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_第1页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_第2页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_第3页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_第4页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kok电子竞技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kok电子竞技:文档简介

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考基落实自学导引一、地球的公转1.公转特征(1)方向:_______________。(在上图中用箭头标出)(2)周期:恒星年,_____________________。自西向东365日6时9分10秒(3)速度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A点近日点1月初最____B点远日点7月初

最____快慢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_之间往返运动。南北回归线【图表解读】

(1)地轴总是与赤道平面垂直,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与黄赤交角二者互余。(2)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度数。(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但春分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秋分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4)南、北回归线太阳每年各直射一次,回归线之间的地点,太阳每年都直射两次。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时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特点特殊节气图示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___半球北半球各纬度__________,纬度越高_________________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_________,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______现象北昼长夜短昼越长,夜越短最大值极昼时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特点特殊节气图示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___半球北半球各纬度_________,纬度越高_______________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_______,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______现象南昼短夜长昼越短,夜越长最小值极昼时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特点特殊节气图示春秋分日赤道全球各地_________昼夜等长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由_______________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③春、秋分日:______上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北回归线南半球南回归线北半球赤道3.四季更替和五带(1)形成原因: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2)四季的划分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天文四季:把一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季节定为夏季;北温带国家四季:_______________月为春季,依次每3个月为一个季节。白昼最长太阳最高3、4、5(3)五带的划分释疑解惑

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1)昼夜现象与地球为不透明球体有关,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它们都是地球运动的结果。(2)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扯仍礁,变化越大,极圈内存在极昼、极夜现象。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点一地球公转速度方法突破(1)近、远日点与冬、夏至日的区别:①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左右;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左右。②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位置较夏至日靠东。(2)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日地距离差别比较。⒉换岫缘厍蚪邮芴舻姆淞吭斐商蟮挠跋。学以致用1.(2012·试题调研)读南天极俯视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4)题。(1)图中标明的四点中,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A.甲B.乙C.丙D.丁(2)此图反映了(

)①地球公转轨道形状②地球自转方向③地轴空间指向特点④近日点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⑤黄赤交角的度数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3)当地球在丙—丁之间运动时,我国会出现的节日是(

)A.国庆节

B.端午节C.七夕节

D.春节(4)图中a、b、c、d四处最适宜航天发射的地点是(

)A.aB.bC.cD.d解析:(1)因为是南天极俯视地球图,因而可判定图中赤道以上的虚线为南回归线,以下为北回归线。1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丙图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12月22日前后,距离1月初的时间最近。(2)该图反映了地球自转的方向、公转轨道特征、地轴的倾斜方向等。地球公转时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因而在近日点与远日点太阳直射的半球不同。读图无法知道黄赤交角的度数。(3)丙点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丁点时间为3月21日前后,我国春节处于其间。(4)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有利于提高运载能力,节省燃料;与白天相比,夜晚发射时,地面光学跟踪测量设备易于捕捉跟踪目标。答案:(1)C

(2)B

(3)D

(4)D考点二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黄赤交角变化对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和五带的影响。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方法突破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分析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理解几种数据间的关系。如下图:学以致用2.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①③是两种假设),读图完成(1)~(2)题。(1)若移动轨迹是①,则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

)A.66.5°B.26.5°C.63.5°D.69.5°(2)若移动轨迹是③,与②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长城站将无极昼极夜现象B.地中海气候的范围将不会变化C.北京新建居民楼的楼间距应缩小D.悉尼元旦的日出方位将是东北解析:第(1)题,由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①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6.5°之间来回移动,说明此时的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63.5°。第(2)题,比较移动轨迹③和②可知,③所示的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较。时本┮荒曛姓缣舾叨缺浠缺湫。谡庵智榭鱿,北京楼房影子在冬季时会缩短,故新建居民楼的楼间距应缩小。答案:(1)C

(2)C考点三昼夜长短的变化与计算由于晨昏线和太阳直射光线垂直,随着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晨昏线也在不断移动,从而产生了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具体分析如下:1.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及变化规律时间光照图示昼弧、夜弧的纬度变化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特殊节气夏半年北半球各昼弧长于夜。嫖扯仍龈,昼弧越长,夜弧越短,北极附近出现纬线全为昼弧现象;南半球反之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随纬度增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弧达一年中最长,夜弧最短,极昼范围达最大时间光照图示昼弧、夜弧的纬度变化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特殊节气春分秋分各纬度地区昼弧等于夜弧全球各纬度昼夜等长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弧短于夜。嫖扯仍龈,昼弧越短,夜弧越长,北极附近出现纬线全为夜弧现象;南半球反之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随纬度增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弧达一年中最短,夜弧最长,极夜范围达最大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北半球)3.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该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另一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则越短。(2)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现象,而南半球则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则相反。(3)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4)太阳直射的纬线或地区白昼不一定最长。4.昼夜长短时间计算(3)昼夜长短的判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同一纬线上各点的昼长相等,夜长也相等。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数的夜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③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④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4)根据昼夜长短计算日出、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时-昼长÷2=子夜0时+夜长÷2日落时间=正午12时+昼长÷2=子夜24时-夜长÷2方法突破昼夜长短的变化,可借助下图进行直观形象的记忆学以致用3.下图中虚线是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的晨昏线,甲点以东为西半球,甲点与乙、丙两点间的最短距离都是3330千米。读图完成(1)~(2)题。(1)此时北京时间是(

)A.15∶20B.2∶40C.14∶20D.3∶20(2)图中丁点的昼长约为(

)A.6小时B.8小时C.12小时D.16小时解析:第(1)题,根据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可以判断出图中的晨昏线为昏线,甲为赤道与昏线的交点,故甲所在经线时刻为18时,并且根据甲点以东为西半球可判断出甲所在经线为160°E,因此可计算出北京时间是15∶20。第(2)题,根据甲、乙之间最短距离为3330千米,可以判断出两点间的经度相差30°,因此乙和丁所在经线地方时为20时,且丁此时位于昏线上,因此正好日落,据此可以求出丁点的昼长约为16小时。答案:(1)A

(2)D考点四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也就是太阳直射当地子午线时的太阳高度(如下图所示)。1.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3.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相同的点有无数个,即以直射点为圆心,以(90°-高度角)的角距离为半径的圆。(如图)4.某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点可能有两个,也可能只有一个(位于同一经线上,与直射纬线之间的角距离相同)。学以致用

4.(2012·试题调研)图1为甲、乙、丙三地等高旗杆正午影长变化曲线和朝向示意图,图2为①②③④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有关图1中甲、乙、丙三地地理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有阳光直射现象B.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乙地C.自转线速度甲地<丙地<乙地D.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小的是甲地(2)图2中四条曲线能够反映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1)甲地影子始终朝北,说明甲地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乙地影子既有朝北也有朝南,说明乙地在热带地区;丙地影子最小值为0且只有一天,说明丙地在回归线上。(2)乙地影子既有朝北也有朝南,但朝北的时间较长,说明乙地位于北半球热带地区,夏半年(春分至秋分)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答案:(1)C

(2)C考点五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应用1.计算(1)一般情况下,所求点的正午太阳高度=90°-直射点纬度和所求地点纬度间的纬度差。(2)极昼时寒带地区子夜太阳高度=(所求地点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90°。2.应用(1)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该地的地方时为12时。(2)求当地的地理纬度(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3)确定房屋的朝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向南方;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相反。(4)确定日期、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零;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如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永远朝向北方;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日影永远朝向南方;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日影则有南、北朝向的变化。(5)确定楼间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持各层楼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图甲,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hcotH。(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图所示)。学以致用5.(2012·山东聊城模拟)下图是“某房地产公司在聊城市(约36°N)开发的一梯两户式多层商品房平面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幢商品房阳台朝向____(南或北)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2)若在该楼的南面再建一幢新楼,并要求新楼全年不能遮挡北楼底层的阳光,那么设计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3)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______,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4)当地球从A公转到C位置时,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的变化情况是______。从C公转到D时,聊城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解析:第(1)题,聊城市位于36°N,为了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阳台应朝向南。第(2)题,若新楼全年不能遮挡北楼底层的阳光,只需冬至日这一天太阳光照到北楼底部,因此需考虑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两楼的间距。第(3)题,A位置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第(4)题,地球公转从A到C为从6月22日至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阳光斜射使屋内光照面积增大。从C到D为从12月22日至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但仍直射南半球,聊城应是昼短夜长。答案:(1)南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2)两楼的间距,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3)23°26′N夏至(4)由小变大昼短夜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