核

流土雪地

自水内水面匀度内备注

类组合离压荷震

重重水压荷沉荷水

型心力载力

压力载降载压

力力力

基本正常

组合√√√—√√√√√———运用

埋偶然组合

管√√——√√—√√—√——

(Ⅰ)

偶然组合

地震

√√√—√√—√√——√

(Ⅱ)

10.4.3管道较长水头较大分段采用不同材料的倒虹吸管其

、、,

管身结构设计应按管道所采用的不同材质管道分段进行

。

10.4.4钢筋混凝土圆管的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管壁厚度应根据建筑物级别管径大小荷载组合抗裂安

、、、

全和施工要求确定

:

1管壁厚度宜按下式初拟

):

KPr

δfii

=RKP(10.4.4-1)

f-fi

2当水头较低小于或等于时宜按下式初拟

)(15m),:

δD

人人文库专用≥(0.1~0.125)i(10.4.4-2)

式中δ管壁厚度

:———(mm);

P设计内水压力2

i———(N/mm);

r管道内半径

i———(mm);

R混凝土抗裂强度2

f———(N/mm);

K混凝土抗裂安全系数按表选用

f———,10.4.4;

D管道内径

i———(mm)。

·82·

表10.4.4钢筋混凝土圆管的抗裂安全系数

建筑物级别

项次受力特征

12、34、5

轴心受拉小偏心受拉构件

1、1.251.201.15

受弯偏心受压大偏心受拉构件

2、、1.151.101.05

注对抗裂有严格要求的构件抗裂安全系数应适当提高

:,。

3计入曲率对弯曲应力的影响时管壁宜加厚

),10mm~

20mm。

4初拟的管壁厚度不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抗裂抗渗以及

)、、、、

抗冻等要求时应重新拟定管壁厚度另行计算

,。

2级级和重要倒虹吸管的钢筋混凝土圆管管身内力应

1、2

按弹性理论空间问题求解级级钢筋混凝土圆管宜简化为管

,3~5

身纵横向两个平面问题分别计算

、。

3管身横向按封闭圆环型结构计算对管壁厚度δ与管壁

。

平均半径r比值δr小于或等于的薄壁管宜采用结构力学的

c/c1/8

弹性中心法计算内力对δr大于的厚壁管宜按弹性力学平

,/c1/8

面问题计算或采用将均匀内外水压力荷载所产生的内力应

,()(

力按弹性力学平面问题计算而其余荷载所引起的内力按结构力

),

学法计算之后再叠加的方法

。

4钢筋混凝土管管身的纵向内力对有连续式刚性管座的可

,

不进行计算但应按抗裂要求布置纵向构造钢筋对布置于间断

,。

式管座上的管身纵向内力应根据管道跨长L与管身内径D宽

人人文库专用,(

度的比值采用不同方法计算当LD大于或等于时为长壳但

):/3

可近似地按梁理论计算当小于或等于LD小于时按圆柱

,0.5/3

形中长壳的弯曲理论或半弯曲理论计算当LD小于时按短

,/0.5

壳的弯曲理论或半弯曲理论计算

。

5管壁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并根据当地自然条件

C25,

及运行条件提出抗渗抗冻等级和抗磨抗侵蚀等要求钢筋混凝

、、。

·83·

土管的强度计算应执行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kok电子竞技

《》

的规定

SL191。

6现浇钢筋混凝土管管身的分节长度应根据地基施工

、、

温度以及管座形式等条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结

,《

构设计kok电子竞技关于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规定综合分析后

》SL191,

确定

。

10.4.5钢筋混凝土矩形管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钢筋混凝土矩形管宜直接布设在稳定坚实的地基上其

、,

纵向内力宜按弹性地基梁计算级级倒虹吸管纵向管节长

。4~5

度不大且地基坚固的可按构造要求配置纵向钢筋

。

2管壁厚度可按式估算式中的管壁弯矩可根据

(10.4.5-1),

作用的主要荷载按式估算

(10.4.5-2):

kM

δ6f

rR()

=f10.4.5-1

■■

M■11■ql2

=■~■(11.4.5-2)

912

式中r混凝土塑化系数对矩形截面取r或r

:———,,=1.55=1.55

hh为矩形管截面总高度

(1.1-0.1),(m)。

3矩形倒虹吸管的横向内力对单孔或等跨多孔等截面的宜

,

按闭合刚架采用结构力学方法计算对不等跨或不等截面的除采

,

用结构力学力法或变位法计算外对级级和重要倒虹吸管

,1~2

必要时宜采用有限元法进行应力分析

。

4根据计算内力成果按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结构设

人人文库专用,《

计kok电子竞技进行配筋计算及抗裂验算

》SL191。

10.4.6预应力混凝土管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预应力混凝土管中当采用钢棒螺纹钢筋作为预应力钢

,、

筋时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当采用消除应力钢丝钢

,C30。、

绞线作为预应力钢筋时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40。

2预应力混凝土管宜采用圆形过水断面其结构应符合下

,

·84·

列规定

:

1在内水压力预应力与其他荷载组合作用下管道各部位

)、,

中的拉应力应小于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

2无内水压力作用空管时在预应力与其他荷载组合作

)(),

用下管道各部位中的压应力应小于混凝土的轴心抗拉

,

强度标准值

。

3预应力混凝土管初拟管壁厚度应按表执行

10.4.6。

表10.4.6预应力混凝土管的管径与管壁厚度参考值mm

()

管径

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

管壁厚

5560708090100115130

4预应力混凝土管应进行强度配筋计算和抗裂验算并应

、,

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kok电子竞技的规定

《》SL191。

10.4.7钢管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露天布置的钢管管壁初拟厚度宜按由内水压力产生的环

向拉应力进行估算

。

1计算公式应按式计算其中钢材允许应力值

)(10.4.7-1),

可按kok电子竞技值的采用

75%。

pD

δ

=σ(10.4.7-1)

2×0.75[]

式中δ钢管管壁初拟厚度

:———(mm);

D钢管内径

———(mm);

p内水压力

———(MPa);

人人文库专用钢材允许应力

σ

[]———(MPa)。

2初拟的管壁厚度应按式计算值再增加

),(10.4.7-1)1mm~

以上的锈蚀及磨损厚度

2mm。

3薄壁结构的钢管管壁厚度除应满足按式计算

)(10.4.7-1)

的强度要求外尚应大于抗外压稳定性要求的管壁最小

,

厚度管壁最小厚度按表选用

,10.4.7-1。

·85·

表10.4.7-1钢管管壁最小厚度

钢管内径

(mm)<16001600~32003300~48004900~64006500~8000

管壁最小

厚度68101214

(mm)

2按弹性工作状态计算所得的应力不应大于钢管允许应力

值其值应符合表的规定表中σ为钢材屈服强度σ为

,10.4.7-2,s,

钢管管壁厚度

。

表10.4.7-2钢管允许应力[σ]

应力区域膜应力区局部应力区

荷载组合基本偶然基本偶然

产生应力的内力轴力轴力轴力弯矩轴力轴力弯矩

明钢管σσσσσσ

允许0.55s0.7s0.67s0.85s0.8s1.0s

应力

地下埋管σσ

0.67s0.9s————

注按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钢δσ2

:《》GB/T700:Q235≤16mm,s=235N/mm;

δσ2

>16mm~40mm,s=225N/mm。

3钢管横断面管壁各计算点的应力计算公式及方法应按现

行行业标准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kok电子竞技执行并应符合下

《》SL281,

列第四强度理论条件

:

1按平面问题计算时

):

σσ2σστ2φσ

+θ-θχ+3χθ≤[](10.4.7-2)

2按空间结构计算时

):

2人人文库专用22222

σσσσσσσσστττφσ

θγθθγγθθ

χ++-χ--χ+3(χ+γ+χγ)≤[]

(10.4.7-3)

式中σσσ轴向环向径向正应力2以拉为正

:χ、θ、γ———、、(N/mm),;

τττ剪应力2

θθ

χ+γ+χγ———(N/mm);

φ焊缝系数单面对接焊φ双面对接焊

———,=0.9,

φ

=0.95;

·86·

σ相应计算工况的允许应力2

[]———(N/mm)。

4钢管抗外压稳定验算的公式及方法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水

电站压力钢管设计kok电子竞技的规定执行抗外压稳定计算安

》SL281,

全系数不应小于下列各值

:

1明置的钢管管壁和加劲环应为

)2.0。

2地下埋管光面管和锚筋加劲的钢管管壁应为用加

)、2.0;

劲环加劲的钢管管壁和加劲环应为

1.8。

10.4.8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应按其设计条件选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钢筒混凝

土管规定的管材

》GB/T19685;

2埋设于土壤中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应对管身外壁进行

,

防腐处理

3管节接口处应铺设厚度为管壁厚倍倍的砂垫

1.0~1.5

层作为过渡层

4购置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应尽快安装并应按要求定期

,

洒水养护避免干裂或预应力损失过大而报废

,。

10.4.9玻璃钢夹砂管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按其特殊的设计条件应选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玻璃纤维

增强塑料夹砂管规定的管材

》GB/T21238。

2玻璃钢夹砂管刚度小对管道基础要求严格铺设厚度不

,,

应小于的砂垫层

150mm。

3玻璃钢夹砂管的覆盖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回填的覆盖土中不应混含有机材料冻土以及大于

)、

人人文库专用的砖石块等硬物避免损伤管道外壁

50mm,。

2管道两侧的回填土应分层同时回填均匀上升并夯实达

)、,

到设计密实度

。

3中型汽车车行道下埋设的玻璃钢夹砂管管顶覆盖土厚度

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

10.4.9。

·87·

表10.4.9玻璃钢夹砂管覆盖土厚度极值

玻璃钢管刚度级别

SN5000SN2500

覆盖土最大厚度

(m)3.01.2

覆盖土最小厚度

(m)0.80.8

10.4.10镇墩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镇墩应设在稳定的地基上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泵站设

,《

计kok电子竞技的规定对镇墩进行抗滑抗倾覆稳定及地基强

》GB50265、

度等验算稳定安全系数允许值应符合表的规定

。10.4.10。

表10.4.10稳定安全系数值

荷载组合基本组合偶然组合

抗滑稳定

1.301.10

抗倾覆稳定

1.501.20

2镇墩基础底面上不应产生拉应力土基上的基底最大压应

,

力应小于地基允许承载力且基底最大压应力与最小压应力之比

,

不宜大于

2.0。

3验算镇墩结构强度

。

4倒虹吸管的镇墩宜采用混凝土结构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

寒冷地区镇墩的底部应深埋至冻土线以下并应规定混凝

C20。,

土材料的抗冻等级

。

5倒虹吸管的镇墩内宜配置抗温度变化等的构造钢筋内置

,

上凸状弯管的封闭式镇墩尚应配置锚固钢筋以加强整体性

。

10.4.11桥式倒虹吸管结构设计包括下列内容

:

跨人人文库专用河沟的桥式倒虹吸管部分其布置和结构设计应符合本

1

,

标准渡槽的有关规定进行支承结构的基础应置于可靠的持力层

,

中并应满足最小埋置深度的要求

。

2桥式倒虹吸管管身的管材应根据设计要求和自身支承结

构类型选用

。

10.4.12进出口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应在进出口水力设计方案

、,、

·88·

确定后进行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

1整体稳定计算抗滑抗倾覆

(、);

2地基应力计算

3整体和各部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计算

、、;

4细部结构设计

5地基处理设计

。

10.5细部结构设计

10.5.1倒虹吸管管道外部应采取防护措施钢筋混凝土管道

。

应采取覆土填埋包裹保温层和加强施工保护等措施玻璃钢夹

、,

砂管应采取防止紫外线辐射的抗老化措施钢管应加强表面抗

,

氧化和防腐蚀措施露天钢管且应借助间断式管座脱离地面布

,

。

10.5.2现浇钢筋混凝土管分节形成的伸缩沉陷缝内应设置止

水中高水头的伸缩沉陷缝内应同时设置两种不同形式且便于更

,、

换的止水

。

10.5.3钢管的分节长度和节间止水形式应视温度变幅地基性

、

质和敷设方式等条件合理确定钢管应在两镇墩之间的较高侧设

。

置特制的伸缩沉陷柔性接头

。

10.5.4工厂化生产的管道应优先采用承插式接头两个镇墩之

,

间伸缩沉陷量较大的应增设柔性接头小型倒虹吸管可采用套管

。

式接头并采取可靠的密封措施

。

10.5.5管身孔口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人人文库专用:

1泄水孔冲沙孔底部高程应高于河道枯水位宜布置在位

、,

置最低的镇墩上或桥式倒虹吸管管道的最低部位

。

2级级倒虹吸管宜设置检修进人孔其孔径不宜小于

1~4,

间距宜为

800mm,200m~400m。

3管道上开设的所有孔洞应设置封口盖板或阀门盖板或阀

,

门应满足强度刚度密封止水和防破坏性能

、、。

·89·

11涵洞

11.1一般规定

11.1.1同一座涵洞宜采用同一断面形式在满足过流能力条件

。

下其横断面应优先选用单孔断面当流量较大或涵洞高度受限时

,

可选用相同的多孔断面

。

11.1.2涵洞设计除本身的进出口洞身及消能防冲设施设计

、、

外尚应包括沟溪道上下游整治道路连接进出口外沟床防

,()、、、、

冲加固处理进出口顶部渠路堤边坡的铺砌加固和环境改善等

、、()

工程设计内容

。

11.2总体布置

11.2.1涵洞轴线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涵洞轴线宜为直线其走向应有利于选择涵洞流态和形

,

式涵洞进出口水流平顺或交通通畅

、、。

2渠涵轴线应与渠道中心线一致其进出口水面应与渠道

,、

水面平顺衔接符合渠道设计及运用要求

,。

3渠下涵的轴线宜与渠道正交连接山区沟溪或等级道路

,()

的涵洞轴线宜与水流或路线方向一致

。

11.2.2渠涵的洞身段纵坡不应小于该段渠道的纵坡其各部底

人人文库专用,

面高程应满足与渠道水面衔接的要求

。

11.2.3渠下涵的洞身底面高程应等于或接近所在渠沟溪的

、()

底面高程其纵坡应等于或稍大于所在渠沟溪纵坡并不宜大于

,、()

渠下涵的水流速度应小于洞身材料和出口土壤的允许不冲流

5%,

速交通涵洞的纵坡应有利于洞内排水

。。

11.2.4渠下涵流态及洞型选择应符合下列条件

:

·90·

1渠下涵宜选用无压流态

。

2渠下涵选用有压或半有压流态应具备下列条件

:

1涵前地形陡峻或允许短期存在不致造成淹没损失的较高

积水深度

2所在渠道的填土质量良好不致因积水水压或渗流而失

),

3洞身材料应具有足够强度允许流速较大且接缝止水可

)、

。

3不应采用急坡长洞半有压流态

。

11.2.5涵洞横断面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小流量涵洞宜采用预制圆管涵

2无压涵洞当洞顶填土高度较小时宜选用盖板涵洞或箱涵

,

涵顶填土高度较大时宜采用城门洞型蛋型高升拱或管涵

、();

3有压涵洞应选用管涵或箱涵

4拱涵或四铰涵不应使用于沉陷量大的地基上

5无压涵洞内设计水面以上的净空面积宜取涵洞断面面积

的且涵洞内顶点至最高水面之间的净空高度应符合

10%~30%,

表的规定并不应小于

11.2.5,0.4m。

表11.2.5无压涵洞的净空高度(m)

净空高度

进口净高

圆涵拱涵矩形涵洞

DDD

≤3≥/4≥/4≥/6

>3人人文库专用≥0.75≥0.75≥0.5

注表中D为涵洞内侧高度或者圆涵内径

:(m)。

6交通涵洞的设计除满足交通行业的有关标准规定尚应满

,

足渠道安全运行要求

。

11.2.6渠下涵的孔径除应满足正常要求外尚应满足防止流冰

,、

泥石及漂浮物堵塞控制涵前允许积水高度和涵后冲刷等特殊要

,

。

·91·

11.2.7渠下涵的孔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应满足平顺通过河沟道设计洪水的需要

()。

2选定的孔径尺寸应符合所在沟溪道上下游设计水位或

()、

天然水位的要求当有明确的涵前允许最高壅水位规定时设计

。,

孔径应确:八坏陀谠市碹账

。

3涵前允许短期积水的渠下涵应结合选定的涵身底部高程

,

及纵坡通过积水调蓄演算合理选择孔径尺寸

。

4涵前积水或不积水时涵洞应保持同样的水流形态考虑

。

积水后的过涵设计流量值不宜小于其设计洪水流量值的

3/4。

11.2.8涵洞进出口的形式尺寸和底面高程应结合地形地质

、、、

条件水流特性防冲加固和消能措施等综合选择确定确保过涵

、、,

水流平稳顺利和附近渠堤稳定安全渠涵进出口宜采用扭面或

。、

八字墙形式其平面扩散角应为渠下涵的进出口形式

,6°~12°。、

宜选用八字墙式端墙式等

、。

11.2.9涵洞纵向变形缝应按下列位置设置

:

1地基土质发生变化基础埋深不一以及基础为填挖方形

、、

式的交界处

。

2涵身和端墙进出口翼墙及护底等结构的分段处

、、。

3洞身纵向长度大于处

8m~12m。

11.2.10洞身防渗与防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沿涵洞洞身外壁及出口段末端处的渗透水力坡降和渗水

流速应分别小于涵洞外周及出口段末端处土壤的允许渗透水力坡

降和渗水流速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宜采取提高涵周土壤密实度或

人人文库专用。

在涵身外壁设置截水环等措施截水环纵向间距宜为

。4m~8m,

其材料尺寸和数量应根据安全渗径长度的需要决定

、。

2渠下涵的洞顶填土高度宜大于或涵顶应低于渠道

1.0m,

防渗层底部以上

0.5m。

3涵洞内水不应外渗涵身变形缝的缝宽宜为

。20mm~

缝内应设止水高水头有压涵洞的缝内宜设形式不同的

30mm,。

·92·

两道止水无压涵洞和低水头有压涵洞的缝内宜设一道止水

,。

4涵内水质需加保护的输水渠下涵以及交通涵洞的外壁上

,

应设置阻止外水内渗的防水层

。

11.2.11涵洞基础形式应依据涵洞形式孔径及地基土质条件确

、

。

11.2.12位于良好地基上的圆涵宜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连续刚

性弧形管座其包角为当管径小且地基土层压缩性不

,90°~135°。

大时宜直接置于弧形土基或碎石三合土垫层上岩基上的圆涵可

。

开槽直接浇筑管身或在槽内铺混凝土垫层再敷设管道

。

11.2.13拱涵及盖板涵孔径较大且地基条件较好的宜采用分离

式基础孔径较小或地基承载力较低的宜采用整体式基础

,。

11.2.14箱涵在不大于地基允许承载力的情况下可不另设基础

,

仅在底板下设方便施工的水泥砂浆垫层

。

11.2.15涵洞基础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