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1117-2021 绿色食品 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_第1页
DB50T 1117-2021 绿色食品 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_第2页
DB50T 1117-2021 绿色食品 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_第3页
DB50T 1117-2021 绿色食品 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_第4页
DB50T 1117-2021 绿色食品 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kok电子竞技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kok电子竞技:文档简介

ICS01.040.65CCSB20/29DB50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50/T1117—2021 1 2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术语与定义 34产地环境 35生产技术 56病虫害防治 57收获与分级 58贮藏与运输 69包装及标志 610质量控制 61DB50/T1117—2021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员:黄振霖、欧建龙、何佳洋、舒进康、赵雨佳、钟巍然、李定莉、刘芳、姚朝富、欧岗、伍勇、刘元平、李君保、马明华、陈均、黄秀芬、李茂瑜。2DB50/T1117—2021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技术规范本文件规定了绿色食品马铃薯的术语与定义、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收获与分级、贮藏与运输、包装及标志、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绿色食品马铃薯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kok电子竞技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kok电子竞技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8133马铃薯种薯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1049绿色食品薯芋类蔬菜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1066马铃薯等级规格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马铃薯脱毒种薯virusfreeseedpotato利用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繁育符合相应质量标准的各级无病毒种薯。4产地环境应符合NY/T391的要求。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土壤为宜,不宜与茄科作物进行轮作。5生产技术5.1品种选择选用抗逆、优质、丰产的马铃薯专用型品种。宜使用脱毒种薯。3DB50/T1117—20215.2种薯处理5.2.1选种播种前应去杂去劣,剔除病、烂、伤薯。5.2.2催芽打破休眠后及时催芽。5.2.3催芽方法暖种催芽法:播种前20d~25d,将选取好的种薯摊在室内,下面铺好草苫或干沙。厚度在25cm左右,温度保持15℃~18℃。7d~8d翻动一次。待芽眼萌动后便可切块播种。湿沙催芽法:将湿沙摊平,厚7cm左右,其上放一层切块,盖上5cm厚的沙,再放切块,如此放4~5层切块,最后再盖上一层沙,保持15℃~18℃,15d~20d后即可出芽。5.2.4种薯消毒药剂喷雾消毒:选用58%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均匀喷于种薯表面,边喷雾边翻动,摊晾干后即可播种;或药剂拌种:50kg种薯采用2kg混合药剂(2.5kg58%甲霜灵+1.5kg乙蒜素+25kg滑石粉)均匀拌种,摊晾干后即可播种。5.2.5种薯切块提倡小整薯播种,30g~50g为宜;若种薯过大(75g以上)需切块的,在靠近芽眼处纵切,每个薯块重30g~40g;每个切块应保证1~2个芽眼;切刀需用75%的酒精边切边消毒;种薯切块后宜用草木灰沾干切面或使用药剂消毒后即可播种。5.3整地起垄播种前适时深挖或深耕,开厢起垄,垄距1m,垄高20cm~25cm,坡地采取开沟点播,以后中耕培土成垄。5.4播种5.4.1播期春播:上年12月至当年3月抢晴天及时播种。海拔1000m以下种植区应于1月底完成播种,海拔1000m以上于2月上旬至3月上旬播种,在10cm土层的温度达8℃即可播种。秋播:海拔600m以上(不宜超过1000m)种植区8月上中旬至9月初,海拔600m以下种植区9月上中旬播种。5.4.2密度与播种方法春播:起垄栽培,每垄种两行,窝距26cm~33cm,每667㎡植4000株~5000株。早熟品种宜密、晚熟品种宜。患涮鬃鹘档兔芏500株~1000株。秋播:每667㎡植5500株~8000株,早熟品种为宜。5.4.3底肥应符合NY/T394的要求。根据测土配方,每667㎡施农家肥1500kg~2000kg,施用≥45%复合肥(N:P2O5:K2O为2:1:4)50kg~75kg作基肥。5.5田间管理4DB50/T1117—20215.5.1追肥追肥宜早,全田齐苗≥70%时,每667㎡以清粪水10担加尿素8kg~10kg进行追肥。现蕾期末每隔7d~10d用0.3%~0.5%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1次~2次。5.5.2中耕除草培土结合追肥的同时中耕除草培土,使垄高达到25cm~30cm,形成高垄。现蕾初期于封行前浅耕松土、除草。切忌伤害根系及葡蔔茎。5.5.3抑制地上茎徒长如发现田间植株有徒长现象,在初花期喷施多效唑。每667㎡用15%多效唑50g兑水50kg喷雾。6病虫害防治6.1主要病虫害6.1.1主要病害晚疫病、青枯病、早疫病、环腐病、疮痂病等。6.1.2主要虫害蚜虫、地老虎、金针虫、蝼蛄、蛴螬、瓢虫等。6.2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综合应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辅助使用化学防治措施。6.3防治措施6.3.1农业防治加强生产环境条件控制,合理轮作,及时中耕除草,清除病株,保持田间清洁,降低病虫源数量。6.3.2物理防治应用防虫网隔避害虫,黄板、杀虫灯诱杀害虫。6.3.3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捕杀害虫;应用生物农药、诱杀剂等防控害虫。6.3.4化学防治应符合NY/T393及附录A、附录B的要求。7收获与分级7.1收获5DB50/T1117—2021地上茎70%的叶片落黄时,及时刹秧抢晴天收获。7.2分级按照NY/T1066的规定进行分级。8贮藏应符合NY/T1056的要求。用秸秆覆盖、堆藏、架藏、通风库贮藏,温度以4℃~5℃为宜,避光,贮藏期间定期检查,剔除病薯、烂薯。9质量控制9.1产品认证产品应通过绿色食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产品质量应符合NY/T1049的要求。9.2生产档案应详细记录绿色食品马铃薯的种植、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情况,并保存。10包装应符合NY/T658要求。6DB50/T1117—2021附录A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表1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症状与化学防治方法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都夂鸵对导耙堵龀屎稚,叶肉为黄绿或灰绿色,具明显斑驳,且叶缘稍内卷,似缺水状,病情向下扩块茎:发病切开可见维管束变为乳黄色至黑褐色,皮层内现环形或弧形坏死部,经贮藏块茎芽眼变黑干枯或外病株的根、茎部维管束常变褐,用手挤压可看到维管束有乳白色或黄色菌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微粒粉剂400现蕾、开花期症状明显,顶部嫩叶或花蕾出现萎蔫,接着主茎或分枝的上部枝叶出现急性萎蔫。发病前期,整株逐渐萎蔫或从一枝或一叶开始萎死,但叶片仍保持绿色,颜色稍淡。茎基部和根部维管束变黄褐色,挤压断面,有污白色菌脓溢出。薯块从脐部开始,出现黄褐色症状,表皮颜色中后期脐部和芽眼均可自然溢出乳白色菌脓,但薯肉和皮层不分离,病薯块横断面维管束呈黑褐色点状环。严块茎表皮产生近圆形或不定形木栓化褐色细小隆起的病斑,逐渐扩大后,破坏表皮组织,病斑中部下凹,形成病初叶上现褐黑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形成同心轮纹,与健康组织有明显的界限,病斑为干枯斑7DB50/T1117—2021下部叶片先发。蛏下。叶柄和茎秆发。<诜种Υ,病斑长圆形,黒褐色,有轮纹。薯皮出现略下凹,边缘清楚的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病初叶上现褐黑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形成同心轮纹,与健康组织有明显的界限,病斑为干枯斑下部叶片先发。蛏下。叶柄和茎秆发。<诜种Υ,病斑长圆形,黒褐色,有轮纹。薯皮出现略下凹,边缘清楚的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叶尖和叶缘,开始为—水渍状斑点,湿度大时快速扩大,病斑与健康部位交界处有白色稀疏的霉轮,叶背更为沿叶柄扩展至茎部,在皮层上形成长短不一的褐色条斑,潮湿条件下病斑也可发生白色霉层。叶片萎蔫下垂,整个植株焦黑,呈湿腐状。干燥时,病斑干枯成褐色,不产生霉轮。块茎表皮产生褐色不规则病斑,稍凹陷,病健薯肉界限不明显,病斑薯肉呈现成虫、若虫群聚集叶背吸汁:。叶片正反面均匀着药,不重喷、不漏喷、药液不下滴。每隔7d咬断刚出土的幼苗,也可钻入幼苗根里取食,被害处不完全咬断,断口不土撒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用5%辛硫毒饵诱杀。每亩地用25%辛硫磷胶囊剂150g?200g拌谷子等生长期金针虫发生较重时,可用40%辛硫磷乳油10008DB50/T1117—2021咬断幼苗的根、茎,咬食和钻蛀地下茎和块茎,断口整齐平截,可造成地上部萎蔫,缺苗断垄或毁种。咬食马该毒土撒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用5%毒饵诱杀。每亩用25%辛硫磷胶囊剂150g?200g拌谷子等料生长期防治。可用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田间成虫多时可进行药剂喷雾防治,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幼虫取食幼苗心叶,切断幼苗近地面配制毒饵:播种后即在行间或株间进行撒施。毒饵配制方法:成粉状,炒香后均匀拌入50%辛硫磷乳油100g,农药可用清水稀释后喷入搅拌,以豆饼(谷子、麦麸)粉湿润为好,然后每50kg加入40%辛硫磷乳油0.3kg?0.5kg,拌匀后成小堆成虫和若虫咬食幼苗根和嫩茎,同时制成毒饵:可选用秕谷、麦麸、豆饼、棉籽饼或碎玉米粒之咬食也变仅留叶脉及上表皮,形成不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3000倍液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