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经济课件_第1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经济课件_第2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经济课件_第3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经济课件_第4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经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kok电子竞技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kok电子竞技:文档简介

专题二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经济【考点整合】一、中国古代经济(一)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基本特征——生产力(铁制农具和牛耕)发展,封建生产关系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商品经济发展;中原经济发展并与周边地区广泛交流。

2.秦汉:基本特征——封建经济初步发展;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黄河流域经济发展,边疆地区得到一定开发;对外贸易发展。 3.三国至南北朝:基本特征——北方经济的破坏与恢复;江南地区的开发。4.隋唐:基本特征——封建经济的繁荣;农工商业的繁荣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加快。

5.宋元:基本特征——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转移;农业经济作物的推广;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发达;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

6.明清:基本特征——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农业、手工业超过前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二)土地制度: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1.确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引发社会变革。商鞅变法规定: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商鞅变法标志着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并逐渐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经济制度。

2.废除: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量的赔款和外国资本的涌入,严重损毁了中国的自然经济,近代中国经济只得在贫乏虚弱中惨淡起步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二、中国近现代经济(一)近代经济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续表)次世界大战期间,迎来“短暂的春天”;③一战后,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的侵略,民族工业再度受挫;④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没有得到恢复,近代民族工业总体上非常薄弱①辛亥革命后,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②第一(二)经济1.农业经济:2.工业经济:(1)1953—1956年,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2)1953—1957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底超额完成,重工业、交通业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1958年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开展了“大跃进”。“以钢为纲,全面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挫折。1961年,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 (4)“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政企分开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 (6)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2023·广东广州)货币与贸易息息相关,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间使用的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宝钞白银其他合计洪武年间1368—1398年7张1张—8张永乐年间1403—1424年15张—1张16张宣德年间1426—1435年4张—13张17张正统年间1436—1449年—17张31张48张景泰年间1450—1456年—10张2张12张成化年间1465—1487年—32张—32张材料一明代前期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统计:(注:宝钞为明代发行的纸币)——摘编自傅衣凌《明代前期徽州土地买卖契约中的通货》材料二洪武八年,朱元璋开始造大明宝钞,规定一贯宝钞折白银一两,不允许以金银直接交易,“违者治罪”。到了宣德末年,银一两可抵宝钞千余贯。正统元年开始,明政府把江南地区的赋税一概折银征收,规定米麦一石折银二钱五分,运往京城。景泰三年,在京文武官吏的俸禄一律按市价给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材料三明朝晚期,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其中,西班牙找到的从墨西哥的阿尔普尔科到菲律宾的马尼拉,再到澳门的航路,被称为“太平洋丝绸之路”。西班牙商人将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产品运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运至马尼拉。此后,美洲白银陆续流入中国。据学者保守估计,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一百年间,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这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洪武至成化年间,徽州祁门土地买卖中主要通货的变化,并运用材料二加以解释。

答案:变化:白银逐步成为主要通货,宝钞退出交易。解释:明朝初期,政府不允许用金银交易,宝钞是主要通货;宣德、正统年间,宝钞贬值,宝钞逐步退出交易;政府赋税折收白银,官员俸禄改用白银,白银逐步成为主要通货。(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太平洋丝绸之路”形成的原因。

答案:原因:新航路开辟,世界各地联系加强;明朝手工业发达,丝绸、瓷器等产品成为航路的重要商品;美洲盛产的白银为航路贸易提供货币;西班牙等国商业活动的推动。(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7世纪的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答案:地位:在世界经济中居中心地位。

2.(2022·山东潍坊)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9月25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表彰工农兵劳模464名。1956年4月30日,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评选出了4703名先进生产者,包括一大批机械制造、建筑、铁路、纺织、教育、科技、卫生等行业的优秀技术人才,华罗庚、钱学森、林巧稚等榜上有名。

——摘编自姚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模表彰及其社会效应》(1)与1950年相比,1956年全国表彰活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答案:变化:代表行业范围扩大,表彰人数众多,重视技术人才。原因:“一五”计划的实施,新中国建设的需要,人民政权的巩固,时代精神的影响等。

材料二改革开放初期,纺织和食品等轻工业发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重点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重工业。21世纪初,我国形成了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显著的价格竞争力,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摘编自刘戒骄、孙琴《中国工业化百年回顾与展望》(2)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的特点。答案:特点:转型快,成就大,竞争力强,生产能力强,发展快,用时短。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研发经费投入稳居世界第二。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超过98%的行政村通了4G移动网络,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1年,全国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14.9%,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据《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整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时代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答案:重大成就:科技创新跨越发展,“中国制造”竞争力增强,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精准脱贫取得成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