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天文志》所见星官考论_第1页
《隋书天文志》所见星官考论_第2页
《隋书天文志》所见星官考论_第3页
《隋书天文志》所见星官考论_第4页
《隋书天文志》所见星官考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kok电子竞技:文档简介

《隋书天文志》所见星官考论

学术界通常讨论中国古代任命官员的基本方法。1929年,刘朝阳发表《〈史记·天官书〉之研究》的文章,指出星象的命名为“人事之类比”,“盖由类比作用,天上星象已完全变为人间社会之缩影与先驱矣”一、紫微垣中的皇帝内朝在帝王政治中,帝王、后宫、太子以及相关侍从人员无疑是封建帝国中最为核心的政治人物,反映在星官体系中,我们看到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以及二十八宿中都有相关的星官名称加以对应。紫微垣位于北天的中央位置,又为“太帝之坐也”,“天子之常居也”再看后宫。紫微垣中有鉤陈星,《隋书·天文志》曰:“鉤陈,后宫也,太帝之正妃也,太帝之坐也。”星官中还有反映皇帝内朝(内宫)的诸多星官。比如紫微垣中的势星,是宫廷宦官的象征。天市垣中宦者四星,亦为“侍主刑狱之人”值得注意的是,女史是掌管“传漏”的官员,负责内宫中昼夜时间的划分和预报。《后汉书·皇后纪》云:“女史彤管,记功书过。”其下注引《周礼》说:“女史,掌王后之礼,书内令,凡后之事以礼从。”郑玄解释说:“亦如大史之于王也。”二、体现出三星官及其他星官的官物中国古代星官命名的基本依据是人间王国,但在万事万物的比定和模仿中,对于封建帝国职官系统的模拟和对应成为中古星官命名的重要方式。司马迁以《天官书》记载全天星官和二十八宿以及有关云气,事实上也揭示了古代星宿和人间职官的对应关系。《史记索隐》对此解释说:“官者,星官也。星座有尊卑,若人之官曹列位,故曰天官。”先看紫微垣。其中最为核心的星官是左右两垣,它们分为东西两区,以北极为中心,组成屏藩形状。左垣有左枢、上宰、少宰、上辅、少辅、上卫、少卫和少丞八星,按照天文学史专家陈遵妫的解释,它们分别与左枢密、上宰相、少宰相、上辅弼、少辅弼、上侍卫、少侍卫和少丞相诸官建立对应关系;右垣共有七星,即右枢、少尉、上辅、少辅、上卫、少卫、上丞,分别指右枢密、少廷尉、上辅导、少辅导、西上侍卫、西少侍卫和上丞相诸官。紫微垣中的宰辅重臣并不限于枢密、宰相和辅弼大臣,此外还有尚书、三公、文昌、相和太阳守等星官。其中尚书,“主纳言,夙夜谘谋,龙作纳言,此之象也”在紫微垣的职官系统中,还有象征司法刑狱的三个星官,即大理、天理和天牢。其中大理,《隋书·天文志》谓“主平刑断狱也”;又《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大理本为廷尉,“掌刑辟”,景帝六年西汉改廷尉为大理,武帝时复为廷尉,哀帝天寿二年又为大理。再看太微垣。按太微,“天子庭也,五帝之坐也,亦十二诸侯府也”东藩由南向北依次为上相、次相、次将和上将四星,因是朝廷将相大臣的象征,故有四辅的称呼。在四辅中间,从南向北依次有东太阳门、中华东门和东太阴门。西藩也有四星,从南向北分别为上将、次将、次相、上相,亦为四辅星也。同样它们中间夹有西太阳门、中华西门和西太阴门。若以中华门为中心,则东西两藩的星官形成上将—上相、次相—次将、次将—次相和上将—上相的对称关系。不仅如此,东西两藩的太阳门、中华门和太阴门也相应地成为轴对称图形。见图1。太微垣中的官员设置并不限于东藩、西藩、南藩的屏卫星官。比如,象征“士大夫之位”的太微四星(处士、议士、博士、大夫)以及“主治万事”谒者星官。位于左执法的东北方,“主赞宾客也”五诸侯星官。《晋书·天文志》载:“五诸侯五星,在东井北,主刺举,戒不虞。又曰理阴阳,察得失。亦曰主帝心。一曰帝师,二曰帝友,三曰三公,四曰博士,五曰太史,此五者常为帝定疑议。”郎位星官。《隋书·天文志》明确说:“郎位十五星,在帝坐东北,一曰依乌,郎位也。周官之元士,汉官之光禄、中散、谏议、议郎、三署郎中,是其职也。或曰今之尚书也。郎位主卫守也。”与郎位相关的还有郎将、武贲和常陈三星。郎将或为中郎将,其先出于郎官。“凡郎官皆主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三台星官。《隋书·天文志》云:“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招。。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所以昭德塞违也。”天市垣中也有若干星官与帝王政治的职官模式建立对应关系,因为天市垣的中心是象征天庭的帝坐星,所以这些星官实际上都是围绕着帝坐星而设置的。比如帝坐的东南有宗正二星,“宗大夫也”三、.星官体系内的名物星官的命名还与帝王政治中的名物制度相联系。一方面,紫微垣的若干星官反映了皇帝起居生活的有关情况。比如华盖星是皇帝出行时覆蔽帝王的仪仗设施,杠星是支撑华盖的木柄,而五帝内座则是华盖下面的皇帝宝座;天床“主寝舍”,为皇帝“解息燕休”另一方面,星官的命名直接以封建王国中的政治制度为依据。比如中国古代的明堂制度,星空世界中就有太微垣的明堂星官加以对应。《隋书·天文志》云:“(太微垣)西南角外三星曰明堂,天子布政之宫也。”仿照人间帝国的基本模式,星官世界中也建立了天上的天文漏刻制度。比如六甲,《隋书·天文志》云:“华盖杠旁六星曰六甲,可以分阴阳而纪节候,故在帝旁,所以布政教而授人时也。”与天文有关的还有灵台,它是官方天文机构内观察天文气象的重要设施。《隋书·天文志》谓:“明堂西三星曰灵台,观台也。主观云物,察符瑞,候灾变也。”值得注意的是,星官世界中的司怪、天高、天河三星,它们也与天文玄象有关。其中司怪“主候天地日月星辰变异,及鸟兽草木之妖”至于漏刻制度,前已提及,紫微垣中的女史星是宫中掌管“传漏”专门从事昼夜时间划分和预报的官员。除此之外,二十八宿的牛宿之下还有天桴和渐台二星,也与漏刻事宜有关。其中天桴为敲击漏鼓的器具,其星不明,则漏刻失时。渐台星“主晷漏律吕之事”星官体系中,除了武职官员以及军事将领的命名外,还有许多反映军事器物的星官。如:有俏烀,招摇星为矛楯,玄戈星为斧钺,天棓为长枪,参旗为弓弩,天矢为箭镞等,俱是兵器之应,故又成为“胡兵”“北夷”入侵的重要象征。不仅如此,军事战斗中用于传递军情的驿骑制度,星官中也有反映。如《隋书·天文志》所载:“东壁北十星曰天厩,主马之官,若今驿亭也,主传令置驿,逐漏驰鹜,谓其行急疾,与晷漏竞驰。”当然,星官体系中蕴含的名物制度绝不止以上四种情况,比如反映国库制度的天库、天仓、天囷、天廪诸星,反映天子祖庙的天庙星以及反映外交礼仪的传舍星,甚至使臣出使的使节,星官世界中也有天节星相对应,这表明封建王国的基本形制,至少在大致轮廓和模式上已经自然而然地被移植到上天世界中,于是星官体系中的特定星宿,总能在人间王国中找到对应关系。因为如此,司马迁才会用形象而生动的“天官”一词加以概括。四、太微基社教礼制仿照封建帝国的祭祀礼仪,星官体系中还设置了若干祭祀神位。在紫微垣中主要表现为天皇大帝、天一、太一三星。天皇大帝“主御群灵,秉万神图”比较而言,太微五帝对于中古王国的祭祀礼仪影响较大。所谓“五帝”,在太微垣中具体为黄帝坐和四帝坐两个星官。黄帝坐即中央含枢纽神位,四帝坐分别为东方苍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西方白帝白招拒和北方黑帝叶光纪四神,总称为太微五帝,并成为中古祭天礼仪的重要神祗。甚至唐初,围绕太微五帝的祭祀等级、地点以及配祭神位,朝廷还展开了颇为激烈的争论,最终《大唐开元礼》以律令的形式将太微五帝附于昊天上帝第三等级的神位系统中。五、日聚序天市垣星官的命名还反映了中古时期商品交换和商品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这主要表现在天市垣的部分星官中。《宋史·天文志》载:“天市垣二十二星,在氐、房、心、尾、箕、斗内宫之内。东蕃十一星:南一曰宋,二曰南海,三曰燕,四曰东海,五曰徐,六曰吴越,七曰齐八曰中山,九曰九河,十曰赵,十一曰魏。西蕃十一星:南一曰韩,二曰楚,三曰梁,四曰巴,五曰蜀,六曰秦,七曰周,八曰郑,九曰晋,十曰河间,十一曰河中。象天王在上,诸侯朝王,王出皐门大朝会,西方诸侯在应门左,东方诸侯在应門右,其率诸侯幸都市也亦然。”在市楼的北面,有天斛星官,“主量者也”值得注意的是,天市垣的左右两垣各有星官十一座,它们的命名假借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名称,所以学者推测天市垣的制定和命名至少在战国时代以后。不难看出,以上星官的命名显然是以中古时代的商品经济为参照物的,这些星名及其象征意义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早期商品交换的发展情况。从它们包含的历史信息来看,谷物斛斗在当时的商品交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等价作用。是时,市场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各种专门的交易市场已经出现,而且车辆众多,商贩云集,国家对于市场秩序也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如此等等,其实都是中古时代商品经济和市场交换初步发展的曲折反映。六、星占中的歧视星官体系中还有许多反映边疆问题以及民族关系的星官。这在二十八宿昴、毕两宿的象征意义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关于昴宿,《隋书·天文志》云:“昴七星,天之耳目也,主西方,主狱事。又为旄头,胡星也。又主丧。昴毕间为天街,天子出,旄头罕毕以前驱,此其义也。……七星黄,兵大起。……大而数尽动,若跳跃者,胡兵大起。一星独跳跃,余不动者,胡欲犯边境也。”参宿的象征意义值得重视。参宿共有十星,“中央三小星曰伐,天之都尉也,主胡、鲜卑、戎狄之国”必须指出,星占中诸多反映边疆民族的星官,大多带有不同程度的诬蔑和歧视色彩。这不仅表现在星占语言中所谓“胡兵”“蛮夷”以及“南蛮”等的描述,而且特定星官的命名方式,更加直接地说明了中央王朝对于少数民族的歧视政策。比如斗宿之下的狗国星,《隋书·天文志》记载说:“东南四星曰狗国,主鲜卑、乌丸、沃且。”七、星官及其所处的社会生活实际上,我们讨论的有关帝王后宫、职官系统、名物制度、祭祀神位、商品经济和边疆民族等方面已经涉及了帝王政治中的核心内容(政治、军事、祭祀礼仪、经济以及民族关系)。当然,星官体系所反映的社会历史信息绝不限于以上情况。此外如八谷、稷、糠、农丈人等星表明了农业社会中粟麦谷物的重要意义,天池、九坎映射了中古时期的沟渠灌溉及水利事业,而天船、舟、天津等星反映了江河流域水上交通的有关情况,至于危、室、壁、盖屋等星又有土木工程及建筑的象征意义,特别有趣的是龟星,“主卜,以占吉凶”由于星官的命名及其象征意义始终以人间社会为参照,所以在星官世界中,事实上也形成了一个对应于人间社会的天上王国。在这个虚拟的不真实的王国里,不仅有帝王贵族和三公九卿,也有封建官吏和庶民百姓,而且官员之间也有品级高下和等级区分;王国也建立了以军队、监狱为主的国家机器,还设置了若干神位以予祭祀;王国的经济以农桑为主,但仍然存在商品交换;王国也有来自异族的边境外患……正如李约瑟所言:“由于农业封建性质在中国古代文明中占压倒优势,因而产生了一整套以人间的统治等级制为蓝本的星名。”不过,星官的命名只是对人间帝国的大致模拟,所以反映在天国的职官系统中,官员品级的高下和等级隶属关系并不明显。除了次相对于上相、次将对于上将以及从官、幸臣对于太子的隶属关系外,三公、九卿、廷尉、御史大夫、谒者以及宗正诸官,它们的品级高下以及相互关系究竟为何,单纯从星官的命名及象征意义中得到说明,似乎还有一定的困难。但从前述紫微垣中天牢、天理两星所谓“贵人之牢”和天市垣贯索星“贱人之牢”的区分来看,中古时代的星官体系确实存在着尊卑上下的等级秩序。这里我们不由得想起李约瑟先生“协调的思想”(coordinativethinking)或“联想的思维”(associativethinking)。“在协调的思维中,各种概念不是在相互之间进行归类,而是并列在一种模式之中。而且,事物的相互影响不是由于机械的原因,而是由于一种‘感应’(inductanc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