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古诗词分类梳理(按主题、题型)-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课内古诗词分类梳理(按主题、题型)-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课内古诗词分类梳理(按主题、题型)-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课内古诗词分类梳理(按主题、题型)-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课内古诗词分类梳理(按主题、题型)-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kok电子竞技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kok电子竞技:文档简介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11:课内古诗词分类梳理(按主题、题型)

【浮标要求】

【课标要求】

《课标》中要求对诗词的“阅读与鉴赏”提出了以下要求:1.广泛阅读诗歌作品,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能理清诗歌行文思路。2.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分析作品

表现手法的作用。

【考查重点】

1.了解诗歌感情强烈、语言凝练、富有乐感等基本特征;理解现代白话诗的体裁特点;理解诗歌的主

要表现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比喻、夸张等。

2.诗歌阅读,要经历“疏通字词典故一明诗意——想画面一一,悟诗情”的学习过程,通过反复朗读诵

读,能够想象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感受领悟作品所抒发的情感以及所负载的思想意蕴。

3.了解教材古诗文中涉及到的基本的文学文化常识,掌握重要的作家作品,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

识的储备。

4.理解课内古诗文的内容及蕴含的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古代诗词,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技巧。能熟练背

诵教材规定的背诵篇目。

5.学会揣摩诗词的意思,理解诗词的大意,感受诗词的审美情趣。要重点品味古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

字词,鉴赏经典的名句。

【主要题型】

中考古诗词考查一般以课内和“课标”附录一推荐的古典诗词为主,以唐诗宋词为主,以爱国诗、离

愁诗、送别诗、边塞军旅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题材的诗词为主。题型:

1.品味炼字题。

2.名句赏析题。

3.主旨情感题。

4.想象描述题。

5.表达技巧题。

6.理解词语题。

【重点提示】

(-)品味炼字类

[题目形式]

(1)“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2)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

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

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答题格式]

XX词(或XX字)好,有……之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名句赏析类

[题目形式]

(1)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2)请谈谈对诗歌中千古传诵的名句的理解。

(3)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分析原因。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

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

(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

思考。

[答题格式]

(1)描写类:A、本诗在描写上成功的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即字面含义),烘托了

诗人……感情。B、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2)抒情类:这句话运用了……抒情手法,全诗主要写出了……(诗句内容解说),抒发了……情感,

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抒发得……(用术语)。

(3)修辞类:本句或本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作用)地写出了……(诗句解说即字面含义),

表达了诗人……情感。

(三)主旨情感类

[题目形式]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

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

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答题格式]

这首诗描写了……的(景象、风光、画面等),抒发(表达、表现)……的感情(情怀、抱负等)。

(四)想象描述类

[题目形式]

(1)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2)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

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

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答题格式]

运用了……手法,描绘了……画面(景色),渲染了(营造了)……氛围,表达了作者……感情。(翻译内

容+情感)

(五)表达技巧类

[题目形式]

(1)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

(2)诗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1)修辞方

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

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3)表达

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

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

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格式]

这首诗运用了……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表达技巧表现了……内容,抒发了……的思想感

情或揭示了……的道理。【注意: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

【解题技巧】

考点一:字词理解与赏析

解答这类题目,要了解古代诗词的一般常识,了解诗词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诗(词)人的一些生活遭

遇。在此基础上,读懂诗词所表达的内容。

答题步骤:

(1)对有典故的诗词,要关注课文中相关注释,掌握典故的原意,再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或思想,揣摩

使用典故的意图。

⑵对内容概括题,一要准确读懂诗词,理解内容;二要学会抓关键词进行分析;三要分类概括,分点

作答。

考点二:主旨与情感把握

“诗言志”,古代诗词一般都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主要有以下几种。

(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社会的动荡,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表

示担忧等。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惆怅,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

志难酬的悲叹,理想不被理解的愁苦心情等。

(3)思乡怀人:缘由多为战乱频仍、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逢年过节等。

(4)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等等。

(5)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

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等等。

答题步骤:

(1)确定诗词类型。通过题目、作者和诗词的题材,明确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词,理解这首诗词写的

是什么,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2)抓关键句,体味情感。重点品味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绝句一般是三、四句,律诗一般是首、

尾联)。

(3)抓意象和重点词语,弄清诗句含义,特别是“诗眼”的含义,深悟情感。

考点三:意境与画面描绘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词、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诗化的

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词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答题步骤:

(1)要找全景物(意象)。找出诗(词)句描写的所有景物(意象),添加修饰语,写明句意。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想象。

(3)有些诗(词)句还需要用生动的语言或恰当的修辞、形容词等进行描绘。

考点四:写作手法

诗词的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夸张、排比、用典、设问等;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

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反衬、比兴、烘托、渲染、对比等;常见的表达方式有描写、

议论、抒情等。

答题步骤:

(1)答题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

(2)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进行分析。

(3)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必未同册归纳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羁旅思乡诗、爱情闺怨诗、咏史怀古诗、

咏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几种类型。

题材一:羁旅思乡诗

1.教材篇目

《次北固山下》(王湾)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黄鹤楼》(崔融)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商山早行》(温庭筠)

《峨眉山月歌》(李白)

《渡荆门送别》(李白)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逢入京使》(岑参)《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2.情感主题

⑴抒发羁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抒发天涯漂泊的羁旅凄苦、孤寂之情。

(3)抒发离故乡的依恋。

(4)抒发戍边将士壮志难酬、思乡忧国之情。

3.写作手法

⑴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

(3)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

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例题剖析】

【例1】(2024?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抒发了诗人吊古伤今的惆怅之情和思乡之情。前四句写昔人乘鹤而去,只余空楼,千百年来只有

悠悠的白云空自浮动,诗人吊古伤今,生发惆怅之情;后两句描写日暮时分,诗人遥望家乡却只见江雾迷

蒙,生发思乡之情。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

结合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

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

失的底色。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不复返",

包含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嗟叹。前两联吊古伤今,

生发惆怅之情;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看到的景色:阳光照耀

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I。他乡的景色如此明丽美好,更加触动了作者对故乡的

思念之情。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直抒胸臆,句意是: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

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可知,暮霭沉沉中,故乡杳不可见,怎不令人心生无限哀愁?思乡之情油然

而生。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题材二:爱情闺怨诗

1.教材篇目

《夜雨寄北》(李商隐)

《无题》(李商隐)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关雎》(《诗经》)

《兼葭》(《诗经》)

《子衿》(《诗经》)

2.情感主题

(1)抒发羁旅他乡的时,对团聚的期盼之情,抒发浓郁的离别之恨和浓浓的相思之苦。

(2)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对远行丈夫的思念之情。

(3)对美好爱情、婚姻的向往和追求。

⑷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3.写作手法

⑴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物的描写

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2)衬托(正衬和反衬)。寒月孤灯、月落星稀、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青杨

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

(3)想象、虚实相生。

【例题剖析】

【例1】(2024?河南鹤壁?二模)班级举行朗诵比赛,小语准备在比赛中朗诵《关雎》一诗,请你帮他完成以

下任务。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若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苻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苻菜,左右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L小语要用《关雎》参加朗诵比赛,但是对朗读的感情基调变化有些困惑,请你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2."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两句到底该重读"悠"还是"辗转",小语有些犹豫。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L①前四句,河边邂逅淑女,一见钟情,应该读出欣喜,用高昂的语调去读;②中间八句,写

男子对淑女的相思和求而不得,应该读出焦灼与失望,用低沉的语调去读;③最后八句,写男子想象与意

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应该读出憧憬与愉悦,用高昂的语调去读。2.示例一:

应该重读"悠"。"悠"是忧思的样子,运用反复,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男子的相思之苦,所以应该重读。

示例二:应该重读"辗转"。"辗转"是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男子夜不能寐的相思之苦,应该

重读。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思"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

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可知,写的是男子河边邂逅淑女,一见钟情,应读得高昂响亮,以表达人物内心的

激动和惊喜之情;

根据"参差荐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意思"参差

不齐的苻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

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可知,写的是男子对淑女的相思、追求的过程和求而

不得的结果,应读得低沉缓慢,以表现人物焦灼与失望的心情;

根据"参差荐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存菜,左右莘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的意思"参

差不齐的石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存菜,在船的左

右两边去挑选它。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可知,写的是男子想象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

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应再次读得高昂轻快,以表现人物对未来的憧憬及愉悦之情。

2.本题考查词句赏析。从两种重读中,选取一个观点,谈出理由即可。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意思是: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示例1:应该重读"悠"。悠,忧思的样子。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字反复运用,加重了感情色彩,生

动形象地表现了男子对于心中的女子苦苦追求,却求而不得,只得日日思念,辗转难眠。"悠"字集中表现了

男子的相思之苦。故应重读。

示例2:应该重读“辗转〃。辗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这是对男子的细节描写,男子因为追求淑女却求

而不得,内心痛苦,所以才难以入睡,所以"辗转”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男子追求女子,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

故应重读。

题材三:咏史怀古诗

1.教材篇目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泊秦淮》(杜牧)

《贾生》(李商隐)

《赤壁》(杜牧)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咸阳城东楼》(许浑)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2.情感主题

⑴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2)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⑶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3.写作手法

⑴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⑶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⑷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例题剖析】

【例1】(2024?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诗歌前两句借事(物)起兴,请简述这两句所记之事。

4.后两句论史抒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3.从沙中发现了一根折断的铁戟,拿起来自己磨洗,认出那是数年前赤壁之战的遗物。4.诗

人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

无奈。

【解析】3.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意为: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

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据此可知,诗歌前两句记述的事情是: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

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诗人以一件古战场的遗物"折戟”为兴,引出

对前朝赤壁之战的回忆和感慨。

4.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及情感主旨。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为: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

铜雀台了。"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一一火烧赤壁,"周郎''指周瑜。后句写赤壁之战的故事,诗人通过

“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怀古抒怀,表现出诗人对历史非凡的认识,曲折地反映出他

无处施展才能的抑郁不平之气。

题材四:咏物言志诗

1.教材篇目

《观沧海》(曹操)

《望岳》(杜甫)

《龟虽寿》(曹操)

《赠从弟》(刘祯)

《卜算子?咏梅》(陆游)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2.情感主题

⑴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2)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⑶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硬时弊,或冷嘲热讽。

3.写作手法

(1)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⑵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

⑶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例题剖析】

【例1】(2024?天津,中考真题)下面对《望岳》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开篇两句以问答形式,写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表现了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B.第四句写泰山割开了"昏""晓"两个天地,"害『’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

C.五、六句描写静景,勾勒出一幅层云生起、飞鸟归林的画面,此景触发了诗人的归隐之情。

D.最后两句写诗人决心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表现出诗人的远大志向和广阔胸怀。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五、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描写的是动态之景,而非静景。这两句写的是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

胸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翩翩归鸟,所以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泰山景色

的热爱,并非触发了诗人的归隐之情;且联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知,作者由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

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故选Co

题材五:送别怀人诗

1.教材篇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送友人》(李白)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月夜忆舍弟》(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2.情感主题

⑴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2)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3)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4)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

态;⑸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3.写作手法

(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⑶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情或反衬)。

⑷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例题剖析】

【例1】(2024?内蒙古呼伦贝尔?二模)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请描绘“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画面。

16.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了哪些情感?

【答案】15.山路蜿蜒曲折,几番回转就看不见你的踪影了;但我还是伫立在那里凝望着,山路上早已空

无一人,只有马蹄印。16.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

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

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借西域八月飞雪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

并不令人感到伤感。

【解析】15.本题考查对关键诗句的赏析及画面的描绘。

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伫立在风雪中远望朋友离去,朋友的身影已经消失,诗人还在深情相送,凝视着雪地

上的马蹄。П鹬榧。所以传达的情感是:诗人因朋友离开归京而产生的依依不舍和无限惆怅

之情。根据意思描述即可。

示例:山路盘旋曲折,此时天地万物一片静谧,看着友人越走越远,诗人却还站在原地深情凝望着,一直

到友人的身影早已经看不见了,只留下雪上一行深深的马蹄印迹,才彰显着刚刚有人从这里离去。

16.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

本诗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

树万树梨花开",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虽然天气

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

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和爱国热情。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

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表达了对战友的真挚情感。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

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

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抒发了诗人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题材六:边塞征战诗

1.教材篇目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木兰诗》(乐府诗集)

《逢入京使》(岑参)

《使至塞上》(王维)

《雁门太守行》(李白)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

《十五从军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2.情感主题

⑴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⑵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3)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⑷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⑸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6)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的向往。

3.写作手法

⑴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3)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例题剖析】

【例1】(2024?新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氐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用比喻和夸张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车严阵以待的危急形势和紧张气氛。

B.三四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战争规模大、战斗持续久,正面写出战争的悲壮。

C.最后两句用燕昭王招揽贤士的典故,含蓄表达将士们舍身忘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D.这首诗把一场战争高度集中在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构思奇特,想象丰富。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赏析。

B."正面写出战争的悲壮”有误,三四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意为: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

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诗人没有直接描写短兵相接的战争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

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衬托出战地悲壮、凝重的场面,侧面写出战争的悲壮;

故选Bo

题材七:山水田园诗

1.教材篇目

《潼关》(谭嗣同)

《竹里馆》(王维)

《晚春》(韩愈)

《游山西村》(陆游)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

《野望》(王绩)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饮酒(其五)》(陶渊明)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

2.情感主题

⑴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2)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⑶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⑷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⑸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3.写作手法

(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③光、影、

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⑶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乐景写哀情。

【例题剖析】

【例1】(2024?河南郑州?三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上面诗歌创设了生意盎然的意境,能让人身临其境地尽享美景。根据链接材料,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是如何

通过创设意境表达主旨的?

【链接材料】

意象就是"意"加"象"的组合。自然界里,一切看得见的物体,如山、水、草、木等,都可以称之为"象",

即物象。物象一旦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怂枷敫星榈幕嫌氲闳,带上了诗人的主观

色彩,这样的物象就成了意象。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有机组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答案】有目的地选择莺、燕、花、草等早春事物(物象),将喜悦之情融入其中,用"早""新""乱""浅"修饰

物象,形成带背作者情感色彩的意象,并进一步进行有机组合,创设了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意境,从而

表达作者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喜悦心情的主旨。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意象及其作用的能力。

依据链接材料中“自然界里,一切看得见的物体,如山、水、草、木等,都可以称之为"象",即物象。物象

一旦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怂枷敫星榈幕嫌氲闳,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样的

物象就成了意象"可知,诗歌中的莺、燕、花、草等早春事物都是意象。依据"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

物象互相交融、有机组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可知,意象是用来表露作者思想感情的。据此分析本诗歌中上

述意象及其作用即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句意是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

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好遮没马蹄。依据句意可知,

诗人通过描绘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自然界中事物的活动或情态,展现了一幅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

西湖早春图画。抒发了作者赞美和喜爱之情。

古诗词鉴赏题六种类型

1.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

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②概

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

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2.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

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3.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

4.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

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

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

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D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6.赏析思想情感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

意境含义)。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思想情感。(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思想感情。

【考湖练I兵)

一、(2024?河南周口?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夕卜,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面诗句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最接近的一项是()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D.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其五》)

2.”归雁洛阳边"与"衡阳雁去无留意"都写到了"雁",二者写"雁”的目的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归雁洛阳边"中的"雁”是诗人寄托思乡之情的载体,诗人通过写希望大雁传递家书表

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衡阳雁去无留意"则通过"雁"的"无留意"表现了边塞秋天的寒冷与荒凉,同

时也反衬将士们因战功未建而有家不能归的悲伤心情。

【解析】L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描绘了太阳从残夜中升起,春天的气息在旧年未尽之时便已经到来的景

象,寓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即新旧更替、时光流转的自然规律。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自苏轼的《题西林壁》。这两句诗描绘了庐山从不同角度、不同距

离观看时呈现出的不同形态,主要表达的是观察事物需要多角度、多层面看待的哲理,与题目要求的新旧

更替的哲理不符;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两句诗以沉舟、病树

比喻旧事物,以千帆竞发、万木争春比喻新事物,表达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与题目要求的新

旧更替的哲理相符;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难、立志革

新的政治抱负,与题目要求的新旧更替的哲理不符;

D."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

哲学思想,与题目要求的新旧更替的哲理不符;

故选Bo

2.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

"归雁洛阳边"中的"雁"是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载体。在这句诗中,诗人望着北归的

大雁,心中涌起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他希望通过这些大雁将自己的家书带回洛阳,也就是他的家乡,

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这里的"雁”是诗人情感的寄托,也是他思乡之情的具象化表达。

"衡阳雁去无留意”则出自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在这句词中,"雁"被用来描绘边塞秋天的寒冷与荒凉。

大雁飞往衡阳,对边塞的寒冷荒凉之地并无留恋,这反衬出了将士们因长期驻守边塞、战功未建而有家不

能归的无奈和悲伤。这里的"雁"是边塞环境的象征,也是将士们心情的反映。

综上所述,"归雁洛阳边"中的"雁"是思乡之情的载体,而“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则是边塞环境的描绘和

将士心情的反映,二者写"雁"的目的有着明显的不同。

二、(2024?内蒙古呼伦贝尔?二模)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请描绘“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画面。

4.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了哪些情感?

【答案】3.山路蜿蜒曲折,几番回转就看不见你的踪影了;但我还是伫立在那里凝望着,山路上早已空无

一人,只有马蹄印。4.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

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

战友的真挚感情。借西域八月飞雪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

不令人感到伤感。

【解析】3.本题考查对关键诗句的赏析及画面的描绘。

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伫立在风雪中远望朋友离去,朋友的身影已经消失,诗人还在深情相送,凝视着雪地

上的马蹄。П鹬榧。所以传达的情感是:诗人因朋友离开归京而产生的依依不舍和无限惆怅

之情。根据意思描述即可。

示例:山路盘旋曲折,此时天地万物一片静谧,看着友人越走越远,诗人却还站在原地深情凝望着,一直

到友人的身影早已经看不见了,只留下雪上一行深深的马蹄印迹,才彰显着刚刚有人从这里离去。

4.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

本诗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

树万树梨花开",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虽然天气

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

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和爱国热情。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

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表达了对战友的真挚情感。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

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

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抒发了诗人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三、(2024?河南周口?三模)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

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

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5.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

6."殊未屑!”一句后面叹号的运用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5.示例: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一地金黄;秋风拂来,暗香盈袖,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

般明净。6.示例:这句话的意思是“很不甘心做女子",句末的感叹号表达出词人对命运不公的强烈愤

慨和与传统决裂的决心。

【解析】5.本题考查诗歌中意境的理解把握。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意思是"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描写的

是篱笆之下的菊花全部争相盛开,秋天的景色十分明净、清爽的美丽画面。有"篱笆""黄花""秋色"等景象,

据此描绘即可。

示例:秋高气爽万里无云,湛蓝的天空像是被擦拭过一样,鲜妍明媚,干净而空灵。篱笆下菊花绽放,满

眼金黄,耀眼可爱,花朵不时在风中摇晃,空气中散发出阵阵花香。

6.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殊未屑!”的意思是:(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刑竞,表达自己对

做一个贵妇人的强烈的不甘心。再联系。"苦将侬,强派作蛾眉"可知,诗人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

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从而可看出“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

视,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强烈愤慨和与传统决裂的决心。

四、(2024?河南周口?三模)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下面是这首词中词人情感变化的梳理图,请结合词的内容将空缺处补充完整

情感

①____留恋人间

①.②________

8.从情感变化图上可以看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几句很重要,请结合词的内容

分析其作用。

【答案】7.矛盾美好祝愿8.表现了词人由内心的苦闷转为面对现实理性的思考,更是词

人从思念亲人的孤独、贬谪的苦闷到向天下人发出美好祝愿的情感的转折点,起到过渡作用。

【解析】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意思是: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

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此句中的“琼楼玉宇"隐喻朝廷,"高处不胜寒”隐指朝廷中的尔虞我

诈。联系写作背景可知,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当时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可见蕴含着词

人期望回到朝廷,但又担心自己无法经受朝廷的尔虞我诈与世态炎凉的矛盾心情。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

者的祝:投郧兹说乃寄。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

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8.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是: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阴晴圆缺,(想要人

团圆时月亮正好也圆满)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此句从人到月,从古至今,对人生的变迁作了高度

的概括,富有哲理,一句"此事古难全"又道出词人对人生的无奈,无奈之外有又隐含着本就难全的释然和旷

达。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

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

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从情感上,由上阕孤独寂寞到留

恋人间的纷杂感情,转为面对现实理性的思考,进而释怀,接受现实,结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向天

下人发出美好祝愿,可知,这一句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五、(2024?河南周口?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下列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忘言"二字,理解布?牛的一项是()

A.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和自然之趣,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B.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刚要把它说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C.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人生真意,这种乐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会意者无须叙说。

D."忘言"指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表达,知音难觅,对不明白人生真意的人无须多说。

10.在“经典诵读"诗会活动中,小豫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以改成"望",你是否赞同?

请说明理由。

【答案】9.D10.示例:我不赞同。"见”字写出了此时诗人不是有目的地刻意远望,而是以纯粹的心

灵意外发现、不期而遇,这样才能达到和自然融为一体的闲适淡泊的效果。"望”字带有目的性和刻意成分,

不符合诗人当时的心境。

【解析】9.本题考查对诗歌词句的理解。

D."知音难觅,对不明白人生真意的人无须多说”理解错误;这里"忘言"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

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

的高尚品德;

故选Do

10.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这两句以客

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见"字描写诗人采菊时无意间偶见南山,写出了诗人

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与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相融合,营造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体现了诗人

内心的自由和惬意。而"望”是有目的性的,比较刻意,不符合诗中诗人无意间所看到的景象的场景,因此"见"

字更合适。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六、(2024?广西来宾?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承上启下,既点明环境,又渲染送别氛围。

B."风掣红旗冻不翻”是从视觉角度写的,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画面生动,色彩鲜艳。

C."去时雪满天山路”写武判官来去时皆为雪景,表达诗人对友人艰难仕途的关切和担忧。

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鞒┤魍,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的气概。

12.杜甫曾评价此诗:"奇峭飒爽,奇情逸发,令人心神一快。”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奇"在何处。

【答案】11.C12.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诗人用南方春景比北国飞雪,通

过比喻把雪的皎洁、鲜润、明丽、飞动等特点形象地描绘出来,化静为动,充满了奇情妙趣。"纷纷暮雪下

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诗人描绘了红旗在冰雪中冻结,即使北风吹拂也无法翻动的奇特景象。诗人

在送别时描绘出了边塞瑰丽奇寒的风光,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达了诗人和边防将士

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这种奇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也体现了诗歌的"奇,

【解析】1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C.有误。"去时雪满天山路"意思是"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去时雪满天山路”仅描述了武判官

离开时雪满山路的场景,并没有提及他"来时”的情景,所以"写武判官来去时皆为雪景"是不准确的。同时,

这句诗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而不是对友人艰难仕途的关切和担忧。

故选Ca

1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即可。

语"奇J"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通过比喻将寒冷的风雪用春天的梨花来展现,将冬天的雪景

用一种陌生化的表达方式凸显,打破普通的风雪印象,给人一种新的观看角度,跨越季节时空的描述在寒

冷的风雪天给人一剂慰籍。岑参的"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一种更为热情、蓬勃、豪气的比喻,这样的蓬勃与外

界的"瀚海阑干""愁云惨淡"更加彰显一种对比的关,由"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盛景与现在的银装素裹的寒意相

比较,这样一种对比更为强烈,这又惊喜又布满愁云的天气为下面的送别做了环境氛围的营造,同时体现

了诗人爱好新奇的特色。"忽如"二句将北风吹来的雪花比作春风吹开的"千树万树"的"梨花",在酷寒的塞外

却使人感到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

景"奇J"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别之景,前面写送

别的环境,送别环境即边塞的秋景。开篇即点明边塞环境的异常,仅仅八月就狂风呼号,风雪漫天,"北风

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其中“卷,,"即,,二字,诗人运用了夸张手法说明胡地的风之凶猛,天气之异

常,仅仅秋天就风雪满天,连坚韧的白草在这猛烈的狂风里面也轻易折断。"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

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四句虽写人,实则写雪,

通过人的感受将西北大地风雪的威严形象逼真地展现了出来。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不同的角度表现胡

地的天气严寒。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雪花、

衣着、将士都受着严寒的折磨,营帐内外都面临着边塞奇寒天气的冲击。"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

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即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也要为即将远行的人摆酒送行,显示

出西北民族的豪迈好客之情。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为送客之景助兴,只是写了三种胡地边塞特有的民族乐

器,便写出了边陲送别独特的场面,带有浓厚的异域风情。在傍晚时分,一红一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仅有

的一点暖色调就是军中的红旗,也在寒风中冻得无法牵引,在对比之下更显边塞天气寒冷到极致。

情"奇":全诗一共十八句,仅第十一、十二句和最后四句写送别,前面用了大量的篇幅写边塞风雪,彻底地

展现了这如同送别之心一样愁云密布的不舍之情,仅以雪景衬托送别,在送别中描写雪景,写景则新奇秀

拔,抒情则豪放奔腾,造境则雄浑悲壮,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诗人多篇幅地展现分别之景,仅写分开

之前的雪景即天降大雪,何况这雪已经铺钳满天山的归路,留客之意已经展露无疑。不言不舍之心,只是

坦然为友人送别,在"酒""胡琴""琵琶""羌笛"这些充满胡地特色的意象中为人送行,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

景语皆情语,不言而喻的不舍与送别都在杯酒中熔铸,在这送别之音中紫绕于心。友人离去深情目送,此

情此景极其动人,更显诗人与武判官感情至深,不忍分别。在雪中送别,雪是洁白的,大地也是一片洁白,

如同诗人对友人的感情一样纯粹,简单无掺杂。雪花是寒冷的,入骨地冷,漫天飞雪飘入罗幕之内,皮裘

也不御寒了,弓弦被东。啄岩陨仙。罗幕之外,是愁云密布的天空与寒冷之至的大漠。即便是这样

严寒的天气,风雪满天,我们对将远行之人的情谊在这帐内也是热情漫天的。雪花也是柔软的,是柔情的,

友人总将远走,诗人目送武判官的身影在白雪皑皑中消失,趁着马蹄印还没有被雪花淹没,循着马蹄印记

住友人。雪花寒冷却洁白而柔软,如同这边塞严寒的天气中温暖的人气一样,严寒与温暖交织,愁情与豪

情互融。

据此,综述即可。

七、(2024?河南南阳?三模)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3.下列句子与本词风格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B.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C.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D.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4."可怜白发生”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案】13.B14.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慨之情。

【解析】13.本题考查诗词风格理解。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

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

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

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

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属于豪放风格。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出自宋代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意思是: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

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此句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

非凡,词人保家卫国的豪迈之情融入其中,表达了词人壮志满怀的赤子之心。风格为豪放。

B."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出自五代李煜的《相见欢》,意思是:默默无言,孤孤单

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

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此句运用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

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风格为婉约。

C."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出自《满江红?小住京华》,意思是:今生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此句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风格为豪放。

D."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出自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意思是:边塞特有的风

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

的一座城城门紧闭。此句描写了塞下的秋景,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风格为豪放。

故选Bo

14.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可怜白发生"意思是:可怜已成了白发人!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慨之情。结合全词看,"醉里挑

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

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

惜怜悯之泪。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戛然而止的写法,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八、(2024?河南濮阳?三模)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隙险轿葱。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5."用典”是古诗词中常见的写作手法。下列用典的诗(词)句与"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

谋”在抒发情感上最接近的一项是()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B.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ㄇ镨堵?小住京华》)

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D.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6.叠词能够突出意象的情态,如《诗经》里"关关雎鸠",崔颍《黄鹤楼》中的"芳草萋萋鹦鹉洲I"。结合本

词,从韵律和内容两个方面,说说你对“悠悠”一词的理解。

【答案】15.C16.在音韵上,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律美,又与下文"滚滚"相和;内容上,兼指

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

【解析】15.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诗的意思是: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

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借用此典,意在说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

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其实,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词人赞赏孙权,就是要此借凭吊千古英

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也暗含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敫疑踊芈逖裟潜撸〈司

情景交融,风格壮美,诗人用"雁足传书”的典故,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传达出内心的乡思愁绪。

与本诗表达的感情不接近。

B."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句诗通过表达诗人在红尘中难以找到知音的孤独和伤感,以及泪水沾湿

青衫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哀怨和愁苦。与本诗表达的情感不接近。

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

夏的天狼星射下来。句中的"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挽弓射箭要冲锋陷阵,可以看到一个爱国英雄的形象。

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与本诗表达的感情最接近。

D."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

庭花》。"犹唱"二字上溯历史,说明沉缅酒色的挥霍者古已有之,下照现实,揭示了当今的达官贵人像陈后

主一样挥霍无度,如此下去必将亡国,表达出诗人的振聋发耳贵的警示,抒发了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担忧之

情。与本诗表达的情感不接近。

故选C。

16.本题考查词语赏析。

结合"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可知,"悠悠",在音韵上,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富

有音乐美。"不尽"强调了江水的连绵不断,"长江滚滚"则生动描绘了江水奔腾向前的景象,"悠悠"与下文"滚

滚”相和;

内容上,"悠悠"形容时间的漫长和空间的无限,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表达了诗人对人

生无常、历史沧桑的感慨。整句诗意境深远,意蕴丰富。

九、(2024?海南?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7.品读古诗,补全下表中的批注内容。

归类摘抄批注

诗句修辞内容蕴含哲理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⑴____(2)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夜还未消。烊

海日生残夜,

已从海上升起。江蕴含着时序变迁的自然理趣,以及新事物必将取代

江春入旧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