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2025年1月高二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A/3E/22/wKhkGWeJjleAH6YLAALnftQm8e0508.jpg)
![浙江省衢州市2025年1月高二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A/3E/22/wKhkGWeJjleAH6YLAALnftQm8e05082.jpg)
![浙江省衢州市2025年1月高二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A/3E/22/wKhkGWeJjleAH6YLAALnftQm8e05083.jpg)
![浙江省衢州市2025年1月高二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A/3E/22/wKhkGWeJjleAH6YLAALnftQm8e05084.jpg)
![浙江省衢州市2025年1月高二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A/3E/22/wKhkGWeJjleAH6YLAALnftQm8e05085.jpg)
kok电子竞技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kok电子竞技:文档简介
衢州市2025年1月高二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考生须知:(与答题卷上的要求一致)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卷。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上交。2.试卷共8页,有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3.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乡土终究是人们制造和维系乡村之人生活的基地,它是作为有人、有文化以及有社会的整体而存在的。而如果是一个整体,那一旦将其结构拆散掉了,就要重新去恢复,或者如费孝通所说的“复员”,只有这样去做,才是未来乡村振兴的希望和根本所在。与此同时,这种“复员”也必定会是人的复员、社会的复员以及文化的复员,它们必然会共同体现出地方性社会、经济与文化结构的独特性价值,而不是完全“一刀切”、整齐划一地去实现地方性风俗和习惯的同一性。乡土重建真正要去做的就是寻求人、社会以及文化的复员,实现地方性治理的自我价值塑造,而不是随意强加上外来的力量,使乡村原本的价值,特别是其原本的文化发生极度的扭曲。因此,从根本上而言,最为重要的仍旧还是人如何回到乡村并能够生活在乡村之中。一个最为简单的道理便是,对一个地方社会而言,有人也便有了一切,人若没有了,一切便都是无意义的了。甚至没有了人,再好的自然属性也会归于一种无价值的存在。人是因为长期地跟自然之间做一种互动而相互紧密地关联在一起的。而人的复员又如何去做?很显然,乡村原有的一种开放空间,即向走出去的人、流动出去的人摆出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疏通一条不再有淤塞的开放渠道,使城乡之间可以顺畅地交流往来,这一点恐怕是最为重要的。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之中,是有此种功能性的存在的,如果读过贺知章的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对这一点的理解便再清楚不过,这是一种有去有回的、循环开放的乡土社会才可能会出现的生活图景。在一个时间段里,村里的人走出去了,时光荏苒,年老之时又可以随时返回来,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恰恰是这些回来之人,真正可能成为皇权和民间缓冲地带构建的一个基础。显然,土地生长出庄稼要有养分,而土地和作物之间的循环,那必然就是自然的属性,而乡村里的人也是要跟自然之间循环起来的,那则是文化的属性所使然。换言之,文化里的观念在支配着人们从行为上去遵循着来来去去的循环法则,由此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乡村社会的建设。这样的一种价值观念,在无形之中激发出了回归乡土之地的恒久动机,人可以为成就此一动机而去做一切的事情。比如,中国华侨在家乡的事业开展,是并不拥有那么强烈的家乡乡土观念的西方人所无法真正理解的。实际上这最后又落实到了人的观念上,背后显然又是人的动机在发挥着实际的作用,但根本还应当是在乡土文化上的一种巧妙设计,由此设计而让人顿觉一种意义感、价值感以及成就感,这些也必然是要从乡土之中慢慢去培育生长出来的文化,它有漫长的历史,也有多种因素的交织,但根本还是在于当下之人对此会有着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形成了乡土共同体的文化意识。这种意识如果松弛下来了,文化也就变成一种垂死的文化了,甚至成为持续不断地被他人予以对象化凝视和观瞻的僵死之物的文化展示了。因此,我们现时代的乡村振兴,首要任务便是真正能够让文化活在人的生活之中,如此才可能进一步去企盼人如何能够活在文化之中。在这个意义上,乡村文化的复员就变得极为重要,这可谓是乡村振兴之中最为关键和最为重要的一步棋,有了这一步棋,才可谓“全盘皆活”的胜出局面。但应该清楚,这种复员不会是完完全全的恢复,因为文化是在改变着的,时代改变了,文化必然也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很显然,不变的文化在世界上根本是不存在的,特别是在当今这样急剧变化的时代,这种文化的改变或者转型更为巨大。因此,可能彼一时的文化在此一时就会成为历史的遗迹或者文化遗产。在这方面,值得再一次强调的是,我们是要去复员活着的文化,而不是死的文化,使文化有生气,而不是使文化博物馆化。在乡村文化的振兴之中,原则上是要给予乡土文化以元气、活力,逐渐恢复其精、气、神,使乡土文化因自身经济的衰落或转型而出现的“瘫痪病症”逐渐有所康复,改观,乃至复原。而这种康复、改观和复原的实践,可以重新激发起在乡之人以及在外之人去重塑家乡意识,重续祖先庇荫之下的文化血脉。如果没有这样一道文化血脉的打通,所谓的乡土中国凝聚力的核心便一定是不会存在的,人们的回乡创业以及告老还乡、闲居在乡的意识也就一定会变得极为淡漠。很显然,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之中,总体上要对人本身有全新的理解。纯粹每个人都完全一样的社会,必然是不会激发出人们行动的热情的,因此,社会不分大。炊急厝换嵊猩缁岱只Φ拇嬖。人因此而被分成了不同的群体,有了明显突出的性别、职业以及地位的分化。但社会中人,又都会有一些共同性特征和追求,没有这些共同性的特征和追求,人便只会有一种孤独绝望感。(摘编自赵旭东《乡村振兴三部曲——从乡土中国到理想中国小康生活的文化路径追溯》,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土重建是一种恢复,重在自我价值的重塑,不能使原本文化发生极度的扭曲。B.人是乡土的核心,人若与自然缺乏互动和联结,乡土的自然属性也会失去意义。C.回归乡村的路径在传统社会中原本是存在的,但当下这条开放渠道已全被淤塞了。D.人因社会分化之力而被分成不同群体,但又都会有一些共同性特征和追求。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土共同体的文化意识的形成是漫长的历史和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这种意识需要经过长期缓慢地培育,最终促成人对乡村强烈的认同感。B.无论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还是中国华侨在家乡的事业开展,其背后都有一种文化观念的支配,体现出文化复员对乡村建设的意义。C.文化会随着时代推移发生改变,乡村文化复员的内容也会随之变化,因此要注重复活鲜活的文化,恢复文化的活力。D.乡村文化的“瘫痪病症”源于自身经济的衰落或转型,乡村文化的振兴需要从经济等方面入手进行改观,乃至复原。
3.下列现象不属于真正的文化“复员”的一项是(3分)A.当今,木雕艺人重新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筑木雕作品,用于装饰乡村的文化场馆、民宿等场所。B.广东潮汕一带举办新春游神赛会时,会邀请一些知名网红进行网络直播,向各地人民展现潮汕民俗。C.在一些乡村新建的公共建筑,如村史馆、文化活动中心等,设计师会借鉴当地传统建筑的元素。D.一些乡村博物馆把传统农具、生活用品等收集起来,放在陈列室里展示,供外来游客观赏。4.本文中有“与此同时”“很显然”“换言之”之类的话语,请分析它们在论证上的效果。(4分)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乡村振兴。(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川中觅食记王恺肯定是太久没有出门,看到内江牛肉面的招牌,口腔都自动分泌唾液。其实何至于此。虽然上海封锁,供应匮乏,可还是能吃饱的,一堆堆的蔬菜、罐头和鸡蛋也是有发放的。但食物不能自由购买,瞬间跌入了计划经济困境,总觉得日月无光,心情沮丧。内江的牛肉面,相比起临近的重庆,不辣很多,我担心的一边吃面一边嘴里嘶哈的场景没有出现。先到了成都朋友推荐的一家,吃了半碗面,被她强硬地制止吃完,说一定要试试“寡妇面”。店名极具小城质朴感,面也是,红纸上只有四种面,素面,肉丝,肥肠和牛肉,都是赤诚坦然的本来名目。“寡妇面”的经营者是穿着豹纹上衣的中年妇女,不见妖艳,只见敦实。一口热气腾腾的大锅,一碗碗烫着面,碗底已经铺满了佐料和鲜葱花,热汤进去,只见一口小池塘升起,混沌有力,红油翻滚,是村村都有的日常池塘。我勉励自己又吃了一两。住的宾馆没多远就是本地各种著名的小食店所在地,锅盔,凉面,黄凉粉,刮刮凉粉,西米绿豆汤,销魂狼牙土豆,委实多样,也委实吃不下去,尤其是很多小吃并没有那么美味。我疑心是当年的富庶小城的食物边角料,在漫长的岁月里打发午后时间的,尤其是各种凉粉,不就是各种滋味的淀粉坨坨,哄着下午哭闹的孩子。当然是我偏见。多年前去洞庭湖,在湖上吃现煮的鱼,大锅里飘着各种辣椒,晒干的,腌渍的,新鲜的,鱼切了小块,在汤里漂浮。我这种北方人,就觉得不够夯实,可是本地人都觉得是大餐。还是惦记吃大餐。本地叫鱼庄的往往是大店,去了“郭五姐鱼庄”,统一的红制服的服务员,都是见过大场面了,像我们这样两个人来的,被让进了最小的一间,甚至有霉味。被催着点菜,我们俩对看一眼,毫不犹豫点了最贵的大蒜肥头鱼,几乎在同时,服务员态度改善了许多。肥头鱼哆哆嗦嗦地上来了。上来的肥头鱼三斤多重,细长,并不臃肿,整个体型用得上狭长二字,用了特殊的青花大盘来装,吃下去就惊喜,虽肥,但入口清爽极了。大量的生蒜泥,铺满了整条鱼的身体,在热油的烘托下去了生味,升华成了主辅料。四川常用的红油和泡菜碎都不太突出,是配角,最浓墨重彩登台的就是蒜泥下的鱼肉,虽肥但嫩,被烘托得像一朵莲花。一个月后,又去了内江。朋友热情安排我吃饭,想了想郭五姐,叹了口气,没有去。去了一家街边小店,是本地人常去的小店。老板兼厨师穿着有点脏的白制服,戴着眼镜,慵懒地点着菜,推荐吃鲤鱼。江南不吃鲤鱼,说是发物,上海菜市场里的鱼贩子发现一条混进来的鲤鱼,恨不得当场砸死,据说也是腥气,我犹豫了一下。老板没理我,转身去厨房,这条鱼金光灿烂地端上来了。豆瓣酱打底,大量的青红辣椒段,葱段和姜蓉铺满了鱼身,简直像披上铠甲的神灵,此刻静寂地躺在那里,也是两三斤的分量。我们俩说着闲话,不知不觉就把一条鱼吃个精光,现在也没想明白,为什么内江的鲤鱼丝毫无腥骚之气,还是水好的缘故?城中间是一条青碧的沱江,也不知道我们吃的这些鱼是不是就来自这里。古老中国的这些内地小城,肯定是吃得不错的,但这种安乐又常常被战争、动乱以及朝代的更迭撕裂,苦难与享乐,经常是一线之隔。一方面我们牢记苦难,一方面,又常常觉得忆苦思甜是件丢人的事,还是抓紧享乐,就这么一代代地混了下去。人是不断轮回,对吃的讲究,却是长期不变,有机会就要拿出来。朋友的哥哥听说我来内江度假,一定要请我去家里吃饭。朋友还说自己嫂子做得一手好饭,又爱招待客人,我就犹犹豫豫,毕竟不熟悉,但是又好奇,大餐馆特色小店街边摊都领教了,家厨什么样?我们在纠结,其实朋友的哥哥嫂子也在纠结,主要是时间急促,临时要买菜,怕买不到好东西。下午四点多,电话打来了,一定要去家里吃,原来去熟悉的菜贩那里采购到了鲫鱼和田鸡。家味是什么?重食材,如果没有新鲜食物,宁愿不请客;重口味,田鸡这道菜,最为明显,自己家里的豆瓣酱和青红椒丝炒田鸡,下面垫的辅料,是剥皮的本地白茄子,茄子吸收了水族的鲜美之气,简直是吃到不停嘴;鲫鱼是土鲫鱼,用的本地做法,油却不多,比之餐厅的浓墨重彩,这更是一道清爽的菜;春节时候家里做的香肠和腊肉,夏天已经是尾声,却比多数外面的要好。说到底,还是食材和滋味,鲜香大于作料,没有被“糊涂油蒙了心”。朋友的哥哥说家族历史。原来爷爷奶奶也都是知识分子,爷爷更是解放前的大学教授,奶奶是名门闺秀,解放后天翻地覆,生死睽隔,奶奶一个人带大了他们父亲这一辈的兄弟五个。手机里的照片有点:,但还是能看到奶奶的眉目清丽,这样一个人,却又这么坚强。据说当年每天走上几十里路,去附近的隆昌背玻璃来内江贩卖,才养活了一家人。时间是最好的健忘药,中国人还是希望忘记苦难,不忘又能如何?现在哥哥的生活就是每日喝酒,和朋友纵饮至深夜,沿着沱江散步归来,一种小城的悠闲写照。
此次内江之行,随地游走,做个浪荡的人,吃到了小馆、家厨和鱼庄,样样俱全,也算是一点完美。(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在吃“寡妇面”时“勉励自己又吃了一两”,既写出了内江牛肉面对“我”的巨大吸引力,也流露出“我”难以拒绝朋友热情的尴尬、无奈。B.“我”到内江街边小店吃鲤鱼,采用欲扬先抑手法,写烧好的鱼“简直像披上铠甲的神灵”,表现了我对老板的崇敬之情。C.中国人有着“牢记苦难”和“抓紧享乐”的双重心理,“就这么一代代地混了下去”,作者对这种态度是批判的,否定的。D.作者在文末用到“浪荡”一词,属于贬词褒用,表现了从封锁的上海来到内江,重新获得随走随吃自由的惬意。7.关于到朋友的哥哥家吃饭这个片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不熟悉的情况下,朋友的哥哥邀请“我”去家里吃饭,足见其人之好客。B.家味重食材,重口味,一顿家宴让“我”品尝到了不同于大餐馆街边摊的滋味。C.“糊涂油蒙了心”是对前文“郭五姐鱼庄”的回应,暗讽其名不副实、利欲熏心。D.当年奶奶艰难地养活了一家人,和现今朋友哥哥生活的“悠闲”形成对照。8.文章在叙述时现实与回忆交错,请简要分析其效果。(4分)
9.有人评论《川中觅食记》“一半沉重,一半喜悦”。请结合全文,简要谈谈对这一评论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材料二: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原之为书,其辞旨虽或流于跌宕怪神、怨怼激发而不可以为训,然皆生于缱绻恻怛、不能自已之至意。虽其不知学于北方以求周公仲尼之道而独驰骋于变风变雅之末流以故醇儒庄士或羞称之。然使世之放臣、屏子、怨妻、去妇,抆泪讴唫①于下,而所天者幸而听之,则于彼此之间,天性民彝②之善,岂不足以交有所发,而增夫三纲五典之重?(节选自《楚辞集注序》)【注】①讴嘘:喹同“吟”,讴唫即吟唱。②民彝:人伦,旧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伦理道德准则。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赋分。(3分)虽其不知学A于北方B以求周公仲尼C之道D而独驰骋于变风变雅E之末流F以故G醇儒庄士或羞称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疾,痛心,与《劝学》“声非加疾也”的“疾”意思不同。B.之,用于主谓之间,“方正之不容也”与“原之为书”的“之”用法不同。C.事,侍奉,与《六国论》“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的“事”意思相同。D.幸,侥幸,与《阿房宫赋》“而望幸焉”的“幸”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屈原因为楚王听信谗言、邪曲之人:浅钌钏,最终创作了《离骚》。这部作品内容广泛,上至古代帝王,下至齐桓,都有所涉及。B.《离骚》展现了屈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廉洁的行为,他的文字简练而含义深远,志趣高洁,行为廉洁。屈原因此被赞誉为具有与日月争光之志的伟人。C.屈原作品言辞跌宕起伏、情感激烈,这源于他深厚的情感和无法抑制的真诚。尽管部分醇儒庄士羞于提及他,但并不妨碍《离骚》成为传世佳作。D.屈原的作品能够激发人们的善良天性,增强三纲五典的重要地位,但更多是对个人情感的宣泄,缺乏对道德伦理的深入探讨。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2)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心。
14.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评价屈原及其作品时有哪些异同点?请简要概括。(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小题。甲辰九日感怀①清·顾祖禹萧飒西风动客愁,停尊无处漫登楼。赭衣②天地骊山道,白袷③亲朋易水秋。征雁南飞无故国,啼猿北望有神州。茱萸黄菊寻常事,此日催人易白头。【注】①此诗为好友张煌言而作。张煌言,浙江鄞县人。弘光元年(1645年)起兵抗清,据守浙东山地和沿海一带。康熙三年(1664年,即甲辰年)七月被清兵执至杭州,九月七日就义。②赭衣:古代罪犯所穿的赤色衣服。③祫:双层无絮的衣物。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萧飒西风”起笔,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愁绪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B.颔联暗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之意,“白袷”之“白”与秋天的萧瑟氛围相契合。C.颈联中“征雁”和“啼猿”采用借代手法,“南飞”又与“北望”对照,展现出空间的广阔与情感的深远。D.尾联暗合标题,插茱萸赏黄花本是寻常之事,却在重阳节给了诗人独特的感受,表达委婉含蓄,情感深沉蕴藉。16.本诗蕴含了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人类生命短暂,但代代传承,与自然的永恒相呼应。对此,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以“_▲_,_▲_”表达了这一哲思。(2)《过秦论》中,描述陈涉高举义旗之后,天下人纷纷响应、蜂拥而至的句子是“_▲_,_▲_”。(3)“窗”这一与空间相关的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常被借以传情达意,如“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总之,一天结束之后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就是等待。越来越巨大的等待。我和两条狗一起,在茫茫夜色中长久凝视远方的黑暗。共同渴望明亮的车灯突然出现在那个方向。然后渴望它真的是朝这而来。渴望它越来越近,越来越亮。等待是植根于孤独之中的植物吧,孤独越强大,等待越茂盛。很久很久之后,车灯终于亮起,终于蜿蜒而来。我妈终于回来了。两条狗仰天激吠不已。当摩托车出现在视野不远处的道路拐弯处时,赛虎和丑丑_①_地狂奔而去,如分别了五十年一般激动。丑丑是个大长腿,跑得最快。笔直地冲向摩托车,像个小钢炮一样猛地撞了上去。吓得我妈连连刹车,大骂:“死狗!不要命了吗?”丑丑毫不畏惧。车还没停稳就紧紧扒住车头,狗脑袋凑到我妈脸上,喷我妈一脸的口水。我妈躲又躲不开,又不能撒手扔了摩托,怕砸着狗,只好向我呼救:“快抓狗!快点!”相比之下,赛虎的激动稍微婉转一些,它抓住我妈的衣摆左右晃,绕前绕后,_②_,生怕我妈会消失一般。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尽了“等待”的细致情态,请结合文本赏析。(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今天,世界上超过15亿人使用筷子,筷子取食方式主要在亚洲地区流行,筷子的发明地中国更是典型代表。但是在古代中国,(甲),出现最早且被用作主要取食工具的是“匕”。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仔细考察历史上中国人通常摄入的食物种类。饮食史专家倾向于把食物分为两类:(乙)。以就餐而言,前者显然更重要,因为在许多地方,“吃一顿饭”通常就等于“吃了一种谷物”。在汉语中,“饭”泛指所有煮熟的谷物;这种表达方式,说明了谷物食品的重要性。在汉语口语中,非谷物类食物被称为“菜”,有时被称作“下饭菜”,由此可知,“菜”的主要功能是辅助人们摄入谷物食品。在古代中国,①人们因为最初就是用“匕”来取用谷物食品的,所以“匕”成了主要的取食工具。②筷子最初则是用来夹取非谷物类食品的。③这两种配套使用的餐具,④在文献中被称为“匕箸”,⑤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勺子和筷子”。⑥它们的使用,揭示了古代人们的饮食习惯和文化特色。20.下列句子中的“就”与文中加点的“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年就坐落在那儿了。B.倘要寻找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吧。C.常见病和多发病之类的小病尽量到社区医院就诊。D.警方在严密包围下,迫使罪犯束手就擒。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2.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进行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生需要规划;也有人认为人生如河流,任其蜿蜒曲折自会找到合适的方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C【解析】原文中是“疏通一条不再有淤塞的开放渠道”,而不是“当下这条开放渠道已全被淤塞了”。2.A【解析】因果倒置,是强烈的认同感形成了乡土共同体的文化意识。3.D【解析】文化复员是要让文化康复,改观,乃至复原,而不应该“成为了持续不断地被他人予以对象化凝视和观瞻的僵死之物的文化展示”,“使文化博物馆化”,D项只是完成搜集和展示,是“使文化博物馆化”,A项是传统技艺的复原;B项是民俗活动的康复和复原:C项是乡村建筑文化的政观和复原。4.①结构上起衔接作用,让论述层次更加清晰,富有逻辑性。(评分说明:每点2分.)5.①在人的层面,实现人的复员,乡村要向走出去的人开放,疏通城乡交流渠道,让人员可以顺畅往来,形成有去有回的循环。②在文化方面,复员活着的文化,进行文化设计,激发在乡之人和在外之人的家乡意识,重续文化血脉,形成乡土共同体的文化意识。③在社会方面,在乡村振兴新时代要对人有全新理解,认识到社会中人的差异性和共同性。满足人的共同追求,避免人产生孤独绝望感。(评分说明:每点2分,要紧扣材料来谈对实现乡村振兴的理解,游离材料之外的各项措施不得分。)6.D【解析】A项“流露出难以拒绝朋友热情的尴尬、无奈”错误;B项“表现了我对老板的崇敬之情”错误;C项作者的态度是理解的。包容的。7.C【解析】C项并非对前文的回应,也没有暗讽。8.①丰富文章内容,文章不仅描述了在内江当下的觅食经历,还穿插了对过去事件的回忆。如洞庭湖吃鱼、朋友的家族历史等,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②使文章在结构上更加灵活多变,避免了单调的线性叙述方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展现了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人性的坚韧,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评分说明:答出一点给2分.)9.沉重:①开头提到上海封锁、供应匮乏的背景,这种物质上的限制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在心理上带来一种压抑温丧的情绪;②纵观历史,百姓的安乐总是被苦难打断,经历苦难后对苦难又只能选择遗忘。喜悦:①美食带来了惊喜和满足;②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作者也感受到了内江人民的热情和友善;③历经苦难后,人们依然保持享乐和悠闲的生活态度。(评分说明:答出一点给2分.)10.BDF【解析】虽其不知学于北方,以求周公仲尼之道,而独驰骋于变风变雅之末流,以故醇儒庄士或羞称之。11.B【解析】两个“之”用法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2.D【解析】D项认为屈原的作品更多是对个人情感的宜泄,缺乏对道德伦理的探讨,与原文中强调的屈原作品对道德伦理的深刻理解相悖。13.(1)诚实不欺却被怀疑,忠贞不贰却被毁谤,能没有怨恨吗?(评分说明:“信”翻译成“诚实不欺”或“诚信”1分:“见”表被动1分:“怨”翻译成“怨恨”或“怨愤”1分:句子顺畅1分)(2)他的志向和行为虽然有时超出了中庸之道,不能作为效仿的法则,但是这一切都是出于他忠君爱国的赤诚之心。(评分说明:“志行”翻译成“志向和行为”1分;“法”翻译成“效仿的法则”1分;“然”翻译成“但是”1分;句子顺畅1分)
14.同:①都强调了屈原的忠君爱国之情。②都肯定了屈原及其作品《离骚》的文学成就。异:①材料一侧重从屈原的个人遭遇评价其作品的思想内涵,材料二侧重从屈原的志行评价其作品的情感表达。②材料一没有直接提及屈原及其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材料二明确指出《离骚》能激发人性之善,增强三纲五典之重,体现了其对后世文化的深远影响。(评分说明: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4分,四点给5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屈原痛心于楚怀王感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说人坏话、奉承谄媚的小人混淆黑白。象蔽怀玉,品行不正的小人损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苦闷郁结于心,写下了《离骚》,“离骚”,相当于“逍遥忧患”的意思。天,是人类的本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因寡没有出路,就合适念根本,所以疲倦回苦的时候,没有不向天呐喊求助的;遇到病痛或内心优伤感痛的时候,没有不呼唤父母的,屈原坚持正道,遵照遵义行事,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传奉君主,谋邪的小人离间他,可以说处于困境中了,诚实不欺却被怀疑,忠贞不式却被毁谤,能没有怨恨吗?屈原写《离骚》,大概是由怨愤引起的。《国风》好描写男女恋情但不失分寸,《小雅》怨愤发牢骚但不坏乱礼法,像《高禄》,可以说是然有二者的特点了,往远处说提到帝喾,往近处说提到齐桓公,申间称述南汤、周武三。以此讥讽当世的事。闲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条理,无不透彻明白,他的文笔简约,文辞含管隐晦,志趣高洁,行为端正。其文锦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意旨却极为博大(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列举的事例浅近,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由于志超高洁。所以作品中称述的事物也是芬芳的(《离骚》里面多用美人香草来比喻);由于行为端正,所以呈死不容于世,他自动地远离污浊,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的境地,以浮游于尘世之外,釋也是可以的。材料二:屈原为人,他的志向和行为虽然有时超出了中庸之道,不能作为效仿的法则,但是这一切都是出于他忠君爱国的赤诚之心。届原写文章,他的吉林和主旨虽然有时显得跌宕起伏、怪诞神奇,充满怨恨和激昂,不能作为教化的典范,但是这些都是源自他内心深处缠绵悱恻、无法自制的真挚情感,尽管他没有向北方的学者学习,去探求周公、孔子的学说,而是独自在《国风》《小粮》的交流中驰骋才华,因此一些纯粹的懦者和庄重的人士或许会因为这点而差于提及他,然而,假使世上的被贬之臣、被遗弃之子、心怀怨恨的妻子、被休弃的妇人。他们在下面擦拭着眼泪吟唱着这些诗歌,而他们的君主有常听到了这些歌声,那么在彼此之间,天性中的善良和民间的基本伦理道德,难道不足以被触动并引发共鸣,从而增强那三纲五常的重要地位吗?15.C【解析】“借代”错。16.①对故乡的思念:作者作客他乡,萧瑟的秋风牵动了诗人无限悲愁;②对朋友的悲悼:好友抗清被杀,诗人借荆轲易水送别的典故来表达对朋友的追思和崇敬之情;③对清王朝暴虚行径的愤慨:清王朝暴虐无道,致使桃衣塞路,诗人对此深感愤懑;④对故国的怀恋:神州虽在,故国已亡,诗人借“征雁”“啼猿”表达对故国的怀恋之情。(评分说明:概括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答出三点即可)17.(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3)小轩窗,正梳妆(苏轼《江城子》)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李清照《声声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奇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18.①迫不及待/欢天喜地/兴高采烈/争先恐后②寸步不高/形影不高19.①运用动作描写,“长久凝视”写出了等待时间之长。②采用“越……越……”含有程度强化意味的句式,将作者的等待渴望程度不断强化。③运用比喻、比拟,形象生动地写出等待中的孤独感会像植物一样茂盛生长,越来越强烈。(评分说明: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20.C【解析】A项,表示事情发生得早;B项,表示加强肯定;C项,到;D项,表被动21.甲处:筷子并不是主要的取食工具乙处:谷物类和非谷物类(评分说明:每处2分)22.语句①,修改:因为人们最初就是用“匕”来取用谷物食品的,所以“匕”成了主要的取食工具。(主语语序不当)
语句⑤,修改:反映了古代人们的饮食习惯和文化特色。(动宾搭配不当)(评分说明:答对序号给1分,修改正确给1分)23.作文材料解读:本题要求考生就“人生需要规划”与“人生应顺其自然”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进行联想和思考,题目旨在探讨人生旅途中规划与顺其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审题关键:1.理解两种观点:“人生需要规划”,强调目标导向,认为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是成功的基。叭松绾恿,任其销蜒曲折自会找到合适的方向”,强调顺其自然,船到桥头自然直。认为人生不必过于强求规划,顺其自然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2.辨析两者关系:题目要求考生不仅理解这两种观点,还要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完全对立?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相互补充?3.表达个人见解:考生需要在理解两种观点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立意,表达自己的看法。立意方向:1.辩证统一认为两者并不完全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的人生。人生既需要明确的目标和规划来指导方向,也需要顺其自然,灵活应对生活中的变化。规划可以让我们更高效地实现目标,而顺其自然则让我们在人生过程中获得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和情境中,可以灵活调整。2.侧重其中一种观点立意时也可以选择支持其中一种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侧重其中一种观点进行论述时,需要有清晰的逻辑和充分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表达个人观点时,保持客观理性,避免过于绝对化的言论,也不能试断否定另一种观点。3.个性化选择立意时也可认为每个人的人生路径都是独特的,是选择规划还是顺应自然或是另辟蹊径都要因人而异。鼓励考生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价值观,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式。评分细则:1.基本要求:①关键词为“规划”“顺其自然”,偷换关键词,不超过42分;②50分以上作文必须要辩证思考“规划”和“顺其自然”的关系;③如只写“规划”或“顺其自然”,另一方弃置不顺、只字未提,不超过45分;④基准分43分。2.评分标准一类文(55-60)内容: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表达: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发展等级的特征要求: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二类文(50-54)内容: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表达: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迹清楚;发展等级的特征要求:较深刻、较丰富、较有文采、较有创意:三类文(44-49)
内容: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实;表达: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基本清楚;发展等级的特征要求: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有文采、略有创意:四类文(39-43)内容: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表达: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解:发展等级的特征要求: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例子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新意:五类文(≤38)内容:偏离或背离题意,内容单。馗磫,缺乏深度;表达:结构不完整,有较多语病和错别字,字迹潦草不清晰;发展等级的特征要求:无创新,少有文采,缺乏亮点。3.特殊情况说明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所选文体的要求。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四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只需一点突出,即可按等评分,直至满分。③判抄袭的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4.其他项评定(1)扣分项评定①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②标点符号出现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③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kok电子竞技:最新文档
- 第11章 功和机械能单元检测基础卷(含解析)-八kok电子竞技物理下册(人教kok电子竞技)
- 哲学与专科的融合
- 独立学习之道
- 印象派艺术漫谈
- 春节环保行动
- 初中生活的新挑战
- 学习策略解析
- 各类申请书格式模板
- 钢包精炼成套设备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综合kok电子竞技
- 初级公司信贷-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司信贷》高频考点4
- 国家基本药物知识培训课件
- 新教科kok电子竞技六kok电子竞技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 妇产科全套课件
- 守门员技术(室内课)-陈凯
- 穴位贴敷的运用课件
- 中心静脉压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护理
- 改革开放三十二年-我的家乡毛概社会实践调查kok电子竞技重庆大学
- 人教kok电子竞技道德与法治五kok电子竞技下册全册课件(完整kok电子竞技)
- 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年度汇报
- 《GMP实务教程》 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项目1-14 GMP基础知识-药品生产行政检查
- 装饰定额子目(河南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